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吴三桂有三十万精锐 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能恢复天下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藩之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清时期的“三藩之乱”,本质上来说,就是治者内部的争权夺利,与历朝历代的藩王叛乱夺取,并无差别。
我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中,能够发动叛乱,夺取胜利的,也只有明太宗朱棣的“靖难之役”了,那还是朱允炆一次次脑残作之下的胜利。
从历史来看藩王叛乱,夺取政权的困难是非常大的,为什么这样呢,主要还是大乱之后,人心思定,藩王叛乱缺乏大义,难以获得广泛的支持,自然很难成功。
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与吴三桂未能达成归降条件,李自成与吴三桂展开山海关之战。吴三桂开关投降满清,李自成在一片石大败,自此清兵入关。
吴三桂放满清入关之后,一路南下,充当了满清治中原的走狗和急先锋,残酷反抗的农民军和南明军队。
吴三桂配合满清八旗军追击李自成的军队,攻克延安、鄜州、西安等地,斩农民军数万人,配合清军攻李自成后,转头开始进攻南明军队。
攻入四川,击败明朝宗室朱森滏组织起来的反清武装。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在南宁称帝,高举反清大旗之后,吴三桂充当了攻灭永历政权的打手。
吴三桂进入四川,艰难击败明朝将领刘文秀后,随后一路攻占贵州,从西面夹击南明永历朝廷。1659年,吴三桂与尚、卓布泰率领的八旗军会师云南,永历帝退走缅甸。
吴三桂无力击败李定国率领的南明军队,绕道追击逃入缅甸的南明朝廷,迫使缅甸发起“咒水之难”,将永历帝及其家属抓捕送给清军。
吴三桂将永历帝朱由榔和其子朱慈煊,带回昆明,命令吴国忠处死他们。自此南明的反清势力成为一盘散沙,被清军各个击破,迅速破灭。
因此,吴三桂的“汉”之名的妥妥的,满清如果没有他这个带路,恐怕很难在短时间一全国,吴三桂也背负着反清势力的累累血债。
“三藩之乱”是清朝治者内部的利益争夺,吴三桂无法获得的广泛支持
吴三桂起兵的口号是“兴明讨逆”,并声称要“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但这种蒙蔽大众的谎言,并不能获得广大志士的支持。
在明眼人眼中,吴三桂清廷更加可恨,吴三桂起兵,不过是因为清廷的撤藩行为,吴三桂等人的利益受损,为了一己私欲而发起的叛乱行为罢了。
顺治时期,清廷天下不稳,对吴三桂等汉族藩王非常重视,恩赏不断。康熙继位后,主政的满清大臣,逐渐将吴三桂等人视为尾大不掉的王朝隐患,开始削减三藩。
康熙十二年,已经亲政的年轻皇帝玄烨,同样把三藩作为心腹大患,本着“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的原则。
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平西王吴三桂先后上奏请求撤藩后,完全不在乎吴三桂惺惺作态,名为请求撤藩,实为希望朝廷挽留。
清廷雷厉风行,立即派出专使,进入云南,开展撤藩事宜,如此一来,吴三桂就被架到了火上,朝廷压迫撤藩,属下骄兵悍将等着他延续荣华富贵。
从顺治年间,吴三桂奉命镇守云南开始,他就一直想效仿明朝时期的沐氏黔国公府,世镇云南,世代享受封疆大吏的权势,因此在云南及周边的贵州、四川培植自己的势力,成为清廷的西南王。
与吴三桂一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也是一样的心思,但是他们没有吴三桂那么强大的势力,只能跟随吴三桂从清廷身上割肉吃,撤藩的申请,也不过是对清廷的试探。
这次三藩上奏,本想让清廷对自己多加挽留,没想到康熙帝玄烨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完全不讲情面,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批准了,还派人过来进行撤藩工作。
立马点燃了三藩的桶,以吴三桂为首,诛清廷派出的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命令部下“蓄发,易衣冠”,从云南起兵反清。
