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与群臣立下白马之盟?有什么含义呢?
所谓的“非刘氏不得称王”并非刘邦临终前提出来的。《史记·吕太后本纪》记载,历史上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和群臣以斩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白马之盟的核心就是确保只有刘姓可以成为天下的王。通俗来讲就是,白马之盟是刘邦和群臣约定,共诛心怀不轨者的誓言。白马之盟是古时候盟誓的方式之一,必须要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涂在嘴唇上,以示恪守盟约的意思。
白马之盟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的歃血为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它们的大义都是泛指结盟。刘邦的白马之盟可以说好处多多,以一条盟约可以实现三个目的,堪称一石三鸟之计。
一、为自己铲除异姓王找到合理的借口
历史上军覆灭秦朝后,又短暂的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楚汉争霸时,刘邦借着手下众多将领与背叛项羽的诸侯王而打败项羽取得天下。所以在战后刘邦不得不对功劳最大的将领们封赏为王。但之后刘邦又对诸侯王们心存疑虑。刘邦认为诸侯王们都是不稳定因素,他害怕他们危及到自己的江山。所以刘邦开始着手翦除异姓诸侯王和功臣势力。韩信、其后彭越、英布、韩信、臧荼、卢绾等王皆一一被其贬。本身刘邦这种鸟尽弓的做法让人非常的鄙夷。但刘邦有了白马之盟后,起码表面上刘邦不至于那么难堪,起码他给了自己一个借口。
二、对宗族分封做铺垫
刘邦建立汉朝后,虽然沿用了秦朝的一切体系。但在行政体系方面,刘邦虽然同样沿用了郡县制。但与此同时刘邦也照搬了分封制。因为刘邦把所有的异姓王都铲除之后,他发现汉朝对于天下的控制力还是太薄弱,除了关中地区外,汉朝影响力实在低的很。在边疆地区则更显得鞭长莫及。所以刘邦为了加强汉朝对于天下的掌控力度,因此大封同姓诸侯王,实行郡国制,以保刘氏江山稳固。
三、给汉朝添加了一道保险
白马之盟的内容有两条。第一,国以永存,施及苗裔。第二,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有一句话叫做“封王列土”。又叫土封候,土,指的是分割出一块土地,封王,则便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合在一起就是割据一方而为主。在秦朝以前各诸侯王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秦始皇平灭六国一天下之后,整个天下重新归一。刘邦既然继承了秦朝的疆土,那么他就绝对不允许汉朝的疆土再度,整个天下的主人只有刘氏一族,所以刘邦才规定“非刘氏不得称王”。因为刘氏封王那天下依旧还是刘氏的天下”。但异姓封王那么他的领土就永久不属于刘氏了,更危险的很可能还导致天下再度回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种诸侯王割据的纷乱局面。所以刘邦的白马之盟对于汉朝来说是一道坚不可摧的保险。这才是白马之盟最关键的原因。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