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时候官府的通缉令的抓到过罪犯吗?
当然可以了。
其实很多通缉令是直接画在布上,传告天下的。
在古时候,抓住通缉犯并不困难,难的是抓住躲在深山老林的通缉犯。
古时候和今天不同,人员流动是极少的。
古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平时天天在家种地,一天离开土地都不行。
所以,农民平时顶多赶集去下乡镇的集市,其余时候不出门,更别说出远门。
在古时候,出远门的只有:官吏、商人、僧道、走江湖的艺人这四种职业。
官吏主要是去异乡上任或者传递公文、押送犯人之内。他们很容易辨认,因为都有国家发给的身份证明,如公文之内。通缉犯不可能伪装成官吏。
商人,商人四处跑是为了赚钱做生意。所以,商人旅行必然带着货,没货的不可能是商人,通缉犯也难以伪装成商人。
僧道,僧道需要云游四方。通缉犯虽说可以伪装成僧道,但难度也大。当年僧道都有度牒,就相当于今天身份证。这玩意不容易伪造,因为有官印的。同时,僧道的举止、外形很容易识别,通缉犯一般没有这个水平伪装。
走江湖的艺人:主要是歌舞、江湖艺人。歌舞是女人,古时候很少有女人犯罪。至于江湖艺人,在古时候也不算多,很少见的。这些人往往会被重点盘查,伪装成他们很容易穿帮。
所以,说来说去,通缉犯在古时候想要流窜非常困难,极其容易被抓。
况且,通缉令画像虽不太相似,然而对于籍贯、外形特征还是写的很详细的。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没有普通话,大家都各地方言,有着浓重的口音,很容易识别。
如鲁智深是陕西人,一口方言很容易认出来。
而当地人口流动又少,发现你的口音和通缉犯的籍贯一致,当然就重点排查你了。
再一看,外形特征差不多,就宁枉勿纵,直接抓了。
古时候可没有什么的概念,宁可错抓没有错放的。
所以,通缉犯如果想要流窜逃亡,非常困难。
然而,如果通缉犯不讲究,一头钻入深山老林躲避起来,就很难抓了。
大家想想看,都是宋代了,人来人往的景阳冈还有老虎,可见当时荒山野岭还是很多人,没有人烟,非常适合躲避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