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船借箭的人究竟是谁?陈寿在著作中是怎么记载的?
根据史料记载,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这是船借箭的原形,历史明确记载借箭人是孙权,并不是诸葛亮。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译文:建安十八年,孙权坐大船来观军,。曹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虚构的,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但这个故事也有原型,并非罗贯中凭空杜撰。正史上的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的濡须之战。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曹见孙军整肃威武,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若豚耳!”随后下令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鼓乐齐鸣,安全返航。
由此可见,“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公元213年)。
由史料记载的船借箭的实事件而改编的故事:诸葛亮的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
此时顺风顺水,曹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