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朝时期的重臣,颜卿有多令人钦佩?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为什么小编来说说颜卿的故事。

  无论你喜不喜欢书法,应该都有听说过颜卿的作品。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因为此稿是在颜卿极度悲愤的心情下书写出的,感觉每个字都展现出了他情绪上的起伏,这种自然流淌出的作品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所以《祭侄文稿》才会显得如此珍贵。不过颜卿的职业可不单单只是一名书法家,他还是唐朝时期的重臣,对于颜卿的这一身份来说,他也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一面。

image.png

  (一)御史任上,刚正不阿

  颜卿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生于京兆府万年县。三岁丧父,由母亲教养。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中进士甲科,之后步入仕途。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历任数职,政声卓著。

  颜卿初入官场,四次担任监察御史。天宝六年(747年),他出巡陇右、河西地区期间,迅速解决了当地一件久而未决的冤案。此案完结后,正值干旱的五原大地突降大雨,百姓亲切地称其为“御史雨”。

  天宝七年(748年),颜卿在河东、朔方之地巡察时,了解到有户郑姓人家,三个都是当官的,其母去世近三十年,却仍停棺寺内,谁也不愿办安葬之事。颜卿认为这三人品德有亏,就向朝廷他们。一时间,不孝子的行为令“天下耸动”,朝廷下诏三人即刻免官去职,终身禁止录用。

  玄宗朝,左金吾卫将军李延业非常受赏识。一次,李延业不仅在府邸私自宴请吐蕃客人,而且还擅自动用车驾仪仗。颜卿批评他不遵守朝廷规矩。李延业仗着是皇帝的宠臣,在朝堂上大吵大闹。颜卿一边向皇帝报告,一边据理力争,最后将李氏贬谪出京。从此,朝堂秩序顿时肃然,官员行为更加审慎。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中书舍人兼吏部侍郎崔漪,醉酒上朝,仪态不整;谏议大夫李何忌,朝堂之上嬉笑无度,有失官仪。颜卿以“肃正朝廷”为己任,二人,随即将他们贬官,迅即扭转了因安史之乱而颓靡的朝堂风气。

image.png

  (二)先见之明,防患未然

  天宝十二年(753年),颜卿因得罪宰相杨国忠,被调离京师,出任平原太守。此时的平原郡正是安禄山的辖区。颜卿看出安禄山反象已露,便假借阴雨连绵,暗中加高城墙,疏浚护城河,招兵买马,储备粮。安禄山以为颜卿是个书生,根本没放在心上。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没有失陷。颜卿迅速增招了一万士兵,号召饶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忠、景城司马李〈目韦〉、邺郡太守王焘等领军和他一起对付叛军。

  当时,颜卿的堂兄颜杲卿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他号召附近十七个郡共推颜卿为盟主,兵力二十万,负责截断燕赵间的交通。朝廷任命颜卿为户部侍郎,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在唐肃宗灵武登基后,颜卿多次派使者带着用蜡丸封的信向李亨汇报军政事务,时刻保持与朝廷的联系,成了朝廷赖以倚重的大臣。

image.png

  (三)任职抚湖,政绩斐然

  大历三年(768年)四月,已进入朝廷中枢的颜卿因受元载排挤,再赴抚州、湖州任刺史。在抚州的五年里,颜卿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投身公益,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当时抚河主道淤塞,支河横溢,淹没农田,百姓受苦。颜卿带领民众疏浚抚河,在河中心小岛建起一条石砌长坝分洪,既解除了水患,又可以在旱季引水灌田。抚州百姓感念颜卿,为他建祠立庙,四时祭祀。

  颜卿任上,还致力淳正风俗。抚州杨志坚,家贫好学。其妻嫌贫,要求离婚。杨志坚写诗慰妻“当年立志早从师,今翻成鬓有丝。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跎甘道出身迟。金钗任意撩新发,鸾镜从他别画眉。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而他的妻子却拿着诗到官府告状,要求改嫁。

  颜卿了解情况后要求:杨志坚虽然没有功名,很作诗有声,做妻子的应该帮助丈夫成就事业,而不是学朱买臣的女人,抛弃自己的丈夫。像这样给家乡带来耻辱,败坏道德教化的行为,应该严加惩戒。妇人打二十板子,任她改嫁。官府资助杨志坚,随军安置。人们听到这件事的处理后,纷纷表示赞赏。从此江表一带的女子,再没有敢抛弃丈夫的。而致学之风,竟一时蔚然。

  (四)忠于朝廷,以死明志

  建中四年(783年),叛军烈攻陷汝州,唐德宗派颜卿去召抚。宰相李勉“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坚决要求他留在朝中。河南尹郑叔则也劝他不要去。可颜卿却说:“圣旨是能逃避的吗?”

  颜卿到了烈军中后,烈又是让军士明执刀杖谩骂威胁,又是逼他给朝廷写信,洗刷自己的罪行。颜卿面对种种威逼,斥责烈说:“你们听说过颜常山(颜杲卿)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兵抵抗,后来被俘了,也不停地骂叛贼。我都快八十岁的人了,官也做到太师,为了名节,我也不会屈服!”

  后来,由于形势转变,淮西败象渐露。烈派人劝降颜卿不果,终于将其缢,享年76岁。当颜卿死节的消息传来后,三军为之痛哭。唐德宗为他废朝五,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