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帝王登基顺序为什么如此杂乱?如何理清东汉帝王顺序?

  东汉时期,帝王登基顺序非常杂乱,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中国古时候皇位传承讲究一脉相承,一般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不过对东汉王朝来说却是有点例外。东汉建国一共195年,传八世十四帝,但从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开始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汉章帝一生共有7个,结果除了早夭的两个之外,其余五个的后代都曾登基为帝过,这种现象是朝代都未曾出现过的,为何单单在东汉出现了呢?

  另外由于东汉帝王登基顺序的杂乱,不像西汉那样简单明了,导致很多人记不清东汉帝王的顺序,甚至连名字也叫不上来,其实看似杂乱,本质上还是有迹可循的,而理清东汉帝王关系、顺序的关键人物就在汉章帝,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image.png

  新朝末年,由于王莽的倒行逆施,结果导致绿林赤眉爆发,作为皇室后裔的刘秀趁机崛起,东汉由此建立。光武帝刘秀去世后,汉明帝、汉章帝接连继位,在二人的治理下,东汉出现明章之治。盛世之下其实也有隐忧,那就是汉章帝由于太过辛劳,结果在31岁那年便英年早逝,留下几个年幼的孩子。自此东汉帝王的传承在汉章帝这里出现变故,进入到看似剪不乱理还乱的纷扰中。

  汉章帝第一个皇太子刘肇及后代为帝

  遵遗诏,汉章帝去世后,年仅9岁的皇太子刘肇继位,即为汉和帝,由于汉和帝年幼,窦太后开始临朝称制,汉和帝年长后出其不意的诛窦氏夺回政权,皇权再次回归到帝王手中,当然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是汉和帝他父亲还不如,活了27岁便去世了,汉和帝去世后,他出生仅一百余的刘隆继位,是为汉殇帝。汉殇帝在位不到一年,夭折。皇位传承在汉章帝刘肇一脉断绝。

  汉章帝第二个清河孝王刘庆的后代为帝

  国不可一无君,当时掌权的是后宫邓太后,在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下,汉章帝的另外一个清河孝王刘庆的刘祜被确认为新的帝国继承人,即为汉安帝。不过皇位在清河孝王刘庆这一脉传了三世之后,即历经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后又出现了汉殇帝夭折那一幕。汉冲帝一岁继位,结果登基不到一年因病夭折,皇位传承在汉章帝清河孝王刘庆一脉出现断档。

  汉章帝第三个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为帝

  这中间还有一个插曲,汉安帝病逝后,当时掌权的是太后阎姬。太后阎姬为了把持国政,便联合自己的哥哥阎显迎立汉章帝其中一个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刘懿为皇位继承人,是为前少帝。不过前少帝在位206天便因病去世,皇位出现空缺,同时皇位传承在汉章帝济北惠王刘寿一脉出现断档。这时宦官孙程等人为了掌权便密死外戚阎显,而后迎立汉安帝的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宦官的得势,顺带着也开启了东汉外戚、宦官交替的局面。

image.png

  汉章帝第四个千乘贞王刘伉的后代为帝

  如之前一般,当时掌权的依旧是外戚,不过这时的外戚姓梁,是梁妠梁太后与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继承人出现空缺之后,在他二人的密谋下,汉章帝其中一个千乘贞王刘伉的后代刘被立为皇帝,即为汉质帝。汉质帝不满外戚梁冀专权,曾当着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将军也”,结果梁冀恼羞成怒派人将汉质帝。皇位传承在汉章帝千乘贞王刘伉一脉再次出现断档。

  汉章帝第五个河间孝王刘开的后代为帝

  汉质帝被后,梁太后联合大将军梁冀决定迎立汉章帝河间孝王刘开的后代刘志为皇位继承人,是为汉桓帝。这一次皇位传承没有再在河间孝王刘开一脉断档,一共延续三世四帝,即为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后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不过虽然没有出现断档,但出现了断档更严重的情况——灭国。皇位传承到汉后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的时候,俩人早已没了实权,完全是何进、董卓、曹等人的傀儡。曹去世后,曹丕直接取代汉献帝刘协,至此东汉延续195年的基业终结。

image.png

  东汉帝王不被人熟知,一是帝王顺序太杂乱,理清关键皇帝汉章帝,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二是帝王登基年龄过小,外戚时时出现,皇帝年长后为了夺回权力,不得不依宦官,但正夺回权力后,又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帝王短命,结果权力又回到外戚手中,之后外戚、宦官交替掌权。这样的局面持续到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出现变故,由于两位帝王对宦官无条件的信任,导致宦官集团野心膨胀,对上谄媚,对下残暴专横,引起士大夫的不满。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宦官进行抨击和打击,结果不仅没能打消宦官的嚣张气焰,反而在宦官的怂恿下,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两次影响汉朝国运的锢之祸发生。

  锢之祸

image.png

  在锢之祸发生前,东汉虽然常常出现外戚揽权的局面,但总体来说外戚还是维护东汉治,推动东汉向前发展的,如窦太后垂帘听政期间,窦太后的兄长窦宪曾北伐匈奴,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创造与霍去病封狼居胥功勋齐名的燕然勒石(备注: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是古时候功臣名将追求的最高荣耀);邓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

  在锢之祸发生后,东汉进入到局面不可控制的境地,士大夫、豪强不再心向朝廷,与朝廷离心,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点出东汉衰败的缘由就是源自桓灵二帝,其中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宦官肆无忌惮的为所欲为,桓灵二帝的放纵,结果民变发生,黄巾爆发,东汉离寿终正寝只差一步之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