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知道死后戚夫人下场肯定很惨 刘邦为什么不让吕雉陪葬

  刘邦吕雉的网友们,刘邦明了解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雉陪葬?

  刘邦临死前干了一件事,就是派出陈平与周勃到军营中立斩樊哙,注意了是立即斩,而且不用经过审讯,除非樊哙犯了非常严重的罪行,要了解刘邦连韩信、彭越谋反都不舍得,起初只是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彭越则是贬到蜀地,为何樊哙作为刘邦的妹夫与连襟,刘邦这么狠心要樊哙。

  刘邦樊哙的原因是有人说樊哙与吕后结,想要在刘邦死后图谋不轨,等到刘邦一死,樊哙就会带兵死刘邦最喜欢的戚夫人与赵王刘如意,樊哙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是功臣,又是外戚,还是汉朝初年的大将军,手握兵权,地位甚高,像周勃、曹参、灌婴等人都不如樊哙实际地位高。

  《史记 高祖本纪》: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於吕氏,即上一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所以刘邦才动了心,立斩樊哙,无论樊哙之前的功劳有多大,与自己的关系有多亲密,只要樊哙对戚夫人和刘如意构成了威胁,刘邦必定要除去樊哙,既然刘邦对樊哙起了心,那么对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威胁最大的吕雉,刘邦为何不了她,让她跟自己一起陪葬呢?

  作为刘邦结元配子的吕雉,刘邦非常清楚她的心狠手辣,韩信、彭越皆因吕雉而死,刘邦在外平定陈豨的叛乱时,吕雉在京城与萧何联手死了韩信,刘邦把彭越废为庶人并贬到蜀地,吕雉在半路上遇到彭越,欺骗彭越并把他带回后劝刘邦处死彭越,光是这两件事,就足以让刘邦对吕雉刮目相看了。

image.png

  樊哙

  对待韩信与彭越这样的功臣,吕雉必定除之而后快,当刘邦听到有人告诉他吕雉与樊哙结想要戚夫人与刘如意时,他必定了解吕雉会在自己死后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了保护戚夫人,刘邦做了一件事。

  刘邦让御史大夫周昌去赵国担任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实际上就是让周昌去保护刘如意,刘邦的这个办法实际上是非常无可奈何的,周昌只不过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他无权无势,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相国,跟吕雉起来,周昌根本就保护不了赵如意。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就派出使者召刘如意进京,想要谋害他,周昌作为相国只是让刘如意推辞进京,结果吕雉改召周昌进京,等周昌动身之后,再派出使者召刘如意进京,然后趁机害死了刘如意,周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吕雉害死刘如意,而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刘邦的这个办法实际上是非常失败的。

image.png

  吕雉

  从当下的情况来看, 刘邦派出任何人都保护不了刘如意与戚夫人,因为吕雉的地位太高了,刘邦去世后,吕雉是皇太后,他的刘盈又是当朝皇帝,普天之下没有人吕雉的权势还要高,刘邦曾经想死樊哙来阻止吕雉作乱,但就连这个目的也没有达到,因为陈平的小心谨慎,保了樊哙一命。

  其实刘邦还有个办法想保刘氏江山,这就是白马盟誓,刘邦夺取天下之后,曾经与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说:不是刘姓皇族不得称王,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如有人违背,天下人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击。

  但是,吕雉在刘邦去世后,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时,几乎没有人敢反对,唯一反对的右丞相王陵也被吕雉罢免,而陈平、周勃等人反而支持吕雉分封诸吕的行为,这一点来看,刘邦的白马盟誓也成了一纸空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实刘邦想要保全刘如意与戚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死吕雉,拉吕雉陪葬,但刘邦并没有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吕雉势力做大了。

  刘邦在生前曾经有过换太子的想法与行为,想把刘盈的太子之位换成刘如意,但是遭遇到强大的反对,其中反对最为强烈的就是以吕雉为首的吕氏外戚,吕雉是刘邦的结元配子,也是汉朝的皇后,吕雉的刘盈也是刘邦唯一的嫡长子。

  为了让刘邦打消换太子的念头,吕雉动用了一切的资源,不仅请出了张良,而且还请出了商山四皓,这可是连刘邦都请不动的高人,刘邦可是皇帝,连皇帝都请不动的人,却被吕雉请了出来,可想而知吕雉背后的势力有多大。

image.png

  吕雉背后的势力太过强大

  吕雉不是一个人,而是有一个集团,吕雉的妹夫是樊哙,樊哙当然会支持吕雉与刘盈,吕雉有两个哥哥,分别是吕泽和吕释之,这两个都跟随刘邦打天下有功,尤其是吕泽,刘邦在彭城之战被项羽打得大败的时候,就是投驻守在下邑的吕泽,并在随后不久就立刘盈为太子,这一切都不是孤立事件。

