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和他的子孙后代是如何写就百年的鼎盛状元家族的传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康熙六年,来自安徽桐城的举人张英考中进士,不久选为庶吉士,由此开启了文秘的仕途之路。此后的百年里,他的张廷玉、张廷璐,孙子张若霭陆续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进行高层文秘服务,堪称“合家顶戴,满门朱紫”。
几年后由于工作出色,张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此后陆续成为侍读学士,并入南书房行走。由于康熙的逐渐主政,大量的文字工作需要有出色助手帮忙处理,对张英文秘工作愈发器重,为便于工作方便,因此赐居西安门内,开清代词臣赐居禁城之先河。
文字的道路虽然艰涩,却因为张英的加倍努力愈加得到康熙的重用,仕途一度遥遥领先,先后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雍正继位后,赠太子太傅,并入贤良祠,乾隆继位后,加赠太傅。《清史稿》称“英性和易,不务表襮,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所居无赫赫名”低调谦和的性格,深得康熙信任,加之当时缺乏文秘人才,康熙对张英的培养更是予以了特殊关注。
因为“慎密恪勤”的工作作风深的康熙重视,高级文秘工作缺乏不了谨慎、保密、坚守原则和勤勤恳恳。此前,当翰林院负责人缺位之时,康熙亲自提议由张英担任,认为,“张英为人厚重,不干预外事,补授此缺非常合适。”张英遂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职。不久又亲自给吏部批示进一步明确对张英等人的培养方向:“张英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学问淹通,宜留在朝中文章之事,嗣后不要将他们列为巡抚人选。”对于张英的培养和使用,也体现了康熙用人的到眼光,此后军国大政多出其手,其《张英全书》留下了大量的当时生活的珍贵记录。
张英去世的十年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四月殿试,张英的三子张廷璐被拨置一甲第二名,当时已经是礼部侍郎的张廷玉弟弟张廷璐向康熙谢恩时,康熙对他颇为感慨地说:“汝兄弟皆能如此,不愧家风矣。”此前康熙多次称赞张英具有“古大臣”的风度,这种高度评价是对张英的纪念,更是一种极高的赞誉。
张英的一生始终有五个最大特点贯穿其中,影响了他的家族,甚至是当时清朝官员作风。
首先就是勤廉。他曾见到很多人因为想要得到某个官位而不惜花钱行贿,最后案发入狱。张英认为这些都是“妄念”造成,认为当官者只有破除心中妄念之贼,才能永保家族和自己平安。他曾总结说:“假使让我做县官,我绝不用银子取悦上级。怎么就不懂得用银子行贿上级,得不到上级欢心为更大祸患呢?”《聪训斋语》。
其次就是节俭。康熙有一次问他:“廉吏之风,何近代之难也?”张英对答说:“廉生于俭,入也居处服饰,事事侈糜,用之无节,则取之安能有道?虽欲廉而势不能也。”对于当时官员生活上的娱乐,张英较为抵触,他曾说:“予性不爱观剧,在京师一席之费,动逾数千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最后他说:“还不如把这些玩乐的钱用在济困赈急”,张英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张英60岁大寿时,他的夫人计划专门雇一个戏班子唱一场”堂会“,并设宴款待那些前来贺寿的亲朋好友。张英得知后,坚决不同意他劝说夫人放弃这一计划,并用这笔钱做成了100件丝绵衣裤,施舍给行走在路上的穷人们。
第三就是“敬慎”二字。“敬”就是严肃庄重,“慎”就是慎修身。张英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给自己有“四戒”之责,“友不择便交”,“气不便动”,“财不便取”,“衣不慎便脱”。
第四就是“忠诚”。张英40年的为官生涯,康熙深知其为人忠厚老实,经常对其推心置腹探讨军国大事,张英从始至终都能“以康熙之心为心”,做到了绝对忠诚可,其一生为官从未结营私或受到任何不良指控。
第五就是“学习”一生。张英出于学业,从始至终而不离书本学习,他说,“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如果不能坚持学习,就会“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瞋。”就是说,做官的一生虽然繁华,不读书,就会失去本心,人不能在流浪的心境之中度过一生,那么读书学习就是最好的归宿。
最后就是“家风”过硬。张英在书房有一副牌匾,上面写着“惟肃乃雍”就是要求子弟们要严肃约束自我作为,这样才能永葆家门生机,“但己身无大谴过,而外来者平淡视之”,“人能知富之为累。则取之当廉,而不必厚积以招怨。”其一生经典的“六尺巷”,就是很好的一个家风缩影。可以说张英对自己的严肃约束,最终让康熙越来越对其重视,甚至将这种重视转移到他的两位身上的重用和提拔。
他的张廷玉在约束自我身上,做的更是延续其父家风风格。在做主考官时,有人通过关系想要打通他做一点照顾,用细微言语进行探视,张廷玉用一句诗做以回绝:“帘前月色明如昼,休作人间暮夜看”。
在他名位登峰造极时,他的大张若霭考取了一甲三名探花,张廷玉听说后“惊惧失措”,立刻向雍正“免冠叩首”,恳切请求雍正降低其榜上名次。张廷玉的理由是“天下人才众多,三年莫不望鼎甲,官宦之子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雍正听后非常感动,认为张廷玉思想境界和心胸都非常人可,于是同意张廷玉恳求,将其子改为二甲一名,并把这件事在谕旨中公布,表扬他的高风亮节。《张廷玉年谱》
由于掌管吏部,对当时雍正想要任用或处罚的官员一清二楚。但是却经常发现雍正刚刚想重用的人突然遭到或是得病死亡,结果也没能使用上,而雍正根本不想重用的,竟然连他都搞不懂什么原因,最后阴差阳错得到重用。为此他感叹运命无常,认为这些事“有一定之数”。因此他常教导字辈们除了要刻苦学习,同时也不要妄求“以义命自安”老老实实听从安排。
1699年,康熙将张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至此张英走上了仕途巅峰,却在第二年,张英以衰病再次乞退休回老家,康允准以原官致仕。转年的九月份,张英在家病逝,走完了其一生平凡而又光彩照人的一生,其子张廷玉全面接过他的衣钵,更是成了雍正一朝最被信任的文臣,写就了百年的鼎盛状元家族的传奇。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