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恩怨 清朝为什么一定要消灭准噶尔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准噶尔和清朝,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对于噶尔丹这个名字想必不会陌生。历史上的噶尔丹以及他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可以说是康熙皇帝以及当时的大清王朝最为危险的敌人,以至于康熙要连续三次御驾亲征直至噶尔丹败亡。在这之后,噶尔丹的继任者们依然给清朝制造了大量的麻烦,最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终将准噶尔问题彻底解决。
而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覆亡,大清王朝也来到了其疆域最为鼎盛的时期,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同时清朝也通过设立伊犁将军等官职和机构,强化了朝廷中央对于新疆地区的管理,从而维护了国家的一与边疆的安定。
三次御驾亲征,康熙终于打败了他人生中最强大、也是危险的敌人。
明清交际之际,蒙古分为三个大的部落,即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也称喀尔喀蒙古,以及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继任者额哲向皇太极投降,至此整个漠南蒙古地区划归清朝的治范围。清崇德三年(1638年),漠北蒙古三部向清朝纳贡臣服,接受清朝册封。而到了顺治三年(1646年),漠西蒙古诸部首领也联名向清朝臣服,并确定了每两年到北京进行一次进贡朝拜的制度。
至此,清朝与蒙古各部落之间的“君臣”与“朝贡”关系正式确立。
然而,伴随着康熙九年(1670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原首领僧格被暗,由其弟噶尔丹接手整个准噶尔部落开始,准噶尔与大清王朝之间逐渐走向了对立面。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尔丹在的支持下,打败了漠西蒙古诸部名义上的“共主”、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就此确立了准噶尔在漠西蒙古的领导地位,进而建立准噶尔汗国。并且从这个时候开始,噶尔丹停止了向清朝进行朝拜和进贡,与清朝的关系也由此变得紧张起来。
之后,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时候,噶尔丹又挥师南疆,打败了由尔人建立的叶尔羌汗国,至此,噶尔丹一天山南北,控制了整个新疆地区。
然而,噶尔丹的野心并不止此。
卫拉特蒙古中的“卫拉特”,就是“瓦剌”的谐音,噶尔丹也正是当年制造明朝由盛转衰的“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宗朱祁镇的瓦剌首领也先的后人,而他也将重现先祖荣光,进而一蒙古乃至占领整个地面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于是,噶尔丹趁着康熙皇帝收复,以及在东北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应对沙皇侵略的时候,将自己的影响力开始向漠北蒙古扩展,并且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趁着漠北蒙古中的札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交战之时,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降服了整个漠北蒙古。
至此,噶尔丹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的势力达到了最高峰,其版图覆盖了今天的整个新疆、古以及内蒙、甘肃、宁夏、青海和中亚的部分地区,并且不断继续向东向南推进,其兵锋距离北京已经不足千里,而志得意满的噶尔丹也就此大言不惭的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我掌北方”,计划与康熙以长城为界,分庭而治。
噶尔丹的迅速扩张给康熙以极大震撼,并且其还得到了沙皇的暗中支持,使得康熙皇帝不得不高度重视这个危险的敌人。
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御驾亲征,最终在“乌兰布通之战”中以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战胜噶尔丹,就此将噶尔丹的势力驱逐回了漠北。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度御驾亲征讨伐噶尔丹,并在“昭莫多之战”中打得噶尔丹全军覆没,至此噶尔丹再也无法东山再起。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再一次带兵亲征,渡过黄河,直扑窜逃到宁夏的噶尔丹而来,噶尔丹也就此在众叛亲离中绝望自尽。
通过三次御驾亲征,康熙不仅彻底消灭的噶尔丹这个危险的敌人,同时也对准噶尔的势力予以了沉重打击,而康熙也就此将漠北蒙古纳入大清王朝的版图之中。
而在噶尔丹去世后,康熙扶持噶尔丹的侄子,早在“乌兰布通之战”前就与噶尔丹决并给予康熙重要帮助的策妄布坦为准噶尔的新任首领。
至此,大清王朝与准噶尔汗国之间,开始了二十年的短暂和平期。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终于解决了准噶尔问题。
康熙对于策妄布坦给予了很大的优待,然而事实证明,康熙这是在“养虎为患”。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噶尔丹的继任者策妄布坦发动叛乱,并派兵进攻并占领,死拉汗,并控制了整个、青海以及四川、甘肃部分地区,和硕特汗国就此灭亡。
于是,康熙封皇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领大军前往平叛,顺利打败了准噶尔的军队,收复了和青海地区。之后,康熙对区的治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与部署,正式建立了对于区的治,并将其纳入清朝的版图范围之中,整个地区也就此进入到了政通人和的“颇罗鼐时期”。
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随即在雍正元年(1723年)爆发了策妄布坦支持的青海蒙古贵族罗卜丹津的叛乱,而此时的策妄布坦也加紧了军事部署,准备与罗卜丹津进行会合,共同抗击清军。
可谁知年羹尧极为迅速的就平定了罗卜丹津的叛乱,策妄布坦只得继续自抵抗清朝,并随后在雍正三年(1725年)与雍正达成“停战协议”,双方再次短暂歇兵。
然而,伴随着雍正五年(1725年)策妄布坦的去世,其继任者噶尔丹策零重新挑起了战端,持续不断的发兵进攻清军,特别是在雍正九年(1731年)的“科布多之战”中,打得清军将领傅尔丹全军覆没,给雍正以极大震撼。
乾隆登基后,对于噶尔丹策零采取了“怀柔政策”,双方重新订立“停战协议”,之后便再没有了大规模的冲突。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去世,准噶尔汗国也因其次子长子达尔扎和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争夺汗位而陷入内乱之中,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整个汗国也开始四分五。
而乾隆皇帝也抓住了这一时机,在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时候,派大军进攻新疆进而占领了伊犁,随后又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时候,彻底平定了准噶尔的内乱。
至此,存在了近八十年的准噶尔汗国彻底覆亡,而新疆也被正式纳入到了大清王朝的版图之中。
平定准噶尔汗国对于整个大清王朝来说,意义可谓是非常重大。
首先,清朝的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康熙皇帝“三征噶尔丹”之前,清朝的版图面积除了“继承”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外,也就剩下了其从关外带来的东北和内蒙地区,总面积约为700多万平方公里。
而通过与准噶尔汗国的不断征战,在驱逐准噶尔势力的同时,也不断扩充着自己的领地:先是地区,即今天的全境,以及在《恰克图条约》中清朝主动退让出的贝加尔湖等地区,面积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接着夺回了、青海全境以及四川、甘肃部分地区,面积也近300万平方公里;而彻底覆亡准噶尔汗国后,也将当时的新疆纳入版图,这一地区包括现在的新疆,以及之后被划走的中亚地区,面积也达到了200多万平方公里。
至此,清朝的版图达到巅峰,达到了1300多万平方公里。
其次,清朝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得以恢复安稳。
在此之前,由于各民族、各部落,特别是蒙古诸部之间争斗不止,甚至是在部落内部也是内斗不断,无疑给这一地区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而在彻底纳入清朝的治范围后,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接受清朝的一管理,也使这些地区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局面。
再次,就是有效的抵御了沙皇的渗透和侵略。
在康熙朝时期的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之后,沙皇依然是“贼心不死”,并且给予了准噶尔汗国以极大支持,唆使其不断与清朝为敌。而伴随着准噶尔汗国的灭亡,沙皇的这一扶持“人”的计划最终破产,而清朝也得以继续将沙俄的侵略势力拒之于国门之外,维护了国家和利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