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代时期对官吏的赏赐制度是怎样的?

  古时候时候,官吏赏赐是一种维护朝堂安稳的重要制度,无论哪一个朝代,君王都会根据官员做出的贡献进行赏赐,每个朝代的赏赐制度也大不相同,一些朝代会根据官职进行赏赐,有一些则是根据做的事情进行赏赐,无论哪种,都是治者对官员做出贡献的肯定。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

  汉代时期的赏赐制度包含的范围很广,西汉时期,赏赐制度还没有具体规定,只是之前的惯例,直到东汉时期,朝廷中开始有成文的法令规定,对官员的赏赐制度达到了完,主要作用是加强君利,维护朝中官员管理秩序,对当时的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image.png

  一、汉朝官吏赏赐福利

  汉朝承袭秦朝时期的制度,官员分为几个阶级,每一个阶级的赏赐福利也是不同的,汉代时期的赏赐也是非常可观的,不仅在朝官员有赏赐福利,退休的官员也像我们现在的退休工人一样继续有奖励,吃穿有专供,入朝为官,正做到了当官不缺财不缺物。

  1. 加官进爵的机制

  当官之人的梦想无非就是加官进爵,谁也不想只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卒。加官进爵的机制,能够增进朝中官员的流动性,让更多人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才干。

  汉代时期的官员可以通过举荐孝廉入仕,但是也有明文规定,不得只推荐强大家族的子弟,只有才学卓越之人才有机会被推荐,入朝为官。

  在汉武帝时期,曾经换过十三位丞相,在很多臣子的眼中,丞相的地位非常尊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在皇帝眼中,丞相的频换更换,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的行使皇权,不让丞相的权利干预到皇帝的决策。

  这种做法,让更多的官员有机会往上晋升,对皇室更加忠心,进一步巩固皇权的治,是稳住臣子忠心的特效药。

  2.致仕制度

  “致仕”这一词语最早出现的秦国时期,《春秋公羊传》中曾记载:“退而致仕”,“大夫七十而致仕,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意思就是说:“大臣到七十岁的时候,便把手中掌管的权利交还于君王,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候的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阶段,进入快速衰老的时期,处理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就是告老还乡最好的时机。

  在汉朝时期,君王为了确保朝政之中的官员处于新陈代谢的状态,会鼓励官员在一定年龄的时候提出之时申请,前提是皇帝必须要保证官员退休之后衣食无忧。

  汉平帝元始元年,颁布一项制度,“天下吏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与以与之,终其身”。到东汉时期,对致仕官员的经济待遇却没有一个一的说法,但是绝对西汉时期的待遇要好,《后汉书.郑均传》中曾记载,“敕赐尚书禄以其终身”。

  除了俸禄之外,部分大臣还能额外得到房屋、土地、黄金等赏赐,在朝时期,官职越高,赏赐便越多,致仕之后朝廷保障以后衣食无忧。

image.png

  3.丧葬

  汉代时,无论是在朝官员还是已经致仕官员,都可以享受到这个待遇,根据官位的高低,得到的丧葬待遇大不相同。丧葬的待遇便是皇帝会下诏书,赐予一些钱财、布匹等来助丧,以供安葬所用。

  官位较低的官员,皇帝会派遣使者代替前往,或者会下诏书等,右扶风尹翁归去时,宣帝曾下诏书:“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用此来褒奖尹翁归生前的功绩。

  官位高的官员,皇帝会亲自临丧,大司马霍光去世之时,宣帝与皇太后亲临,这便是无上荣光。

  二、什么时候皇帝会进行赏赐

  官员被赏赐也是要依据当时的法令来进行,根据官位和立功之事的大小赏赐,小的赏赐就是黄金白银,大的赏赐便是加官进爵,历史中有很多的朝中大臣是通过立功之后的加官进爵留名青史。

  1. 行赏

  历史朝代中,每一次有重要事件过后,朝堂中总会出现一句话,“针对这件事,行赏”。

  “”便是通过自身的能力取得成绩,其中包括政绩、军功。

  这两种一般得到的赏赐都是较大的,因为所立之功与朝政有着密切的联系,行赏身是对他们取得功绩的鼓励和肯定。

  首先是政绩之功,文官居多,文官的晋升之路更是难上加难,文官立功的机会少之又少,古时候时期,皇帝会派文官作为钦差大臣前去不同的地方办不同的事务,做的好的官员回来之后,可能会得到黄金白银的赏赐和官位的晋升;业务一般的,在朝堂之上皇帝可能只是口头夸两句便把此事放到一旁了,;业务能力差的官员,回来之后甚至会降官职。

