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都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明朝呢?

  万历三十八年岁末的北京城,雨夹雪的天气已经持续好一段子。
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二十四傍晚,在东宫,一声声婴儿响亮的啼哭,穿过漫天的飞雪,在昏暗而寒冷的深宫中回响,又一个明王朝的朱姓宗室子孙降生到这个帝王之家。

  这个婴儿,就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在大雪纷飞的傍晚来到人间,在凄风苦雨之夜告人世,这个之君的一生没有晴天。

  朱由检生母刘氏,她被选入太子府当了朱常洛的淑女,当了朱常洛的淑女,当时是一种身份低级的妾媵,虽然为朱常洛生了,但是她本人并不受宠,在朱由检五岁左右,朱常洛在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中,刘淑女很神秘的死去了,有说是被朱常洛亲手打死的,也有说是让手下的人动手打死的,总之是非正常死亡,因为朱常洛事后是很怕万历皇帝知道这件事情,极力让身边的宫女禁言,只说是病死的,她被以一个宫人的身份葬在了北京西山。到了朱由检的哥哥朱由校即位的时候,才被追封为刘贤妃,朱由检自己的母亲死的不明不白,他也不敢公开祭拜,经常偷偷拿着钱让侍从去西山为自己的母亲祭扫。后来朱由检当了皇帝才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把他从简陋的坟墓迁出和父亲朱常洛合葬在明十三陵中的庆陵。

  读书,玩耍,以及与生俱来的时时涌上心头的忧郁,伴随朱由检的童年生活。父皇即位一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在十岁的朱由检的心里又投上了一层阴霾。皇兄朱由校继位,朱由校一共当了七年皇帝,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做木匠,而且据说手艺活相当不错,他的技艺,一般能工巧匠自叹弗如,凡经他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事后他都能够依样造出。史载,当时匠人所造的床样式普通,用料多,极其笨重,朱由校便亲自设计,锯木钉板,造出一张新床,床板可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令人叹服。朱由校还于制作各种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神态毕现,惟妙惟肖。
这位皇帝因为文化水平低,很多圣旨批奏写的也是文理不通,身边用的文化水平也很差,闹了不少笑话,他执政期间重用童年以来一直陪伴他的母客氏,还有魏忠贤,这七年是明朝东林与阉斗争最激烈的时代,同样辽东地区的边关危机益严重。

  在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十八,朱由校带着母客氏和魏忠贤祭祀地坛,结束后大家一起去西苑游玩,客氏和魏忠贤在浅水处大船上喝酒,明熹宗带着三个小坐小船到深水处,结果突然来了一阵狂风,小船居然翻了,皇上掉进了水里,把大家也吓坏了,魏忠贤对他从小就照顾的皇帝还是有感情的,事后专门为此做了,但是朱由校在这件事情后身体就每况愈下了。

  第二年夏天,朱由校病危。
天启七年(1627)八月十一,他将弟弟由检召至乾清宫西暖阁。朱由检知道魏忠贤权势熏天,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微妙,他是生活在一种重大的恐惧之中的,所以他很小就有一种成熟的判断,韬光养晦,经常称病不上朝,表现出一种对权力淡泊的姿态,避免引起魏忠贤对他的猜忌。这个召见是不愿意入宫的朱由检不得不去的,结果在西暖阁,朱由检在向皇兄问安后,大哥朱由校直截了当交代后事,叮嘱了两件事情:第一,“视中宫”;第二、“忠贤宜用。”朱由检含泪答应。

  熹宗朱由校临终前跟弟弟托付的“忠贤”,就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魏忠贤。

  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三天之后,公元1627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朱由检至皇极殿即位,并决定次年起改国号为崇祯

image.png

  据史载,朱由校病危时,魏忠贤意欲宫廷,被死崔呈秀劝阻,说“恐外有义兵”。在明代的环境下,异姓称帝的可能性根本就不存在。因此,就在熹宗死后第二天,魏忠贤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对外公布朱由检继位,自此不敢公然加害,但朱由检知道,暗中遭受害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入宫的第一个晚上,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历史记载朱由检是一夜没睡的,这个巨大的皇宫虽然他常来,也熟悉,但是今夜却让他感到格外恐惧,四周仿佛都是窥视的眼睛,他就点着蜡烛坐在那里,恐惧而警惕的等待天亮,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半夜有一个佩剑巡夜的走过来,朱由检让他把剑拿来看看,然后把剑留在了身边,这是用来防身,让近侍赶紧取来酒食犒赏这些巡逻人家,们都很高兴,朱由检也很聪明,找来很多人让他们一起喝酒吃饭,故意弄的热闹一点,深更半夜,诡谲的皇宫里面他身边显得灯火通明,一方面人多会有安全感,驱散恐惧,另一方面人多如果有人害他也不好下手,此外和警卫员搞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16岁的少年,很有城府。

