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酒量究竟如何?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你的了解李白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有酒的季节,总是会让人想起很多久远的故事,和一些久远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白。
李白有多爱喝酒?
当李白用文字疏泄心中郁积情绪之时,处处可见酒的身影——“金樽清酒斗千金”、“且乐生前一杯酒”。并且,李白酌时畅饮,与意气相投的“幽人”对酌,那更是“开怀”。“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这简直就是直白了。
李白用连续三个“一杯”表达了脱俗之士与“幽人”的相知之深,一见如故,让人们似乎看到了两人对酌痛饮的酣畅淋漓。“我欲醉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诗人又喝得酩酊大醉,大概想睡一觉,很直率地打发“幽人”先走,接着又与好友约定,明还要再饮。
那么,是不是只要美酒在手,李白的这些情绪都可以被排解呢?
当然不是。
看那首《将进酒》,李太白并不是简单的借酒抒情,酒只是一种障眼法,他还是相当介意仕途生涯的,否则也不会说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喝酒的酣畅淋漓感让他品味到了人生的畅意,但是,人生中更多的却是曲折。
中国有款白酒就叫太白酒,这和李太白有关系么?
翻翻资料,李太白和太白酒还有不少的传说故事,不过陕西的这款太白酒据说在商周时期就有了,盛唐时品牌知名度达到鼎盛。爱喝酒的都清楚,好水才能酿出好酒,现在西北给人的印象是黄土高坡,但在2000年前,那里可是水丰茂,气候宜人,不然的话也不会汉、唐两朝都定都在那。
李白从西蜀去长安谋前途的途中,过太白山,饮太白酒,想起行蜀道的艰难,顿时有了灵感,便留下了名篇《蜀道难》。这是李白创作此文的一个说法,先不考证此说法有几分,但是,有一个现象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唐、宋时期的那些大酒店(不是现在住客的那种酒店),很多都会悬挂“太白酒家”、“太白遗风”等。
现在有个说法,酒量可以培养,李白动辄就是“莫使金樽空对月”,看来他不是天天喝酒,至少三五天就会畅饮一番吧,那这酒量到底如何?杜甫就说他“一斗诗百篇”,给人的感觉他似乎不喝酒就没创作灵感似的,那么,“一斗”的量有多大?
记得曾读过一篇文章,以前农民将米卖给米行时,人家收米时会将“斗”堆得尖尖高高的;若是到米行去买米,这个“斗”里装的米就是平平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计量工具就是这个“斗”。那么,这装酒的“斗”会和这装米的“斗”一样么?
说文解字中,斗的计量是“十升”。而在李白诗中出现的“斗”,指的是酒器,若是有十升,岂不是李白每次畅饮时,都要抱着个小酒坛?李白嗜酒还没到如此不顾形象的地步吧?看历来的这些酒器,有尊、壶、斛等很多种,常常会制作成兽头形状,而在李白诗中常常出现的“樽”,就是一种温酒器。
制作精美的酒器,在古时可是上品,刘邦应约去赴鸿门宴时,跟着他的张良身上就带着礼物: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可见,这玉斗体积不会特别大。古人很有创意,连酒器都会被命名“北斗七星”,排成的形状就是这种酒器的样子,这种酒器有长长的柄,其实,就是用来盛酒的。
最具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出土的文物,那些青铜斗,容量就和家中盛饭的勺差不多大小,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玻璃杯的量,2、3两。并且,酒是有度数的,一杯啤酒和一杯白酒,那绝对是两个概念。唐朝之时都是粮食酿造的酒,论度数,应是和现在的米酒差不多,一般不高于10度。喝一杯米酒,对现今的大多数人而言,并不是太难的事。
按照现在流行的话来说,适量的低度数酒会带来微醺的感觉,神志依旧清晰,但是,精神却很愉悦。李白为何喜欢酒后创作,他应是找到了这份感觉。若李白喝得是高度数的酒,压根就写不出这么多上乘的作品,酒可以助兴,一样可以麻痹神经。李白应是知道其中的道理的,他从来都是适可而止,不贪酒,没有发现他有一连喝几斗的记载。
那么,这可以说明李白的酒量不大么?
李白若是为了喝酒而喝酒,那么,他一定会喝个痛快,就如在《将进酒》中所写的“杯莫停”。酒在李白的生活中,并非旁人所想那样,只是聊以抒发情怀,酒对于他来说,应是一“桥梁”,沟通了他的内心跟外界。他满心壮志,只是这世界看着很大,但是,要寻一块立足之地却是不太容易的。
古人都是饮的,看看那么多的酒器便知,但是,只有李白将酒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之中,他借着酒带来的畅意感,将澎湃于心的一一道出,外人看来这是借酒为载体,看着是“酒后吐言”,事实上,这只不过是“另类”的自我展示罢了,腹中若是没有深厚的才学,再好的佳酿也是带不来灵感的。
这也是为何古往今来,只有李太白可以酒后作诗百首的原因了,至于他的酒量应不会太差,酒量好的人才知道喝多少时自己的状态最佳。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