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盛世是如何形成的?汉武帝都推行了什么政策?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7月30-前87年3月29),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于7岁时被册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达54年,其正式谥号为“孝武皇帝”,后世省略“孝”字称“汉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长的中国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显赫建树,与秦始皇被后世并称为“秦皇汉武”,被历代史学界和家们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汉武帝的思想积极进取,极具前瞻性,为朝廷以至带了新思维,亲政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image.png

  对内政策上,汉武帝用人唯才,不问出身,开创了察举制并兴太学,以致该时期培养及出现了大量名臣良将;他又颁布《推恩令》,和平地削减了诸侯的权力及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罢黜百家,尊儒术,儒学从此成为中国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对外政策上,汉武帝一改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世代朝廷奉行的和亲传,以强势态度积极地对付匈奴,发动第二阶段汉匈战争,先后收复了西汉初年的多处领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来匈奴于中国西北部的威胁。

  汉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后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国、闽越国,并远征异域,消灭卫满及册封夜郎国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时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将帝国在民生、经济、文化和军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间被称为汉武盛世,为汉朝的极盛时期。

  而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对人民造成了相当大的负担。其晚年性情也变得反复无常,而且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发生,为其普遍整体正面评价留下负面部分。他也对臣下擅用权力,司马迁和李陵家族都在他的命令下遭难。驾崩前两年,汉武帝下《轮台诏》,重拾文景之治时期的与民生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昭宣中兴奠定基础。

image.png

  早年经历

  据《史记》、《汉书》的武帝本纪,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据《史记》、《汉书》的后妃传,汉武帝生于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母王氏,汉景帝中子,具体排序不详。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景帝后,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的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一说刘彻的名为刘彘,根据汉武故事记载刘彻被立太子时方才改名,但此说与史书说法有出入。

  前元四年(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为皇后,丁巳,刘彻被立为太子。他成为太子与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馆陶公主刘嫖有很大关系。刘嫖许诺将她的女儿陈氏嫁给当时四岁(古时候按虚岁计算)的胶东王刘彻。刘彻后娶陈氏为妃,两人成婚的时间无考。

  后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景帝逝世,太子刘彻即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太子妃陈氏后获封为皇后(具体时间不详)。

  君临天下

  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所构成。汉武帝时,他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相对与“外朝”而言,“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借由此来培植一批立足于宫中、与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朝臣分庭抗礼的内廷官员。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之内就先自作出了决策,再交由“外朝”的丞相来执行。尚书,本来是皇帝身边掌管文书员。“中朝”形成之后,尚书的地位益重要。尚书和一般只参与宫廷议政的官员不同,由于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在“中朝”逐渐居于核心地位。

  监察制度

  汉武帝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即完监察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打击地方豪强。京师七郡则另外设立司隶校尉监察。汉武帝将全国地方划分为13个监察区,是为冀、兖、豫、青、徐、幽、并、凉、荆、扬、益、朔方、交趾共13州(京畿附近7郡为司隶校尉部作为一个单的监察区)。每州派遣一名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监察地方官员和强宗豪右,岁终至京师向御史中丞禀报。此时的刺史为监察官,秩六百石,较郡守的秩二千石为低。

  推恩令

  参见:推恩令

  西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继承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元朔二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任何的削藩,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察举制

  察举制为中国古时候有系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极大。主要用于选拔官吏。它的确立是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开始的。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制此后成为汉代聘用官吏的制度,有的学者曾经指出,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的元光元年,是“中国学术史和中国史的最可纪念的一年。”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就是征召名望显赫的人士出来做官,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用以作为察举制的补充。

  创立年号

  在中国历史上,年号由汉武帝发明及首先使用,首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据满清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元狩”,并追认元狩前的年号建元、元光和元朔。《汉书》上记载说,前122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改换年号叫做“改元”。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是西汉的全盛时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