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十六年不投降,堪苏武的郝经为什么很少有人知道呢?

  汉朝忠臣苏武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在被匈奴俘虏十九年之后,苏武始终坚持汉朝的治不投降于匈奴,被后世尊为民族英雄,大汉忠臣的楷模,而在元朝时期也有这么一位硬汉,他代表元朝向大宋议和,却被扣押16年,直到弥留之际才返回蒙古。

  江声行

  ——郝经 雁啼月落扬子城,东风送潮江有声。

  乾坤汹汹欲浮动,窗户凛凛阴寒生。

  昆阳百万力一蹴,齐呼合噪接短兵。

  铁骑突起触不周,金山无根小孤倾。

  起来看雨天星稀,疑有万壑霜松鸣。

  又如暴雷郁未发,喑呜水底号鲲鲸。

  只应灵均与子胥,沈恨郁怒犹难平。

  更有万古战死骨,衔寃饮泣秋涛惊。

  虚庭徙倚夜向晨,重门击柝无人行。

  三年江边不见江,听此感激尤伤情。

  须臾上江帆欲举,舟子喧豗闹挝鼓。

  江声渐小听声,惨淡芙蓉落疏雨。

image.png

  这首《江声行》,并非哪个幽怨的妇人所作,乃元朝郝经出使南宋被拘时,在州(今江苏仪征)的囚所感慨而发的诗作。

  郝经,字伯常,始祖郝仪为太原人,后迁至泽州(今晋城市)陵川,是当地的望族。

  郝经出生于金末乱世,公元1222年,此时蒙古铁骑南下,他随家人四处徙居,但他的学问品行出类拔萃,远近闻名,以至于蒙古元帅贾辅和张柔盛情聘请,请他在家中设馆教书。

  元宪宗二年(1252年),郝经受举荐,成吉思汗孙子——忽必烈遣使两次召见,忽必烈向郝经问以经国安民之道和帝王当行之事,郝经“援引二帝三王治道以对,且告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义”,忽必烈大为欣赏。

  不久,郝经被任命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

  元中元年(1260),忽必烈称帝,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

  元朝代表团一行人,共有数十人。

image.png

  当时,南宋偏安杭州,当时大权在握的南宋相贾似道对郝经一行的到来极度恐慌,因为他害怕过去冒功鄂州(今湖北武汉)退敌,并私下和忽必烈议和纳贡的劣迹败露,极力反对郝经进入宋境。

  前景危急,但郝经还是前往南宋。

  果然,元朝代表团一进宋境,贾似道令大将李庭芝派人把郝经等人软禁,这一囚,不是一两年,也不是三五年,而是直到贾似道,到了至元十二年(1275年),也就是过了整整16年后,郝经才被宋人放归。

  16年的光阴,把他磨成一个垂死的老人。

  遥想汉武帝时期,汉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最后被匈奴人放逐到穷荒之地,牧羊求存。一直到汉昭帝继位,派人与匈奴和亲,并索还汉使苏武,也是历经19年光阴。

  由此可见,郝经被称为元朝的“苏武”,但“苏武”要加上引号,因为他是一个。

  倒霉的是,郝经在归途中染病,回到大都即一,几十天过后,这位元朝“苏武”便一命归西,年仅53,一辈子没过上几天好子。

  死后,他被谥“忠武”,但没人记得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