  初登皇位的朱由检分明感觉到,整个紫禁城被魏忠贤所制造的恐怖和压抑气氛所笼罩。

  然而,崇祯帝眼下所面临的危险与挑战,远远不止来自朝廷内部的魏忠贤及其阉同伙。

  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州女领袖努尔哈赤在赫图建立“后金”,建元“天命”。两年后,努尔哈赤声称与明朝有“七大恨”,宣布公开与之决。四月,努尔哈赤攻陷抚顺,神宗发兵进击,万历四十七年(1619),明朝以18万大军分四路讨伐后金,两军在萨尔浒一带决战。明军四路出击,三路败北,损兵折将近五万人。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两朝更迭的关键性战役。为后清朝政权打下了基业。

  国内局势更加凶险。明朝政权自进入万历朝以来不断加重百姓赋税。官僚权贵的奢华,频仍的战事,军调动,所有费用全部出自百姓。万历年间,仅抵御后金进攻的所谓辽饷就先后三次加派,计白银520万两。

  天启年间,熹宗继续加派,且名目更多,百姓更加衣食无着,四处逃亡,沦为流民,最后聚啸山林,揭竿。熹宗当政之时,各地农民便已此伏彼起。天启二年(1622),山东、河北等地爆发徐鸿儒领导的,天启七年(1627),陕西白水王二带领饥民死县官张丰耀,从此揭开了明末农民的序幕。

  黑暗的朝政,凋敝的经济,严重的民间疾苦,遍及全国的揭竿而起,越来越强大的后金势力,这一切表明,崇祯帝从皇兄那里接手的是一副烂摊子,而且烂得让他惊愕不已。

  这位年轻的皇帝将选择什么作为终结乱象的突破口,实现他的中兴梦?

  崇祯深知魏忠贤的阉势力有多庞大,所以在上位初期并没有显露出对付他们的意思。据《烈皇小识》记载:“上既登极,所以优容客、魏者,一如熹庙,而信邸承奉,尽易以新衔,入内供事。”魏忠贤为了试探崇祯帝,以年老为由,故意向崇祯请辞,结果崇祯帝却没有批准。

  除了魏忠贤之外,崇祯在上台之初还遍赏群臣,而赏赐的重点对象,就是魏忠贤的阉。

  在魏忠贤掌权期间,东林等文人受到残酷,大多数文官对魏忠贤都心生不满。之前有明熹宗罩着他,大臣们无法。如今这江山换了主人,他们还害怕什么?所以在崇祯的示意下,大臣们纷纷上书魏忠贤。魏忠贤和阉脑袋上的帽子被越扣越大,而崇祯终于有了动手的理由。

  原本崇祯看在哥哥的面子上,并没有打算处死魏忠贤,而是将他发配到南京守皇陵。

  魏忠贤气焰不减,离京时竟带着一批平时豢养的家奴,身怀利器,前呼后拥,一千余个随从,四十余辆大车,招摇过市,向南而去。崇祯帝闻之大怒,下谕将其缉拿回京。

  魏忠贤顿时万念俱灰,解带自缢。

  除掉魏忠贤,崇祯帝一方面加紧进行内政改革,整顿吏治,重振朝纲,同时,重新启用著名将领袁崇焕,努力平定辽东。

  袁崇焕,明末著名将领,在明清(后金)战事中,袁崇焕是极少数能与清军一战的明朝将领,天启六年(1626),袁崇焕孤军驻守宁远,用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击退努尔哈赤。

  宁远之战,扭转了自万历末年以来明王朝对后金屡战屡败的局面。努尔哈赤25岁以来,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次宁远败北,重伤而退,不久病死于沈阳。而袁崇焕一战成名,使明朝在辽东战局上获得了一个绝好的转机,之后,袁崇焕精心布置,加强防务。努尔哈赤皇太极又发兵攻打锦州,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皇太极转而又攻宁远,再遭败绩。

