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票有没有防伪标志?为什么很少有人造假呢?

  古时候民间多是用铜钱进行消费,但是贵重物品或者进行大宗贸易时,一般都是用白银进行支付。因为白银的价值铜钱高很多,所以古时候同样有不法分子制造假白银,在银子里掺入铅、锡等金属。但是这种假的银锭很容易被识破,古人只要看一下银子的成色,就能大致判断出银子的伪。如果还不行,也可以采用听声音、用牙齿试探软硬的方法来进行鉴别。

image.png

  所以说,古时候虽然有假银子的存在,但是限于技术原因很难大范围造假。那么,古时候的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也没人造假呢?可能在很多人眼中都认为,古时候的印刷技术很落后,所以银票应该很容易仿制。其实,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看看银票上面那行字,怎么造假?除非是不要命了。

  古时候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朝,而白银却是在明朝的中后期大量流入我国的。在此之前,白银是一种非常贵重的金属,民间很少用银子进行交易。可是,随着宋朝的益繁荣,对货币流通的需求越来越大,铜钱已经很难满足百姓的需要。因为当时的白银过于稀缺,宋朝不得不率先进入纸币时代。宋朝产生的交子以及元朝发行的宝钞,都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image.png

  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好事嘛,无论是交子还是宝钞,用起来都白银更方便。实际上,这种纸币并不好用。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产生防伪意识,再加上朝廷随意滥发,导致这两种纸币的价值很难得到保障。可是,因为当时没有足够的硬通货,所以一直到明朝初期宝钞仍然在流通。当时朝廷官员的俸禄,仍然需要一定的宝钞进行折算,其余的才发放实物。

  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随着白银的大量涌入,宝钞才逐渐被人们抛弃,明朝从此逐渐成为银本位的国家,并且开始出现了正意义上的银票。这种银票在各方面,都之前的交子和宝钞要可。而且更重要的是,明朝时期的银票已经有了非常严格的防伪措施,普通人想要仿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明朝虽然有了银票,但是明朝人平时却很少使用银票,包括清朝大部分时间也是如此。银票正大范围的流行,其实是从清朝晚期开始的。当时的银票主要分为两种:官钞和私钞。官钞就是由朝廷发行的“户部官票”和“大清银票”,私钞则是由民间钱庄发行的银票,例如“升昌票号”。这些银票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分为铜钱票、铜元票、银两票、银元票四种,可谓是种类繁多。古人为了防止假银票的出现,对银票的印制监管的非常严格。而且,古时候的银票还具有一定的防伪措施。银票所用的印刷技术以及材质,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古时候的印刷技术虽然较落后,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相对于宋朝来说仍然有了很大进步,这一点也体现在银票的制作上。首先,古时候的银票上面有着非常复杂的花纹,而且由多种颜料交替印刷而成,如果不了解工艺的话很难进行仿制。其次,在古银票的正反面一般还会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通常写得是“假票军法究治”、“伪造者依律治罪”等内容。古时候的刑罚本就非常严苛,触犯军法更是抄家的大罪,正是因为惩治手段的严厉,才使得古人不敢在这方面弄虚作假。

  在材质上,古时候银票在不同时期采用的纸张都不一样,而且这些纸张都较的珍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例如,明朝时制造银票所用的纸张采用的是桑皮纸。这种纸共有四个等级,只有一等桑皮纸才会被用来印制银票或者作为名家的书画用纸。这种等级的桑皮纸在古时候主要是供皇室贵族使用,普通人基本上很难获得这种纸。

  而且,古时候的银票并不是给普通人使用的,一般来说只有朝廷和古时候的商人们才会用到银票。因为当时的人们做生意要奔波于各地之间,随身携带银两的话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所以才发明了银票。商人们只要拿着银票,就可以到各地的钱庄换取银两。而钱庄在收取银票时,查验的也非常严格,假银票根本不可能蒙混过关。如果有人傻乎乎拿着假银票去钱庄兑换,那就等于是自投罗网。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