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养廉银的官员俸禄较高,为什么还会存在?

  对清朝的养廉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养廉银,为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级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负,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养廉银机制开始的情况下,确实颇有成效。养廉银究竟多给了多少?事实上它是依照等级来划定的,等级越高的养廉银也越高。总督每一年的养廉银大约有2万两上下,巡抚大约1.5万两,就算是县太,每一年也有1.2000两的养廉银。他们原先的俸禄,要超出10倍甚至1.200倍!

  举个事例,养廉银机制出来以后,山西省巡抚诺岷正常情况下的俸禄一年是155两,养廉银却有3.17万两,超出了原先俸禄的204.5倍,再例如河南省巡抚田文镜,养廉银也是有2.89万,超出了本来俸禄的186.5倍!

image.png

  拥有这么多钱,开始的情况下确实朝野上下一片祥和,官员手上有银子,贪腐的状况确实降低了。可是不久,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养廉银的正面效果就丧失了,官府官员的贪腐又一次开始了。根本原因有三点。

  依照上边常说,养廉银的派发,是依据官员的官阶尺寸,正一品官员的养廉银数最多。这类分配方式,就极为不科学。不依照官员为官府所做的贡献派发,反倒是依照官衔分配。一来会让官员的主动性大幅降低,二来时间一久,地区官员便会造成不公平的心理状态,那怎么办呢?

  自然是再次向老百姓索要。因此 ,时间一久,贪腐的状况便会再次发生,并且会以前大量,由于官员们早已将,养廉银当作了正常情况下收益,因此 最终才发生了这类状况:提解已久,耗羡渐同正项,州县官员,重新征收,与耗羡之外又增耗羡,养廉之中又私取养廉。

image.png

  养廉银自己的来源于,就很有什么问题。从老百姓的耗羡当中,来减压官员的俸禄与官府的财政。开始的情况下,老百姓的常生活确实以前要好一点,可是不久就不行。为了更好地获得养廉银和添充财政,就必须大量的耗羡,老百姓的常生活反倒更为艰难。雍正颁布养廉银的情况下,了解此项现行政策的缺点,并说:

  钱粮之加耗羡原非应有之项。朕勤求治理爱养黎民本欲将此项悉行禁革。

  最终为了更好地处理那时候的贪腐,还是推行了,因此 当之后乾隆皇帝称帝以后,财政苦闷耗羡也弥补不了,当然也没有钱去给养廉银了。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到之后的道光、咸丰,养廉银基本上早已变成空壳子,要不立即没发,要不就少发很多。时间一久,养廉银就没了效果,官员手上没有了银子,当然再次贪腐。用大张旗鼓征缴老百姓的钱来减压官员,这自己便是不能根除的方法,乃至还一度造成了众怒。

image.png

  但是养廉银的派发上,存在着非常大的难题。官府开设养廉银,在派发这一全过程上,却没有健全的监督组织。这就造成 了,有一部分官员会运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去影响派发的公平公正度。例如上边大家常说的田文镜和诺岷,本来全是巡抚,官级一样,中间却相距了好几千两银子。

  从这儿也可以看得出,在派发的全过程中,是存在着贪腐的状况的。假如在上面动手脚,那么到下边官员手上的银子,很有可能就没有要求得那么多。因为这一缺点,养廉银很有可能对一些官员起不了激励的效果,贪腐的状况当然也不会终止了。

  养廉银机制,雍正开设的初心是非常好的,期待可以降低贪腐,让官员放心办好事。可是这一机制自己就存在着很多缺点,造成 吃苦的还是老百姓。归根结底,还是雍正的行为,太过心急了。官员内心并没有领到雍正的好,养廉银当然也起不了抚慰人心的效果,反倒让官员觉得,它是自己该得的,时间久了,根本没办法阻止官员贪腐,归根结底,也就是不能根除。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