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东林寺神水之谜简介 关于东林寺还有什么传说?
世间有水能生出木材吗?有水能映出人的聪明才智吗?有水能听懂人语吗?有水能驱使老虎咆哮吗?有!在东林寺就有一股股这样的“神水”。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东林寺三笑堂前有一“出木池”,名字让人觉得怪怪的,为什么叫“出木池”呢?相传慧远兴建神运宝殿时所缺栋梁之材,就是从这池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的。在神运宝殿后,在一丛满目苍翠的修竹的掩映下,一个1米见方的泉池涌出汩汩细泉,晶莹清澈,似一股玉浆在淌泻,又像一串串明珠在动,水清甘洌,四季不涸,泉旁的石碑上镌刻着三个刚劲的隶书大字:聪明泉,它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有位荆州刺史殷仲堪,久闻慧远的大名,在东林寺建成后不久便专程来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法师。
慧远与他一起谈论易道,终不倦。殷仲堪非常敬佩慧远的才学,连声夸道:“远公的学识博大精深,实在是无与伦。”慧远对殷仲堪的才识也暗暗心折,听了这话,顺手指着松林旁的一处流泉,笑着对他说:“你的辩才就像这流泉一样,泉涌不绝。”后人就将该泉称为“聪明泉”,这泉水映射出慧远非凡的才智。唐朝诗人皮休曾以此为题,作诗道:“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
在东林寺阁旁,还有一处“泉”,又名“卓锡泉”。早在东林寺建立以前,泉曾在慧远龙泉精舍处。当初慧远在龙泉精舍修行,觉得离水源太远,非常不便,从而用手中的卓锡杖敲敲地面,说道:“我如果与这块地方有缘,这块土地就应当出现泉水。”话音刚落,就见清泉汩汩涌起。这年夏天,浔阳一带久早无雨,慧远在泉边诵读《龙王经》,祈请神龙降雨救灾。不一会儿,一条神龙从泉中跃出,顷刻间大雨滂沱,令大旱之年成为丰收之年,这便是“泉”的由来。后其慧安为计时立芙蓉十二叶于泉水中,芙蓉随波转动,一昼夜恰好转动一周,以此分定一天十二时辰,称之为“莲花漏”,可惜这一发明后来失传了。
在关于东林寺的传奇中,最吸引人的还是“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去东林寺的路上,有一条小溪,东晋时流水潺潺,人们在溪上架一石桥,这石桥便成了去东林寺的必经之路,但为什么称为虎溪桥呢?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小溪,如果过了小溪,寺后山林中的老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访,与慧远谈得投机。
慧远为二人送行时不觉过了小溪石桥,后山的老虎就发出警告的吼叫,三人恍然大悟,相视大笑而别。于是人们称小溪为虎溪,石桥为虎溪桥,这个典故就叫做“虎溪三笑”。“虎溪三笑”的故事,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的融洽,为历代名人所欣赏。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就源出这则传说,为古刹增添了神秘色彩。
宋代石恪作《三笑图》,苏东坡作《三笑图书后》,黄庭坚作《三笑图赞》,后人于是在寺中建了“三笑堂”,一时传为佳话。据学者考证,慧远和陶渊明都是东晋时期的人,陆修静是南北朝时期人,慧远圆寂时,陆修静仅十来岁。宋大明五年即461年,当陆修静到庐山东南瀑布岩下构造精庐、隐居修道时,慧远与陶渊明已去世三四十年了。所以他是不太可能参加“三笑”的。不过这段传说说明了慧远在世之时,儒释道三家开始走向融合。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