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继位的大清皇帝,咸丰在位时有成就吗?

  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实的咸丰,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自从周公“制礼作乐”以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皇位继承规则深入人心,成为铁一般的规律。不过,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较特殊,不按“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套出牌。入关前,新皇帝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举,带有些许原始色彩;入关后,曾试图搞“嫡长子继承制”,但无疾而终,还酿成“九子夺嫡”之祸;雍正之后,则搞“秘密立储”,不宣布继承人,而是将理想人选“起来”,立储诏书一份放在正大光明匾后,一份则在皇帝手中。可以说,雍正之后,皇子中谁能当皇帝是个未知数,就看平时表现如何了。文武兼备者,优势明显;碌碌无为或者品行较差的,则几乎没有继承机会。不过,咸丰继承大的不是能力,而是“哭”,实在是有意思。

  由于满清特殊的婚姻制度,皇帝择偶对象几乎都是来自富察氏、钮钴禄氏、瓜尔佳氏、博尔济吉特氏、乌拉那拉氏等几大家族,“近亲结婚”现象严重。如此一来,随着时间推移,满清皇帝的生育能力直线下滑,皇子经常夭折,能过到成年就是莫大的幸运。道光晚年时,年纪较大的皇子只有两位,即是四子奕詝(后来的咸丰帝)和六子奕䜣,皇位只能从他两中选择。奕詝,母亲是钮钴禄氏,孝全成皇后,算是道光的嫡子;奕䜣,母亲静贵妃,算是道光庶子。从出身来说,奕詝要强于奕䜣,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有优势,毕竟大清不搞“嫡长子继承制”,况且自己的母亲还死得早,典型的缺乏保护者。此外,奕詝还跛脚,能力平平,没有特别之处。相反,奕䜣则文武兼备,才华过人,思想开明,还深得道光喜欢。

image.png

  从两者各项指标对来看,若是不出意外,道光必定会把奕䜣作为下一任皇帝的候选人,也就是皇储;奕詝则毫无优势可言,只能当亲王。但是,结果却大出人们意料,道光帝临终前最终决定由奕詝继承大,奕䜣为恭亲王。那么,才能平庸的奕詝凭什么继承大位呢?一个字“哭”,且不说是决定因素,但在关键时刻就是一把手锏。道光病重时,召集诸皇子入寝宫觐见,询问治国方略。先是六皇子奕䜣入见,他口才很好,讲得滔滔不绝,道光万分高兴。下一位入见则是四皇子奕詝,这家伙口才不好,若是谈论治国方略,必定不过奕䜣。为此,他的老师杜受田给他支招,即是“哭”:入寝宫时,无论道光如何问,你只管下跪并痛哭流涕,说父皇身体不好,儿臣哪有心思想治国之事,只想父皇身体快点好起来,搞“拙示孝”。

  奕詝全部按照老师杜受田说的去做,道光很高兴,说他孝顺,是继承大清帝位的最佳人选。要知道,道光自己就标榜以孝治天下,奕詝和自己是一条线的。1850年,奕詝继承大,改元咸丰。此时,大清王朝并非“康乾盛世”,而是典型的烂摊子,破房屋。咸丰继位没多久,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等利用拜上帝教搞金田,太平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吊打清军八旗、绿营,东南半壁江山不到两年时间就沦落太平天国之手。1856年10月,英法两国因“修约”遭拒为由,悍然炮击广州城,活捉总督叶名琛并将其送往印度加尔各答囚禁,挑起第二次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击败蒙古马队,而后直捣北京,咸丰携带百官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还美其名曰“狩猎”,实在搞笑。

image.png

  咸丰跑到承德之后,并没想着要如何去“匡扶清室”,如何去挽救这危机重重之困局,而是整天吃喝玩乐。1861年7月,咸丰因纵欲过度,暴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结束了自己无奈的一生。咸丰自己虽死了,但他临死前的一个决定却给大清王朝带来无穷的灾难,并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咸丰病重时,将唯一存活的载淳立为太子,即是后来的同治皇帝。不过,当时载淳只有五六岁,不可能亲政。所以,咸丰为了避免出现“外戚”局面,便设立八大辅政大臣,即是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此外,赐给皇后(慈安)和懿贵妃(慈禧)两枚印章,即“御赏”和“同道堂”,皇帝谕旨必须盖上两枚印章才能生效,这显然是为了制约八大臣势力。

  咸丰如此安排权力划分,存在很大问题,压根就不理性。首先,八大臣人选上不合理,奕䜣、僧格林沁、文祥等留守北京的亲王、兵将领、军机大臣等被排除在外。奕䜣,文武兼备;僧格林沁,八旗名将;文祥,五位军机大臣之一,这些人留守咸丰后,此时却得不到应有权力,内心必定不满。其次,没有考虑到肃顺与慈禧之关系,赏给两宫印章,无疑会挑起两者矛盾。要知道,肃顺才是名副其实的八大臣之首,他平时看不起慈禧,还曾建议咸丰慈禧,理由是“子少母壮,于江山社稷不利”,这事被慈禧打听到,慈禧非常恼火。此外,肃顺看不起满人,时常嘲讽他们是“混蛋”,一无所知。可想而知,肃顺掌权后,恭亲王奕䜣、僧格林沁、文祥等留守京师的势力以及两宫太后,岂能有好子过。为了维护手中权力,两宫太后和在京的奕䜣、僧格林沁等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八大臣,发动“辛酉”,打破了咸丰安排的权力格局。

  1861年11月,“辛酉”爆发,八大臣要么被,要么被流放,两宫太后和奕䜣走上前台,形成“太后垂帘,亲王摄政”之局面。1884年,慈禧再次发动“甲申政潮”,将奕䜣赶,自己一家大。在内忧外患的晚清时期,慈禧掌握国家大权,这无疑是巨大灾难。那么,咸丰临死前,该如何进行权力分配才能保证局面稳定,实现“王朝中兴”呢?欢迎留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