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还有九位封疆大吏 他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封疆大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看清宫剧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一个较响亮的名号,那就是封疆大吏,可以说封疆大吏在清朝时期,绝对算得上是拥有实权最大的官员之一了,那么究竟什么才算得上是封疆大吏呢?

  根据清朝时期的官职来看,一个省的最高长官基本上就是巡抚,而在巡抚之上,会出现另外一个较牛的官职,那就是总督,清朝时期的总督最少的也是管理一个省份,多的通常都是管理两个或者三个省份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总督才应该是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

  要是仅仅只有一个省份的情况下,其实总督与巡抚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省与省长之间的关系,只是在清朝时期,总督手里握着兵权,与今天的有所区别。在清朝历史上,发展到最后阶段,全国上下总共是有9位封疆大吏的,在清朝灭亡之后,最后一任的9位封疆大吏结局如何呢?

image.png

  直隶总督张镇芳

  张镇芳是袁世凯嫂子的弟弟,原本最开始张镇芳并不是直隶总督,是着袁世凯的关系,在袁世凯退下直隶总督位置之后,张镇芳才有机会成为直隶总督,也就是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任直隶总督。

  张镇芳与袁世凯的关系一直不错,在袁世凯成为大总之后,张镇芳自然而然也就跟随袁世凯一起干事业了,只是后来袁世凯去世了,张镇芳感觉自己一个人有些无聊,就开始与张勋等人联络密切起来。

  在张勋的怂恿下,张镇芳最终加入了张勋复辟的队伍当中,结果复辟很快失败,张勋躲到了租界当中,张镇芳就没有那么幸运,直接被抓起来判了一个无期徒刑。要不是后来张镇芳家人用钱财将其赎出来,想必张镇芳一辈子就要在中度过了。

  在出狱之后,张镇芳对算是彻底害怕并且失去兴趣了,于是张镇芳走上了另外一条与之前截然不同的道路,那就是经商,别说张镇芳经商能力还不错,做得风生水起,他就这样安然活下去,一直活到1933年才去世,终年70岁,也算是在九位封疆大吏中得以终的一个了。

image.png

  两江总督张勋

  前边说张镇芳的时候,其实已经提到张勋这个人物了,他在历史上其实还是较出名的,尤其是支持溥仪复辟一事,绝对算得上是张勋对清朝的大忠之举了。张勋在清朝灭亡之后,就一直策划着复辟行动,足以说明他对清朝的忠诚。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就算张勋已经成为军阀,还是要求下属不能剪掉清朝时期的小辫子,所谓的辫子军,其实就是当时张勋手下的队伍,这群人除了代表着对清朝的忠诚之外,也代表着保守势力和守旧派的存在。

  张勋正是因为复辟的执念所在,所以最终才去支持溥仪来了一次复辟行动,奈何这次行动迅速失败,张勋明白自己肯定难逃其咎,便直接着各种关系去到天津租界当中躲避起来。

  他就这样一直生活在租界中,怀揣着对清朝的满腹忠诚以及复辟失败的不安情绪,活到了1923年去世,去世后体被家属运会了江西安葬,可以说张勋是清朝最忠实的支持者。

image.png

  湖广总督瑞澄

  瑞澄全名是博尔济吉特.瑞澄,其出生于名门望族之中,不仅血是的满清正黄旗,而且曾经担任过正一品大学士,父亲担任过黑龙江省大将军,按理来说瑞澄应该是对清朝有着深厚感情的,毕竟自己就是正儿八经的满人。

  可是当我们了解了瑞澄做的事情之后,就会发现他是一个较有趣的人物。导致清朝灭亡的武昌,其实最开始就是在瑞澄的管辖范围内酝酿并且爆发的,在初期,瑞澄就已经听到一些风声,后来更是直接拿到了主要领导的名单,但是瑞澄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仅仅是把名单当中的人物随便挑选几个处决了。

  也许瑞澄不处决或者全部处决还没有事情,但是他处决几个的做法,直接激起者强烈不满,最终大家以满腔热血提前发动武昌,瑞澄完全来不及应对,就直接选择逃跑了,他先跑到上海,再跑到本,才就此躲过很多危险,要不然估计他小命难保。

  在清朝彻底结束之后,瑞澄重新返回上海,安然度过余生,于1915年去世。很多人说瑞澄是大清的掘墓人,其实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确实有这么一点意思,要是没有瑞澄的神助攻,也许清朝灭亡还不会那么迅速。

image.png

  两广总督张鸣岐

  两广地区在清朝末年是最为不太平的,经常一言不合就有各种战争或者出现,所以在这个地方的最高指挥官两广总督,自然是较煎熬的,经常一个总督屁股都没有坐热,就换成另外一个人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说但凡有点能力的人,都不愿意成为两广总督,这刚好就给了那些想要走后门的人足够机会。很显然张鸣岐就是这样一个人,要说能力他的确一般,但是溜须拍马却数一数二。