  汉代时期,还是属于袭爵的制度,平民想要入朝为官,受到皇帝的青睐加官进爵,弃文从武是最好的选择。汉高祖刘邦一开始就是通过军中赏赐的制度完成了天下初定的局面,当时作为义军的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行伍出身,封爵是最好收买人心的方式,可以朝廷在建立初期,有更多的拥护者,《汉书》中曾经记载,“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初定,公爵皆军吏”。

  2. 恩惠行赏

  恩惠行赏不同于行赏,这个赏赐主要就是在特定的子或场合,给予官员一些赏赐,如节赏赐、庆典赏赐、丧葬赏赐等,具有明确的恩惠性质,是每位臣子都可以享受的赏赐。恩惠赏赐中庆典赏赐最为隆重,汉代时期的,皇帝较讲究“家国一体”,皇室的事便是国家的事情,每次皇帝继位、封后等,都会对文武百官进行赏赐,以示皇恩浩荡,普天同庆。

  再有就是丧葬,官位高的官员,皇帝会亲临现场,陛下能够亲临,也侧面展示了对这位官员的爱戴,明代曾有一位贤者,曾让皇帝身着丧服,三天不上朝,对于官员家属来讲,这便是最高荣耀。

  三、皇帝如何控制赏赐

  赏赐这个制度始终会有上限,不管是职位还是金钱,奖赏的起点越高,奖赏的空间便会越来越狭隘,每个朝代总会出现一个屡立奇功的大臣,赏赐总会到达一个高度,便不能再进行下去,如官位到达丞相之位,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有可能会造成功高震主,谋权篡位的事情出现,那么古时候的皇帝时如何控制赏赐的呢?

  1. 循序渐进

  “重赏之下必出莽夫”,一举出名的人并不是没有,那么在赏赐的时候,皇帝必须要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最后再给出适合的官位。

  努力和收入是成正的,每一次立功之后的奖励也会慢慢提升,这两者之间总有一个微妙的联系,随着官位的提升,所做的事情肯定也不相同,这也就是为何一些臣子会在几年之内位极人臣,但是之后官位便很难有提升的原因。

  朝堂之中官员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牵绊的,这些都是皇帝在经过缜密的思考之后给出的赏赐结果,也是维护朝堂官员平衡的方式。

  2. 使用虚职

  虚职也是皇帝用来控制赏赐的一种方式,奖赏是为了激励下面官员的制度,而激励官员努力并不是非要奖赏金银珠宝,财物的赏赐也要根据国库的财力进行。官位的封赏也会有上限,这时候给予一些虚职会实职更有用,大多数虚职的官位都实职要高很多。

  最常见的虚职便是侯王这些封号,听起来特别威风,因为王侯这种官职一般只有皇帝的兄弟才能够拥有。能够得到这种官职的官员,大多都立下过丰功伟绩,这样的赏赐不仅可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还能让他们对朝廷更加的忠心耿耿。

  3. 奖赏不泛滥

  虽说每次立下功劳都会进行奖赏,但是奖赏时候也会进行控制,不会每一位都进行大规模的赏析。假设这件事情参与的官员很多,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促进的发展,但是参与的人过多,皇帝会说:“此事过后,人人有责”。这种赏赐便是人人都有,却不会有人能够拿到最高赏赐,皇帝可能每人的俸禄增加十石,这也是对此件事情的奖励。

  “物以稀为贵”,虽说虚职只是一个名头,放眼望去,每个朝代能够让皇帝封王拜侯的又有几人,皇帝会通过控制虚职的数量,从而做到奖励不泛滥,让更多的官员去做更多的事情,就为了能够得到虚有的职位,留名青史。

  总结

  汉代时期的官员赏赐制度,对笼络官员和稳定人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维护朝堂安稳最重要的制度,通过了解汉代官员的福利,也能够看出汉代时期对官员赏赐方面的看重。

  赏赐制度带来的给汉代时候带来的积极影响很大,但是也不能忽视其消极影响,如“人心不足蛇吞象”,官员升职太快,便会出现一些内心膨胀之人。

  汉代皇帝在处理赏赐制度时候,实施的几种方式都值得借鉴,既能达到赏赐的目的,让臣子更忠心,也抑制那些蠢蠢欲动之辈。

  这种赏赐制度,也为后来的传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官员福利范本,为后来中国两千多年发展史开创了先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