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爆发齐灭燕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时期为何会爆发齐灭燕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乐毅伐齐,也被称之为五国伐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同伐齐,也即五国大军共同进攻齐国。对此,齐国在济西一带布置了重兵,以此抵挡五国联军。不过,双方交战之后,齐国大军就迅速溃败。在齐国主力遭到重创之后,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2城,直入都城临淄。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对于燕昭王来说,为了乐毅伐齐的成功,可谓呕心沥血数十年,也即从即位开始,燕昭王不仅励精图治,也在招贤纳士,希望能够增强燕国的国力,从而向齐国报仇。当然,这里面的报仇,指的就是公元前314年的齐灭燕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齐国出动10万大军,仅用50天就占领了燕国,这应该是战国历史上最快消灭一个诸侯国的纪录了。当然,正是因为疆域曾被齐国攻占了,燕昭王苦心积虑,通过五国伐齐之战让齐国也尝到了疆域被攻占的滋味。
一
首先,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燕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虽小,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惶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燕王哙。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乘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十万,从渤海进发,进攻燕国。燕国人都痛恨子之,纷纷开城迎接齐军,五十以内,直破燕都。
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将士,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到齐国。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战国时期,齐国之所以能用50天时间就攻占燕国的疆域,直接原因就是燕国爆发了“子之之乱”。“子之之乱”指国相子之与燕太子平之间的一场争夺王权的内乱。战国时期,燕易王哙(公元前333-前314年在位)崇信儒家禅让学说,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公元前316年),大集群臣,废太子姬平,而禅位于国相子之,自己反北面称臣,出居别宫。
二
对此,在笔者看来,燕易王哙的禅让行为,无疑是非常荒唐的,也导致燕国陷入到四分五之中。对于尧舜禹时期的禅让行为,距离战国时期至少1000多年的历史了。自从夏朝建立之后,禅让制已经被废除了。不管是夏朝、商朝还是周朝,都不再实行禅让制。在此背景下,燕易王哙可谓逆流而上,自然引起了燕国上下的反对。不过,执迷不悟的易王哙还把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以便让子之重新任命燕国各级官吏,从而正执掌燕国大权。不久之后,将军市被不服,乃帅本部攻打子之,奋战十多天死伤数万人。
市被转攻太子姬平。子之则以平叛为由战胜并死市被,还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无终山,庶弟公子姬职则韩国。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司马迁-《史记·燕召公世家》:“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惶恐,百姓离志。quot;齐宣王(公元前350-301年)听说燕国大乱,显然不愿意错过这一机会。于是,齐宣王便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燕国臣民由于痛恨子之篡位,对齐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所以,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
三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燕国内部爆发了子之之乱,齐国大军想要迅速消灭燕国,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子之之乱后,燕易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获后押解到齐国处以醢(音hǎi,剁成肉酱)刑。在齐军“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同时,中山国也乘机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因为都城被攻占,疆域也被蚕食,这促使当时的燕国事实上被齐国所消灭了。另一方面,齐国之所以能迅速占领燕国,也是因为齐国精锐的将士。
在齐灭燕之战中,齐国出动了10万精锐士卒,这在战国前中期,已经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了。如战国初期率先称霸的魏国,也只有10万左右的魏武卒。而魏国的魏武卒,却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连续败给了齐国大军。所以,这说明齐国士卒的精锐程度,已经在战国七雄中保持领先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的燕国,则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虽然燕国的整体疆域面积要超过韩国,但是,韩国作为中原诸侯国,经常和魏国、赵国、楚国、秦国等大国作战,这促使韩国大军的战斗力要远超燕国。对于当时地处偏远之地的燕国,因为战事较少等缘故,自然缺乏一支精锐之师。
四
最后,对于指挥其灭燕之战的匡章,更是战国被低估的一位名将。匡章(生卒年不详),陈姓,田氏,名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者匡子。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联合韩国、魏国攻打楚国,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大败楚军,死楚将唐昧。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因此,综合匡章一生的表现来看,他的战绩已经非常接近白起、李牧、廉颇、王翦这战国四大名将了。
面对匡章这位名将,当时的燕国则没有乐毅等人才能够抵挡。于是,不管是综合国力,还是士卒的精锐程度,还是将领的指挥能力,燕国都和齐国存在天壤之别。再加上燕国的爆发的内乱,这让齐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燕国。不过,因为齐国将士在燕国胡作非为,以及赵国、秦国施加的压力,齐国最终选择从燕国撤军。在此之后,齐国自然成为燕昭王心目中的头号大敌。为此,燕昭王如同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此基础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燕昭王终于在公元前284年给了齐国致命一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