  张鸣岐着袁世凯这个关系,用大量钱财以及阿谀奉承的本事得到了两广总督的位置,可是屁股还没有坐热,清朝就灭亡了,在清朝灭亡之后,张鸣岐继续发挥自己溜须拍特长,跟随袁世凯帮助其进行帝制复辟。

  袁世凯去世之后,张鸣岐生活就急转直下,没有办法只能逃到天津,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更是充分发挥了自己墙头的本性,投奔了本人,成为了我们后人诟病的汉,他还一直活到1945年才去世,简直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了,在清朝最后的九位封疆大吏中,张鸣岐算得上是最没有骨气的一个。

image.png

  闽浙总督松寿

  松寿是正儿八经的满清正白旗出身,所以松寿对清朝的那种感情是其余八位封疆大吏都不能体会到的,就连想要复辟的张勋,也没有办法和松寿相提并论。也正是由于松寿对清朝的特殊感情,导致就算清朝已经灭亡,松寿还要继续率领一群妇女抵抗,在抵抗失败之后,松寿选择与大清同生死,直接吞金而亡,虽然说松寿也是严重守旧派,但是他去世时的这种慷慨激昂,还是让后人为之动容的。

  陕甘总督升允

  升允是在九位封疆大吏中唯一一个先后两次担任总督职位的人,他最开始就已经担任陕甘总督,后来在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中被强制辞退,那段时间升允非常抑郁而且无奈。

  不过升允始终还是大清守旧派的成员之一,对大清这种封建制度还是较喜欢的,因此在武昌之后,清打算再次启用升允,他没有任何情绪,义无反顾就出来继续担任陕甘总督。

  不仅如此,在第二次成为陕甘总督之后,升允还征兵西安,想要为皇帝留一条后路,奈何自己还正在激战之中,大清就已经宣布灭亡了,在大清灭亡之后,升允和张勋之流有着类似的复辟想法,一直与对着干。

image.png

  当自己发现实力不足以对抗的时候,升允甚至相信了本人的鬼话,想要与本人合作,借助本人的力量实现复辟,当然最终这个想法没有实现,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升允自己知道想要复辟是没有希望了,因此成天抑郁寡欢,没有多长时间便抑郁而终了。

  云贵总督李经羲

  李经羲的背景很是强大,其是李鸿章的侄子,所以在当时备受朝廷重用,他不仅是云贵总督,还是云南讲武堂的总办,在当时云贵地区可以说是权力和影响力都很大的,不过他做了一件较有意思的事情。

  李经羲着自己得天厚的资源,培养起来一大批人士,这些人成为武昌的关键人物,因此在武昌之后,蔡锷担心李经羲会遭到报复打击,就将其送到上海去了。

  李经羲在上海期间,受到一系列挫折打击,最后悲伤欲绝选择投袁世凯,在袁世凯手下担任了很多重要职位,算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其一直活到了1925年才去世。

image.png

  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但同时又较悲哀的英雄人物,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单纯来看一看赵尔丰在清朝灭亡之际做的那些事情,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在清朝灭亡之际,身为四川总督的赵尔丰,得知地区出现了一些英国贵族与当地贵族联手策划的叛乱,其深刻明白这场叛乱的严重影响,为了防止在危难之际,英国趁火打劫侵占,赵尔丰义无反顾带领大军前往,直接击退了英国人,平叛了这场叛乱,得以保住,让其继续留在我们的国土领域之中。

  拥有这样的丰功伟绩,可以说赵尔丰绝对算得上是九位封疆大吏中最值得后人铭记的人了,只是可惜后来赵尔丰与反清人士之间的关系变化多端,他想要维持良好关系,奈何大家似乎并不理解他,最终他于1911年被反清军队了,简直可悲可叹。

image.png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

  赵尔巽是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哥哥,他和赵尔丰还是有着较类似的骨气与血性。赵尔巽原本是进士出身,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东三省的总督是最后设立的,所以赵尔巽能够成为东三省总督,也算是一种机缘巧合。

  在清朝灭亡之后,袁世凯欣赏他的才华,想让其担任自己顾问,不过被赵尔巽拒绝了,后来袁世凯安排他编写清朝历史,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清史稿》,其实就是赵尔巽编写的。

  当然了,赵尔巽没有完全完成《清史稿》的编写,自己就去世了,不过他留下来的底稿,对后人继续编写清朝历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虽然说赵尔巽没有成为弟弟赵尔丰那样的英雄人物,不过他的一生也算是值得了。

image.png

  结语

  每个朝代的灭亡,都伴随着太多悲欢离合与失落惆怅,这些悲欢离合,有的是因为执念,有的是因为时代环境所造就,我们无法改变。当时代要进步的时候,有人试图去阻止时代前进的步伐,当然这一切是毫无用处的,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够更加适应新的生活,这就是朝代更迭的本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