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三大奇才,能与皇帝直接做对
奇才,指具有奇异才能的人,其才能不同于大众所认可的,具有明显特性、别类性、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百度百科中对于奇才的定义,但是笔者今天要说的这三位奇才,虽不完全符合,但是也可以称之为奇才,这三大奇才,一个瘸子,一个精神病,一个朱元璋的对头。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三位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身负大才,但是都没有当过官,岁胸中谋略万千,却只能隐居幕后,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因为现实永远要理想要残酷,这三位其中的瘸子和精神病,是完全的八股应试的受害者,而另一位来头更大,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对头,失败后,一生不当朱家的官。
一个瘸子:邬思道
邬思道是清朝绍兴人,因为屡试不中,还被人打成了瘸子,在古时候科举中不光要看你的才学,还要看你的形象,一般来讲作为一个残疾人士,邬思道失去了彻底晋升为官员的途径,所以他为了谋生,只能给人为人当幕府,也就是著名的“绍兴师”,并且邬思道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并且他于阴谋,幕府的工作正适合他。在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中把邬思道描写成一位身负屠龙术的大才,帮助雍正从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中胜出,最终帮助雍正登上皇位。
虽然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只不过是一部小说,在关于邬思道的描写中运用了很多夸张的演义描写,但是是历史中的邬思道却也是一位能够上达天听的能人。邬思道本是雍正心腹大臣田文镜的师,在田文镜当巡抚之时,邬思道为田文镜处理了很多棘手的案件,深得田文镜信任。
邬思道在实历史中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帮助田文镜主笔写了一篇当时权臣隆科多的奏本,当时邬思道问田文镜:“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回答,当然是做吐气督抚了,于是邬思道就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就问是什么事,邬先生就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深知邬思道是有有胆有谋的人,并且相处时间久了,田文镜也不会想邬思道会做出不利于他的事情,毕竟邬思道是他的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田文镜就答应了邬思道。后来田文镜才知道这是一篇隆科多的奏章,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位高权重,仗着自己有拥立之功给多行不法之事,雍正早就想收拾他了。
邬思道就是琢磨透了雍正的心思,所以才有胆替田文镜做主写了一篇隆科多的奏章,之后因为这件事,田文镜也更加宠爱田文镜,邬思道也名声鹊起,田文镜也对邬思道越发尊敬,甚至雍正在后来田文镜请安的奏章中还批到:“朕安,邬先生安否。”一个没有功名,没有品级,不入流的师能够进入皇帝的法眼,邬思道可谓奇才。
一个精神病:徐渭
徐渭的大名可谓是不论是他生活的当代,还是几百年后的现代,无人不知徐渭,徐文长的大名,连清朝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看过徐渭的迹之后也自称“愿为青藤门下走狗”,可见徐渭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么巨大。徐渭,明代绍兴人,被誉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另两位是《永乐大典》的总编纂,明朝首位内阁首辅大才子谢缙,和被称之为无书不读,博览第一,三大才子之后的杨慎。
徐渭相对于杨慎的状元和谢缙的进士来讲,徐渭的科举经历可谓是惨不睹,他一生只是一个秀才,并且八次乡试都没有中举入,但是科举上的失意并不能掩饰他的才华,徐渭不光是著名的大画家、大文学家、大戏曲家,还是赫赫有名的军事家,胡宗宪之所以能够平定,一半的功劳要在徐渭身上,另一半则是戚继光和谭论这些优秀抗倭将领。
在胡宗宪倒台之后,徐渭因为对胡宗宪被构陷身死狱中,一位抗倭的实际领导者却死在了斗争失败之中,徐渭深感痛心,对自己的人生彻底失望,在写下一篇文辞激愤的《自为墓志铭》之后,足足九次都没有死掉,之后徐渭就落下了狂病,也就是精神病。并且再一次怀疑自己的妻子时精神病大发死了自己的妻子,如果在现在精神病是有刑事豁免的,在明朝可没有,徐渭被逮捕入狱长达七年之久,最后在好友多方营救,终于在万历登基大赦天下之时被释放出来。
徐渭被释放出来之后已经五十三岁了,在晚年在他被友人相邀来到北方,最后经戚继光推荐,教授李成梁的李如松兵法,李如松就是后来援朝抗的主要将领之一,他用徐渭传授给他的兵法,再一次打败了入侵的本大军,这都是徐渭的授业结果。徐渭晚年贫困潦倒,最终在七十三岁那年离开人世,在他去世之时,只有一只狗陪伴着他。
一个朱元璋的对头:罗贯中
罗贯中大名更是耳熟能详,因为他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更是参与制作了另一部四大名著《水浒》,在当今时代几乎无人不知的他的大名,造成这样的名气一个是因为他的才学,另一个是因为语文考试和历史考试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这是必考题啊,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必须知道。
我们所知道的罗贯中只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我们不知道的罗贯中他其实是朱元璋的对头元末军之一张士诚的谋士。罗贯中是山西人,出生在元末明初之际,在元末天下大乱之时,罗贯中的第一选择是“有志图王”,他选择的王就是吴王张士诚,在辅佐张士诚的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部下康茂才的进攻。
在张士诚想要称王的时候,罗贯中等谋士都劝谏张士诚不要着急称王,但是张士诚贪图享乐,并没有进取天下之心,所以罗贯中等人的建议不被采纳,罗贯中也因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之后开始了隐居著书的生活。从这点可以看出罗贯中开始是有志向辅佐一位主夺取天下,但是由于遇人不淑,不是明主,最后看到天下必为朱元璋所取,自己又不愿意在改换门庭,做一个贰臣,所以他在看到张士诚必败之后离开了他,并且终生未出仕,只是闭门写书。
如果张士诚是能够夺得天下的明主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小说家罗贯中,也就不会有《三国演义》《水浒》的面世,四大名著就会缺少两部,可能就会多了一位辅助张士诚建国的功臣,造化弄人,历史上少了一位开国功臣,多了一位名垂千古的文学家。
以上这三位都是在仕途不得志的人,但是他们都身负大才,在历史上身负大才而不得志的人有很多,如唐初的孟浩然,如北宋的柳永,再如明朝的唐伯虎等等,但是这些人和以上三位的话还是要差一丢丢,虽然文学的人文学成就都很高,也都仕途不顺,但是他们除了文学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成就,所以笔者只选择这三位来写。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