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韬盗过什么人的墓?他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温韬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盗墓一直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了,历史上有名的盗墓贼也不少,尽管他们各自盗墓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干的事情却都是一样的。古时候很多帝王贵族们的陵墓中,有很多的稀世珍宝,如曹盗墓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军队,在战乱时期,很多军阀其实都干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历史上五代时期的梁国人温韬。温韬在盗墓贼的历史上可以算是一个很有名的名人了,不管是在正史还是野史上,温韬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唐皇陵大盗,在关中地区的皇陵,不论大小,几乎无一幸免,相的盗墓贼,如曹、孙殿英来说,温韬更像是一个纯盗墓贼,不管是什么墓,只要有财宝,就难逃温韬的魔爪。那么,温韬究竟盗过多少墓呢?这样的一个盗墓贼,他最终的下场又是如何?
1.温韬简介
温韬(?-928),后更名为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相当于今天陕西省军区司令员)一职,时任七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疯狂作案,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其率领手下毁陵盗掘。给中国帝王陵带来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很多珍贵的文物被其私,流落外市,甚至损毁。后因后唐明宗所不喜被。
《新五代史》记载
温韬,京兆华原人也。少为盗,后事李茂贞,为华原镇将,冒姓李,名彦韬。茂贞以华原县为耀州,以韬为刺史。梁太祖围茂贞于凤翔,韬以耀州降梁,已而复叛归茂贞。茂贞又以美原县为鼎州,建义胜军,以韬为节度使。末帝时,韬复叛茂贞降梁,梁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为静胜军,即以韬为节度使,复其姓温,更其名曰昭图。
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其后朱友谦叛梁,取同州,晋王以兵援友谦而趋华原,韬惧,求徙佗镇,遂徙忠武。庄宗灭梁,韬自许来朝,因伶人景进纳赂刘皇后,皇后为言之,庄宗待韬甚厚,赐姓名曰李绍冲。郭崇韬曰:“此劫陵贼尔,罪不可赦!”庄宗曰:“已宥之矣,不可失信。”遽遣还镇。明宗入洛,与段凝俱收下狱,已而赦之,勒归田里。第二年,流于德州,赐死。
呜呼,厚葬之弊,自秦汉已来,率多聪明英伟之主,虽有高谈说之士,极陈其祸福,有不能开其惑者矣!岂非富贵之欲,溺其所自私者笃,而未然之祸,难述于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欤?然而闻温韬之事者,可以少戒也!五代之君,往往不得其死,何暇顾其后哉!周太祖能鉴韬之祸,其将终也,为书以遗世宗,使以瓦棺、纸衣而敛。将葬,开棺示人,既葬,刻石以告后世,毋作下宫,毋置守陵妾。其意丁宁切至,然实录不书其葬之薄厚也。又使葬其平生所服衮冕、通天冠、绛纱袍各二,其一于京师,其一于澶州;又葬其剑、甲各二,其一于河中,其一于大名者,莫能原其旨也。
2.温韬盗了多少墓
温韬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人。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汉、后周,从后梁到后周仅有53年,也就是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温韬就是后梁的人,虽然做个大官,是耀州节度使,相当于如今的陕西司令员,但是他并不有名。让他出名的则是他的盗墓行为。
他盗墓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钱财。恰好他管理那片区域,而且当时正逢战乱,给了温韬机会。温韬是毫不留情,把唐代的墓盗了一遍。
唐朝有十八座陵墓,也叫唐十八陵。这十八座陵墓,分布在陕西关中渭河以北6个县的境内,以唐朝时期长安为中心,东西相隔150公里,形成了一个扇面。所以说唐十八陵非常壮观,堪称世界陵墓之最。它们依山而建,虽有十八座陵,却埋葬了19位皇帝。
十八位李姓皇帝,以及一位武姓皇帝,也就是历史第一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的。乾陵呢,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墓。
也就是说,温韬盗了十八座陵墓的十七座,唯没有盗乾陵。因为温韬根本没有找到乾陵的入口,所以也就没有盗成。而且当时温韬在找乾陵墓道口的时候,突发异象,电闪雷鸣,温韬直接被吓跑。唐朝末年,黄巢带领40万人把乾陵所在的梁山挖了一遍,都没有找到,更何况温韬呢。
3.温韬是什么下场
《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史载温韬概发唐陵,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
刚才说了,温韬是后梁时期的人物。后梁是唐朝之后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唐朝梁王朱温篡夺帝位,建立的大梁,时间是公元907年。也正是这一年唐朝正式灭亡。
后梁存在了16年,在公元923年,晋王李存勖称帝,也就是后唐。很快后唐攻进开封,后梁末帝朱友贞自缢,后梁灭亡。
后唐呢,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大唐的延续。所以像温韬这种盗了大唐陵墓的人,早晚会被抓住。
公元296年,唐明宗进入洛阳,将温韬流放德州,接着就将温韬赐死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