  在宁远之战中立下大功的袁崇焕随后受阉排挤去职。崇祯登基,剪除魏忠贤,起用袁崇焕为蓟辽督师领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宝剑,表现出对袁崇焕极大的信任。袁崇焕也不负厚望,在随后的宁锦之战中打败皇太极,让清军对关宁锦防线望而却步,才有后来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偷袭北京之事。

  此后袁崇焕主持辽东战事,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式,与皇太极议和,不仅缓解了辽东前线的军事压力,更让皇太极去除了帝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代价只是与清互市。为了一对清的作战,袁崇焕斩了专横跋扈不听指挥且暗中通敌的东江总兵毛文龙。为了筹措辽东前线的军饷,袁崇焕上书直言,请求崇祯开内帑,动用皇帝的私房钱。袁崇焕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抗清大计,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可是在崇祯的眼里完全就是另一回事。

  在崇祯看来,袁崇焕擅自与敌人议和就已经有了通敌之嫌,你说你和谈只是缓兵之计,但是谁知道你们私下里达成了什么协定。鸭绿江口的东江镇对清军形成了有效牵制,你诛毛文龙岂不是等于为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许毛文龙就是皇太极的要求,是你们协议的一部分。清军偷袭北京这么容易,极有可能就是袁崇焕与皇太极相勾结,引敌军占领京城。所以当袁崇焕驰援北京要求进城坚守的时候,崇祯皇帝坚决不允许。

  袁崇焕所为本就有诸多不妥,没有朝廷的许可私下与皇太极议和已经是越权。毛文龙这样的大将岂能说就,至少也要向崇祯汇报。

image.png

  袁崇焕毛文龙,为后金军队大举南下解除了后顾之忧,直接导致兵临城下的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1629)十月下旬,皇太极率后金兵与蒙古兵约十万之众,避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一线的重兵,绕道辽西经由哈喇慎部,选择明薄弱环节突入。大军很快突破喜峰口以西长城边隘而长驱直入,皇太极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阻击就兵临军事重镇遵化城下。

  遵化城距北京不过二三百里,满洲铁骑不即可威胁京师。十一月一,京师宣布。

  袁崇焕不顾众将的反对,率师直奔北京而去,于第二晚间抵达北京城东的广渠门外。

  这一行动可谓大错特错。袁崇焕本应把来犯之敌阻挡在蓟州至通州一线,展开决战,以确保京师的安全,现在他舍弃这个上策,退保京都,无异于诱敌深入,把战火烧到京城之下。

  袁崇焕军队开入京师的消息传开,哗然,纷纷指责他这样做是在故意召敌。

  十一月二十,袁崇焕率总兵祖大寿在广渠门与来犯敌人皇太极的军队展开殊死战,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敌,大胜,皇太极退兵。同时,夺去袁崇焕性命的反间计就此出笼。

  为崇祯放两个被清军俘虏,晚间听到袁崇焕与清军串通谋反的消息后,又被皇太极故意放回。

  十二月初一,崇祯帝召见袁崇焕,当廷宣布将他逮捕下狱将袁崇焕凌迟处死。据史载,袁崇焕死状惨不睹,北京市民红着眼睛,争相啖食从袁崇焕身上割下来的肉和最后剩下的五脏六腑。

  崇祯帝用人多疑而又失察,集中表现在他对内阁大学士的任用上。崇祯朝17年间,内阁大学士居然换了50人。

  严苛与滥则是崇祯帝的另一种性情。他屠戮大臣的狠心与规模,在明朝历任皇帝中位列前三甲。据计,崇祯帝在位17年间,共处死内阁大学士2人,刑部尚书1人,兵部尚书2人,总督7人,巡抚11人。即便到了政权即将崩溃的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李自成的军队随时可能渡过黄河进取山西、京师之时,他仍然不忘处决大臣,然而,对于时局而言,诛大臣已是于事无补。晚明大儒刘宗周曾在奏疏中批评崇祯帝:“陛下求治之心之过急,不免酿为功利;功利之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之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之不已,积为壅蔽。”

  平庸的,有能力的也被;懒惰的,卖力干的也被;不能办事的,能办大事的也被,崇祯一朝
“有君而无臣”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就是崇祯皇帝自己一手造成的。

  最终导致明王朝崩溃的,是崇祯帝在军事上的失策。在辽东抵抗后金问题上,他错误地害了袁崇焕,使明朝失去一名在东北能与后金抗衡的名将。在农民问题上,崇祯帝却又频繁易将,使农民军不断地获得喘息之机。

