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巢之战曹为什么不占据袁绍的粮食 曹火烧粮食的原因是什么
对乌巢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不仅出现了人祸,还出现了天灾。东汉末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战争也非常频繁。频繁的天灾人祸,使得东汉的经济遭到了极大。东汉末年人口大量减少,人口从鼎盛时期5000多万,下降到赤壁之战时期的500多万。一方面是人口大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生产遭到了极大。正如曹的《蒿里行》所描述的那样: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由于经济生产遭到了极大,人口大量锐减,所以军队的粮饷也经常出现供给短缺。东汉末年,各个军阀或多或少受到粮供给问题困扰。东汉末年的军队,都想尽各种办法补充军粮。
曹这么狠的人物,也多次遭到军粮短缺的威胁。曹为了补充军粮,在治区域范围内实行屯田制度,补充军粮。建安元年,曹开始实行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粮问题。曹的属地是四战之地,打仗需要大量粮食,所以曹的军粮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正式爆发。北方最大的两大诸侯发生战争。袁绍占据河北之地,管辖土地远大于曹,人口也多于曹。袁绍发动十万大军对付曹。曹能够用于对付袁绍的总兵力不过两万,双方实力悬殊极大。一方面袁绍兵多将广,另一方面粮也非常充足。曹则兵微将寡,粮也经常出现短缺。
曹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实现了以少胜多,击溃了袁绍大军。官渡之战中,曹击溃了袁绍十万大军,斩袁军七八万。官渡之战是曹一北方至关重要的一战,曹击败了北方最强大的敌人,为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之所以能够打赢袁绍,除了有曹出色的军事才华之外,还有某些偶然因素。如许攸临阵背叛袁绍,是官渡之战的重要转折。许攸半夜投奔曹,并且建议曹将袁绍囤积于乌巢的袁军粮全部烧掉。史称:“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袁氏自败也。”曹果断听从了许攸的建议,率领军队化妆成袁绍军队,击溃了袁绍的乌巢守军,将乌巢的粮一把火全部焚烧殆尽。
乌巢粮大营被曹焚烧之后,袁军顿时大乱。曹趁机对袁绍发起全面进攻,并且一举击溃了袁军主力。其实官渡之战,曹是绝处逢生。如果官渡之战再拖几天的话,最终失败的极有可能是曹。曹夜袭官渡之时,军中已经接近断粮。史载: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也。”乌巢的粮对于袁军至关重要,对于整天缺少粮的曹来说也非常具有力。曹如果将乌巢的粮收归己有,一来可以弥补军粮短缺,二来也可以将多余的粮食留做他用。为什么非要一把火烧了粮呢?官渡之战时的曹看到粮估计亲还亲,如果能将这些粮运到自己的军营中,曹肯定会把所有的粮全部运走。
曹之所以选择烧掉粮,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曹火烧乌巢粮的时候,正是官渡之战最紧要的阶段。曹和袁绍都处于最紧要的关头,曹需要利用乌巢的粮扰乱袁绍的军心。如果曹只是运走粮的话,袁绍军队就还心存希望,希望能够夺回粮,而不会顿时全军大乱。曹攻击乌巢之前,就和许攸确定了焚烧乌巢粮计策。焚烧粮可以击溃袁绍的军心,起到不攻自破的目的。曹焚烧乌巢的战机紧急,如果曹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前功尽弃。袁绍其实也知道乌巢的重要性,也派了重兵把守乌巢。曹焚烧乌巢之后,乌巢守军军心大乱,曹才得以趁机击溃乌巢守军。
如果曹只是运走粮的话,势必会和袁军有一场血战。到时候就算曹可以击败乌巢守军,自己伤亡可能会更大,最终也未必能够将粮安全运回军营。对于曹来说焚烧乌巢粮的难度要远远小于运走粮的难度。曹焚烧粮只需要放一把火就可以了。如果可以的话,曹派一个人偷偷地焚烧粮也可以。但是运送粮的话,则非常困难。曹运走粮一是速度会非常慢,运送粮的途中随时有可能会被袁绍军队堵截,曹也极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批粮。当时袁绍已经派军队救援乌巢,曹参与焚烧粮的军队也极有可能被袁绍军队消灭。曹固然非常想要粮,甚至见到亲还开心。
但是打败袁绍对于曹来说更加重要,曹选择优先打败袁绍。焚烧乌巢粮只是曹打败袁绍军队的一步计划,曹还需要趁机击溃袁军主力。曹的军队需要轻装上阵,投入新的战斗。如果曹被乌巢的粮所累的话,就会打断继续进攻袁绍军队的计划。袁绍军队经过恐慌之后,有可能重新稳定阵脚,或者连夜逃回北方。一旦袁军稳定阵脚或者逃回北方的话,曹就失去了打败袁绍的最佳时机。乌巢军粮被焚烧之后,袁军只有随军所带粮,军粮出现了短缺。曹军中所剩的粮也不多,袁绍还是拥有军队数量上的优势。曹再想击败袁军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对于曹来说,趁袁军大乱之际给袁绍致命一击才是最佳选择。
曹焚烧粮之后,立即率领军队进攻袁绍主力军队,并且一举击败了袁绍的军队,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就是曹的厉害之处。在粮这么大利益面前,曹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以击败袁绍为第一目标。所以,曹才会选择焚烧乌巢的粮,而不是占为己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