赵国作为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 长平之战时五国为什么不助赵国一臂之力
你的了解长平之战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秦朝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消耗,基本上将两国多年来积攒的财富消耗殆尽。双方都急于快速的结束这场拉锯战,于是赵括临危受命顶替了老将廉颇,对战秦国的武安君白起。
经此一役,赵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战损失40多万精锐,赵国一夜回到,沦为了二流国家。赵国原本是山东六国的抗秦主力,也是六国能够对战秦军的底气。
山东六国抗秦排头兵,五个国家为何不助赵国一臂之力?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一旦赵国遭到灭顶之灾,那么其余五国肯定也不好受,但是为什么国家却没有对赵国进行支援呢?下面咱们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赵国不仗义在前,其余国家师出无名从战争的起因来分析,长平之战是由赵国挑起的,他平白无故地接受了韩国的上郡,这本是秦国攻打韩国的战利品。秦国费劲巴拉的从韩国讨要上郡,本想据为己有,结果却被赵国截胡,这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咽得下这口气。
赵国的军事实力强悍,秦国当时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想与之一较高下。但是赵国做的事儿已经打破了秦昭襄王的底线,如果此时咽下这口气,那么以后秦国的面子该往哪里放?因此秦昭襄王一声令下,集全国之力攻打赵国。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两个城池,这是17个城池,秦国着将士流血牺牲夺来的战利品,怎么可能就这样,让赵国捡现成。于是长平之战,一蹴而发,在这场战争之中,赵国才是理亏的一方,因此在那个讲究师出有名的时代,赵国得不到援助也是理所当然的。
秦赵两国实力强悍,其余各国大有坐山观虎斗之意两个武林高手,华山论剑,几个国家幻想着能看到两败俱伤的有利局面。这样一来,整个战国时代的实力便会再次重新洗牌,并且当时赵国与秦国之间态度也较暧昧,其余五国不敢贸然出手。
赵孝成王在赵国初战不利的情况下便开始派出了求和的使团。秦昭襄王将计就计对使团进行了很好的招待,同时放出风去,秦赵两国很快便结束战争。在那个时代信息发展闭塞的年代,山东的几个国家,在没有接到确切的情报之时,不敢贸然出手。万一自己率军来帮,而秦赵两国此时握手言和,多尴尬,弄不好还要被卷入两国的纷争之中,这让任何一个有点儿头脑的国君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举措。
秦国坑赵卒45万,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战争失败在当时来看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战国时期进行的战争简直是太多了,不但国君没有想到,就连赵孝成王估计也没有预想到,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他可能就是简单地认为,最多也就是将上郡归还。
因为不管是秦国还是赵国,他们都曾经失败过,因此即便是长平之战,最初以赵国的失败而告终之时,也没有引起国家的重视。并且赵孝成王也没有及时地向国家请求支援。毕竟在当时看来,仅仅是一场失败而已,这在战国时期是很常见的一种事情。
但是一夜之间几十万降卒被,赵国一下损失45万精兵这件事却惊动了天下,人们开始分析为什么没有进行阻止。战争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投降军队如何处置,并没有明文规定,完全取决于与将领的心情。
他们低估了秦昭襄王的魄力,秦昭襄王本次直接一举两得,直接将军事实力强悍的赵国掀翻在地并且打的永无还手之力。
秦朝消亡此举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再者也是由于秦国本身无力处置这些士兵。他们担心这些士兵回去,赵国再次对秦国发动进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经过几年的消耗战,秦国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再进行一场战争了。并且秦昭襄王此举还起到了震慑其余国家的作用。
邯郸之战明显的秦强赵弱,山东五国果断派兵支援。
长平之战之后,天下的格局已定,这个结局,对于山东的几个国家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当秦赵之间爆发邯郸之战时,如果国家不出手相助,那么赵国必然被秦灭亡。于是他们纷纷出手相助,保全了赵国就等同保全了他们自己,如果失去赵国,那么国家的子将更加难过。
所以说没有那三分利,谁起那五更天。只有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才会唤起他们内心的斗志,不然的话谁也不愿意去趟这一趟浑水,因为坐收渔翁之利才是他们最想要的。
后记
秦国灭亡六国一天下,有偶然的一方面,但是也是实力的彰显。秦国最终对六国各个击破,最终一天下,战争六国的角度上,是一个坏事,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好事。天下一,结束乱战,这才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