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这个国家是怎么灭亡的

  还不知道:大理国是怎样灭亡的网友们,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一灯在未出家时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大理国国王段智兴,而这个人物的原型,正是同名的大理国国王。在我国历史上,大理国确有其国,起源于宋朝,消失于元朝初期,它的灭亡,与蒙古人有关,也与南宋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理”这个国名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是大理国的创建者段思平在进兵时,找不到渡口过河,正在着急时,一个“披缨浣纱妇”为其指明了道路,并且让段思平将新国家命名为“大理”。“理”与“治”同义,“大理”即是大治的意思。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大理国从未主动对外用兵,即使面对宋、辽、金、西夏与蒙古之间的争斗,大理国也一直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不予理会。然而,因为南宋,它被蒙古人牵扯到了战争中。

大理国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这个国家是怎么灭亡的

  蒙古人想要消灭南宋,进驻中原。而他们攻打南宋的一条捷径就是借道大理国,对南宋腹地发动攻击,南北夹击,一举拿下南宋。这个策略看起来很简单,而且大理也仅仅只是一个小国家,如此看来,蒙古人拿下南宋,便如探囊取物那么容易。然而事实上,蒙古对大理用兵却是颇费周折的,当他们最终取得胜利时,也就是大理国消失的子。据史料记载,蒙古人对大理国前后三次用兵方才取得胜利。最早的一次是在成吉思汗时。一次成吉思汗向大臣郭宝玉询问攻打中原的策略,郭宝玉回答道:应先攻取巴蜀、大理,合并他们的兵力之后,再顺势灭掉金国,最后合围南宋,必能取得成功。文献资料还记载,成吉思汗确实曾派遣过一支部队攻打大理,但这支军队到达金沙江边的铁桥城后却无功而返,撤退原因也不详。

  1244年,蒙古治者再次下令征蜀,并选择了一队精兵攻取大理。蒙古大军从川西过大渡河,再越过金沙江,直扑大理。当时的大理国王段祥兴命令将军高禾率部迎敌,与蒙古军展开激战。这场战争的经过没有记载,但有两个结果可以表明战争很激烈:一是战争结束后,大理国派专使段连占赴南宋通报了战况,南宋朝廷也派出使团专程到大理,在九禾吊唁阵亡将士;二是大理国在九禾建造佛塔,以超度战死沙场的将士们。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的九月,忽必烈率军10万挥兵南下,从蒙古高原出发远征大理国。大军于当年的十二月份借黄河封冻之际越过黄河,进入河湟之地。第二年的八月抵达甘肃南部的临洮。后又在八思巴的协助下越过区,到达川西地区,直扑大理国。

大理国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这个国家是怎么灭亡的

  在蒙古军进入大理国前,需要渡过两道天险——大渡河和金沙江,蒙古军队来自大漠,不习水性,但出师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大理的地势做了全面的了解,因此早已为渡河做好了准备,带上了北方人渡河惯用的“革囊”(动物皮子缝合后做成的气囊)渡过了两道天险。渡过金沙江后,忽必烈率领的军队由永宁向南行进,从今天的宁蒗县境内直奔丽江,到达大匮(今丽江大巨),进而攻击三赕(今丽江),么些族的首领麦良主动投降。蒙古军又由三赕至谋(今鹤庆),巨(今永胜)高氏也主动投降蒙古军。忽必烈的军队沿途招降,大渡河以南直到云南西北部的大理国辖地,都被忽必烈占领。至此,大理国西北的军事防御体系,大渡河、金沙江两道天险,以及无数的“蛮夷”部族所形成的屏障,都被蒙古军所破。蒙古军如同从天而降,大理国王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出现在了苍山洱海之间。紧接着,忽必烈的军队又攻下邓川,另外一名将领兀良合台此时也率军抵达了龙首关外,两军合力攻破龙首关,大理国“首邑之地”——羊苴咩城的北大门洞开,蒙古军很快直抵城下。

  羊苴咩城有着500余年的历史,在历代大理国王的经营下,可以说是固若金汤,也是大理国最后的防线,能否攻下此城,成为能否消灭大理国的关键所在。蒙古军连攻数,毫无进展,忽必烈深知若不能速战速决,此次出征的目的便无法达到,于是遣使臣诏谕大理国君臣,劝其出降。“三返弗听”,大理国断然拒绝了蒙古人的招降。忽必烈见“城下结盟”无法实现,便命令蒙古勇士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翻越苍山。在登山的过程中,这支队伍中有近百分之九十的人死在苍山之上,但最终存活下来的将士,在苍山上组成一支军队,摇旗擂鼓,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原本以为凭借羊苴咩城的坚固,元军暂时拿他们没有办法,时一久便会自动退去。结果蒙古军“从天而降”,大理君臣顿时惊慌失措地逃散,将羊苴咩城拱手让出,自己则退守姚州、阐。此后,蒙古军队又乘胜攻克了姚州和阐,大理国末代国王段智兴出奔至昆泽(阳宗海)被擒,投降于蒙古军,被封为世袭大理总管,段氏大理国至此灭亡。此次消灭大理国,蒙古军队的损失也是空前的,出师时忽必烈率领的10万铁骑,最后回去的只剩下了两万,损失了百分之八十。至今在云南很多地方都还保留有为数众多的“坟”,据说就是当年征大理国的蒙古阵亡将士的墓冢。

大理国一直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 这个国家是怎么灭亡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