  民军也是帝国灭亡过程中的一大敌对势力。西北民变根本原因是西北地区崇祯元年开始连续四年发生的旱灾,导致粮食绝收,饿殍遍野。崇祯二年御史刘懋向崇祯建议裁撤驿站来减少财政支出,一年后他向崇祯汇报裁撤驿站一年节约经费80万,但裁撤了好几万驿站工作人员,使好几万驿卒失业这件事他没有向崇祯汇报,其中裁撤银川驿站时,驿组里面有一个人叫李自成,丢了饭碗后的李自成回到家乡后又遇到前文提到的年年旱灾饥荒,逼迫他不得不参加民兵组织。

  东阁大学士杨嗣昌见到崇祯时曾说:“大明若亡,必亡于流贼”,清军虽强但短时间内不会对帝国造成威胁,担若不早除流贼大明早晚必将崩溃。

  在攘外与安内两者之间,崇祯帝举棋不定,来回折腾,使明朝在两条战线上都越来越被动。结果,东北战事不能缓和,也就腾不出手来全力对付农民军。两线作战的后果,是剿饷、练饷的不断征发,这又恶化了原本处于饥荒中的农民的生活状况。于是,百姓揭竿而起,掀翻了朱由检的末代治。

  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清军再次大兵压境,洪承畴领兵出战,战于松山,结果全军覆没,松山陷落,清军挟连胜之勇,相继攻陷塔山、杏山,使明朝丧失宁远以北疆域。

  崇祯十六年(1643)一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五月,张献忠在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十月十一,李自成占领西安,改西安为长安,并且建都,改秦王府为大顺政权总部。

  明军兵败松山和李自成大顺政权建都西安,表明延续二百多年的明政权已进入倒计时。

  崇祯十六年(1643)年底,北京城中,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又一次的辞旧迎新,大红春联张贴得到处都是。然而,在紫禁城红墙深处,一切显得那么阴沉,晦暗,了无生气。崇祯帝愁眉苦脸,一筹莫展,为内外交困而焦头烂额。此时,他既无心“除旧”,更难以“更新”。这大概是崇祯帝一生中最难熬的一个年关。但他万万想不到,这是自己一生的最后一次新年。

  在永乐铜钟传遍全城的新年钟声中,李自成的部队横扫大地,正在向京城悄悄逼近。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三,李自成挥师长驱直入,分两路夹击北京。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六黎明时分,李自成农民军攻下昌平,随即进犯明皇陵,焚烧享殿,砍伐松柏。崇祯帝闻讯,号啕痛哭。祖坟被刨,但身为皇帝的朱由检竟束手无策。

  当天夜里,农民军从沙河挺进,直犯平则门(即后来的阜成门),竟夜焚掠,火光烛天。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七,农民军东路进至高碑店,西路进至西直门外,炮轰城墙。早朝时,崇祯帝召对诸臣,君臣相对而泣,惘然无措,都在默默地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北京城为惨淡愁云和凄风苦雨所笼罩。

  这天夜里,崇祯帝吩咐皇太子、皇三子和皇四子换上平民衣服准备逃走,并教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方法。父子亲情及无限感怀尽在最后的生离死别之时。三子正要离去,崇祯帝大声说:“尔三人何不幸生我家也?”便呜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在场的人都被这一场面感动得失声痛哭。

  临近子时,崇祯帝在司礼王承恩的陪同下再次登上煤山。君臣二人呆立良久,默默无语,无限凄凉涌上心头,随后来到寿星亭旁边的一棵大树下面,主奴双双解带,自缢身亡。

  北京城死一般寂静。新的一天就要到来,然而,明天不再属于崇祯帝和他的大明王朝。

  天亮后,农民军终于找到赤足轻衣、乱发覆面的朱由检的体,看到留下衣襟上的遗言:任贼朕,勿伤我百姓一人。

  做为一个之君,他最终并未扭转乾坤,在自缢前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想来非常悲凉,回顾他的一生,干掉魏忠贤,又出争,后金入侵,把袁崇焕搞没了,又出天灾,又有人,搞定,清军入侵,清军走了,后院又起火了,又是大荒,又是,总之,就是没有一个省心的年份,更加悲催的是,没有一件事情是好的结局,包括这最后的结局,更加让人唏嘘的是,当皇帝的十七年,生活节俭,穿着补丁的衣服;拼命工作,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样努力还是无济于事。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