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这几人结局分别如何?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凡事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毫无疑问明朝六公爵最后只有徐达家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余五个公爵不仅地位不及徐达,功劳不及徐达,关键还居功自傲不懂得明哲保身,所以朱元璋自然要将其处决不让公爵世袭。
一、五公爵的消亡史
朱元璋的开国六公爵根据排名分别是:韩国公李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这六人当中除了排名第二的徐达之外,其余爵位都没有得到世袭(原本他们的爵位都是世袭制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韩国公李长
李长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其能力不凡,他是进行文治的典型官员代表,朱元璋对其非常重视,将他作汉朝开国的萧何,说他与萧何一样有能力,不过李长确实也如萧何一样没有好下场。
他千错万错就错在引荐了同乡官员胡惟庸,并且后来胡惟庸官至丞相,一时权倾朝野,迷失自我,打算谋反篡位,最终被朱元璋发现将其诛。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掉胡惟庸之后,没有立刻对李长治罪,而是提醒他自己要注意。
结果朱元璋年龄渐长,疑心更重,对胡惟庸一案始终耿耿于怀,继续不断深究,只要相关人员一律斩首,很不幸,洪武十八年,就有人举报说李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当初参与胡惟庸谋反之事。
朱元璋看在李长功劳巨大的份上,绕过了李存义父子一命,只是将其发配边疆。原本这样的恩惠,李长应该及时去找朱元璋感激,但是李长这个读书人就是足够清高,不想玩这些手段,高冷在那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完全不知道朱元璋对他已经相当不满。
洪武二十三年,胡惟庸一案继续调查,查出与李长还是有关系,这一次朱元璋没有顾及情面,直接将李长一家七十多口人一起处决,并且削除爵位,再不能世袭给后人。
2、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所以朱元璋对其非常照顾,称帝以后封他为曹国公,但是李文忠有个叫李景隆,能力很一般,后来爆发靖难之役,朱允炆叫李景隆去平叛朱棣,李景隆不仅屡战屡败,最终还索性打开城门向朱棣投降。
因为他的屡屡助攻,朱棣很是满意,对李景隆一开始还赏赐不少,只是后来多位大臣轮番李景隆,引起朱棣重视,经过调查发现李景隆确实有问题,就将其治罪,爵位削除,不再世袭。治罪原因非常有趣:
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3、宋国公冯胜
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明史》
冯胜没有犯什么大错误,就是因为蓝玉一案影响,朱元璋猜忌心加重,召他回京,他迟迟没有反应,后来就被朱元璋治罪赐死,削除爵位,不再世袭。其实这个死得有点冤,当时发生蓝玉案之后,朱元璋要见他,很明显自己去见朱元璋最终也是一死,不见还是一死,两者相还不如在家多待一段时间。
4、卫国公邓愈
邓愈死得还算其所,是因病去世,没有遭到朱元璋诛,他死后其子邓镇世袭爵位,后来还改成申国公,可惜胡惟庸的案件牵扯太多,最终李长受到牵连,作为李长的外孙,邓镇难免受到牵连,一起被处决了,并且削除爵位,不得世袭。
5、郑国公常茂
常茂的父亲是常遇春,因为常遇春的蒙荫,所以朱元璋封常茂为郑国公,可是常茂这个人不够聪明,朱元璋派他与冯胜去作战,他再三推辞,因此被削除爵位,但是没有他,后来让其弟弟常升担任开国公,结果不幸又受到蓝玉一案的牵连,最终被削除爵位,不再世袭。
综合来看,五位公爵中,除了李文忠家是到了朱棣时期才被削除爵位,其余几个要么就是受到胡惟庸案牵连,要么就是受到蓝玉案牵连,实在有些悲哀,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要是想你,削除你爵位,总可以找出一万种理由,关键看朱元璋想不想。
二、魏国公徐达的爵位世袭
徐达,按照正史来看的话,他既没有受到胡惟庸案件的牵连,也没有受到蓝玉案件的牵连,最终因病去世,也可以说是得到终,在朱元璋时代的开国功臣中,徐达算是较幸运的一个,徐达死后,魏国公一直世袭了十代,分别是徐辉祖、徐钦、徐显宗、徐承宗、徐俌、徐鹏举、徐邦瑞、徐维志、徐弘基、徐文爵。
明朝总共有十二个皇帝,徐达家总共加上徐达是十一个魏国公,当然中间还是曾出过一些意外,这个意外就是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时,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支持朱允炆而不支持朱棣,后来朱棣登基就要把他掉,幸亏大臣建议朱棣不要给后人留下功臣的诟病,朱棣才饶他一命,只是削除爵位。
这是很危险的,要是后来朱棣不再重新让他世袭爵位,魏国公就消失了,幸亏朱棣后来觉得徐达开国之功太大,不能让其子孙断代,所以继续封徐钦为魏国公,才得以延续。
当然,不支持朱棣的人受到惩罚,支持朱棣的人也受到奖励,其中徐达的徐增寿在靖难之役中就坚决支持朱棣,后来朱棣登基封他为定国公,并且爵位世袭了九代,分别是徐景昌、徐显忠、徐永宁、徐光、徐延德、徐文璧、徐希、徐允祯。
可以说,徐达后代受到朱家的蒙荫还是非常明显,为何徐达后代能得到这样好的结局呢?