吴三桂起兵之后,除了尚可喜、耿精忠两位在广东、福建的藩王,各地像四川的郑蛟麟、谭弘、吴之茂,广西的罗森、孙延龄,陕西的等人,纷纷起兵响应吴三桂,一时间声势浩大。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不齐,自然土崩瓦解
吴三桂起兵之后,虽然一时间天下响应,除了他自己的羽,还有很多心向明朝的汉官、各地反清复明的组织已经的明延平王郑氏响应。
但是这些反清势力,各方之间矛盾重重,吴三桂等三藩势力,曾经是反清复明的刽子手,现在又打起“复明”的旗号,各地反清复明的组织并不愿意归附吴三桂。
其中更多的是想趁吴三桂起兵,造成清廷的内乱,接应各地遗留的南明势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或者是接应的郑氏登陆福建、广东,发起反清复明战争。
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口号,有点弄巧成拙的嫌疑,他想争取汉族反清势力的支持,但是却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吃相是多么难看,把朱由榔父子都了,自己手里一点底牌都没有,反而成了一个各方相互利用的局面。
其次对于三藩的羽,吴三桂以“复明”为口号,令大家一时间非常懵逼,这是干啥了,明朝不是我们自己灭的吗?现在又出来复明,敢情以前我们当了走狗啊!
因此吴三桂起兵以后,看似反清势力声势浩大,有颠覆清廷的架势,但是各方都是一盘散沙,吴三桂并没有能力把各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号令,甚至相互支援都做不到。
而且各路反清势力相互之间也是摇摆不定,时叛时降,如在广西起兵的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平南王尚可喜的尚之信,开始投降吴三桂反清,不久又反叛投清廷。
如的延平王郑氏,与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可喜矛盾重重,郑经一门心思进攻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等地,令耿精忠腹背受敌,无奈投降清廷。
以康熙帝为首的清廷,在“三藩之乱”中,先易后难,各个击破
反清势力中,最强大的是吴三桂,其次是耿精忠和,对清廷威胁最大的是陕西的,于是康熙集中兵力首先剿灭平凉的。
康熙派出图海为大将军,率军进攻平凉,力图迅速平定,解除陕甘一带的威胁。图海到任后,采纳周培公的计策,周培公通过的部下黄九畴、龚荣遇,了解内部情况,劝降,砍掉吴三桂一臂。
清廷对对摇摆不定的反清将领采取拉拢的态度,像孙延龄、尚之信这样的骑墙派,刚开始起兵投降吴三桂,很快在康熙的拉拢之下,又背叛吴三桂,投清廷了。
对实力最强的吴三桂,清廷在湖南一线采取坚决防守。解决后,清廷集中兵力,南下浙江,耿精忠,因为与郑经的矛盾,令耿精忠腹背受敌。
并且在清廷的不断劝服招降之下,耿精忠部下纷纷投降清廷,耿精忠本打算逃走,结果被部下胁迫,无法出城,耿精忠无奈,率文武官员出城投降,率军吴三桂等叛乱,以功赎罪。
在康熙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掉了各地的起兵反清的将领之后,吴三桂完全成了孤家寡人了,势单力孤,成为了困兽,被清廷破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总体来说,吴三桂的起兵,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发起的叛乱,虽然提出了恢复汉家江山的“复明”口号。
但是他是什么心思,大家都清楚,正反清复明的看不上他,不在乎民族的,早已效力清廷,他吴三桂纵有百万雄兵,也掀不起大浪来。
如果他的心怀汉家,心怀明朝,又怎么会对永历帝父子下手呢?在李定国进军湖南,“两厥名王”的时候,他从陕西响应,那么南明保住半壁江山并不是难事。
最后在康熙十七年,起兵五年的吴三桂,终于压不住心中的私欲,在湖南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自己过了一把皇帝的瘾,几个月后心力交瘁而死。
吴三桂死后,跟随他起兵的叛乱,很快被清军击败,从湖南等地退守云南,到康熙二十年,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与昆明,三藩之乱彻底被平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