  刘邦想要换太子之时,就是吕释之出面请张良帮忙,并请出商山四皓的,吕家在辅佐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了不少功劳,而且又手握兵权,又是吕雉的兄长,就这样以吕雉、樊哙、吕释之、吕泽为核心的吕氏外戚集团的势力非常大。

  樊哙在刘邦晚期官至大将军,还在前线率军作战,是汉朝地位最高的军事将领,远高于周勃、灌婴等人,这种地位也不是一般功臣能的,而且樊哙还有最高兵权,大将军可是全国武将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所以刘邦担心樊哙作乱是有道理的。

  刘邦与吕雉

  正因为吕氏外戚集团的势力做大了,所以他们才能请出商山四皓,给刘邦一个下马威,并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事实上,如果刘邦强行换太子的话,就会引发汉朝的内乱,吕氏外戚集团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很可能会发动,所以刘邦退让了一步,不换太子,维持现状。

  同样的道理,刘邦虽然很想保住戚夫人与刘如意,但是并没有太好的办法,刘邦不敢也不能动吕雉,动了吕雉就动摇了国本,会导致汉初为争夺皇帝之位而引发叛乱,只要是刘邦的做皇帝,他都是能接受的,所以刘邦退让了。

  二、刘邦需要吕雉镇住一帮功臣。

  刘邦除了担心外戚集团之外,还担心功臣集团坐大,在西汉初年,外戚集团与功臣集团是仅存的两大集团,而维持这两大集团的平衡,才有利于皇权的稳定,但是刘邦深知刘盈软弱,不能镇住这帮功臣,这也是刘邦想换太子的原因之一。

image.png

  刘邦与手下

  所以刘邦就想让吕雉来镇住这一帮功臣,刘邦深知吕雉为人心狠手辣,有手段,有心机,完全可以平衡功臣集团的压力,事实上,白马盟誓就是功臣与外戚相互制衡的条约,刘邦以功臣永世的荣华富贵来换取他们对刘氏皇族的忠心,并用来抗衡那些不姓刘的外戚,这是非常明显的用功臣制衡外戚的手段。

  制衡是相互的,功臣能制衡外戚,外戚也能制衡功臣,从而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这一切都需要吕雉这样一个强势的人存在。

  吕雉是刘盈的母亲,这个特殊的身份注定了吕雉不可能夺了自己刘盈的江山,事实上恰恰相反,吕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皇帝之位更稳定,包括韩信、彭越,在刘邦去世后,吕雉还准备做一件疯狂的事,就是趁机诛所有的功臣。

image.png

  刘邦一家人

  吕雉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功臣指的是有功劳的大臣,而且还是开国功臣,大多是凭借军功上位的,一旦成功之后,功臣很容易骄傲,不听命令,做一些违法的事,吕雉担心自己去世后,刘盈管不住这些功臣,干脆了省心,吕雉是想为自己掌权铺平道路,只惋惜吕雉的这个想法太疯狂,而且没有成功的机会,幸好最终也没有实施。

  所以刘邦需要吕雉这样的强行来制衡功臣,从而维持刘盈江山的稳定,刘盈和刘如意都是自己的,让谁做皇帝对刘邦来说是一样的,但对吕雉来说,只有刘盈做皇帝,她才愿意,否则就是残酷的斗争。

  三、刘邦老了,不愿意折腾了。

  刘邦自从起兵之后,就没有过空闲的时间,反秦战争用了4年,楚汉战争用了3年,一天下之后,平定异姓王的叛乱又用了7年,直到刘邦老了,不愿意折腾了。

image.png

  刘邦老了

  刘邦如果想吕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考虑由此引发的后果,吕释之与樊哙等人是有兵权的,刘邦派出陈平与周勃樊哙,陈平都不敢动手,因为畏惧吕雉的权威,即使刘邦有心铲除吕氏外戚集团,也没有那个力来折腾了。

  刘邦晚年厌倦了战争,因为伤病甚至厌倦了面见大臣,想铲除吕氏集团并非难事,但是需要很多的精力与时间来处理后事宜,要考虑吕氏的处理结果,并防止引发,此时的刘邦已经老了,六十多岁的人了,不愿意折腾了,从而默认了吕雉的存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