三、为何徐达爵位能世袭
其实我们都不用说徐达攻克陈友谅、张士诚等的军功,我们就单纯分析一下徐达与朱元璋两个人的关系就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其余五位国公都有很多功劳,但是与朱元璋关系就是不如徐达,所谓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对徐达下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
1、朱元璋与徐达交情最深
至正十三年,年仅22岁的徐达就已经加入到朱元璋的队伍,那时朱元璋还跟着郭子兴一起作战,可以说徐达是最先加入朱元璋队伍的人,再加上两人是同乡(安徽凤阳),更是显得亲切些许。
徐达在朱元璋军中表现非常优秀,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与重用(其实当时朱元璋也还只是一个小领导),两人一起继续发展军队。
至正十五年,徐达与朱元璋一起攻打和州(今安徽和县),结果郭子兴抓了军队领导孙德崖,导致孙德崖军队生气把朱元璋也抓走,一时间气氛变得尴尬而危险。正在万分危急之时,徐达跟孙德崖军提出用自己去换朱元璋,对方觉得两人分量差不多就同意这个建议。
可以说这次徐达算是救了朱元璋一命,因为徐达勇猛彪悍,在敌军中最终还能将出来,而朱元璋留在那里,就是被人宰割的命运。因为这件事,朱元璋对徐达的友谊与兄弟情更加深。
后来朱元璋没有对徐达下手,这个是主要原因,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徐达曾经救过朱元璋,要是朱元璋将徐达处决,那不是落得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与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初衷背道而驰。
2、徐达是最大合伙人
我们可以从今天的公司组成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一下,徐达在朱元璋建立军队初期,就已经与朱元璋一起生死与共,就相当于今天公司刚成立,有人投资与你一起创业,这样的合伙人股份至少有30%以上(两人分股份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公司虽然法人是初创那个人,但是股东组成之中,后来加入者也是占据很大分量的。
既然拥有这么多的股份,一旦公司上市(朱元璋登基),徐达的身价就会飙升,随之而来的爵位算是一种奖赏,但是爵位与官职就类似于职称与行政职能,如果朱元璋做总经理,徐达应该是个副总经理,或者朱元璋做董事长退居幕后,徐达做总经理继续带领发展。
在这样的组成下,不管什么大事情,都是需要大家一起商量签字表决才行,朱元璋也没有权利对徐达进行一票否决(掉),当然,考虑到朱元璋是皇帝,与公司有所不同,但是他考虑的思想与现在没有太大区别,毕竟从古至今,人性的变化不大,都是利己者,但是又害怕人的流言蜚语与指责。
所以朱元璋肯定不可能随便将这个最大股东剔除,那样会引起公司内部的,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包括后来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之所以让徐达家人世袭爵位,也是一样的道理,就相当于公司是两家人一起开的,朱元璋家占据大头,徐达家占据小头,不管以后怎么发展,都不能一家吞,要不然人就会说你忘恩负义之类的闲话。
古时候帝王其实对后人的评价很在乎,所以在位时肯定不愿意顶着这样的骂名来随便处决徐达家人。
结语
很多时候,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对了,对自己一生的前途都有好处,当然除了选择之外,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明哲保身的思想,才是走到最后的最佳方式,毕竟人生路漫漫,需要注意的东西还很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