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锡礼:帝王给大臣最高的一种赏赐,权臣的象征
九锡礼是中国古时候帝王给大臣规格最高的一种赏赐,是古时候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权谋中扮演过多种角色,但它主要是权臣改朝换代的工具。之后随着封建王朝大一局面的重新形成以及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九锡礼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九锡的人,是权臣的象征;加九锡,是谋朝篡位的前兆。
九锡
九锡与九锡礼源于周代的九命,萌芽于西汉之末,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历经隋唐直到五代十国,宋明之后由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九锡礼就不再适用于当时的环境,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自汉代始,典籍中频繁出现“九锡”一词。提到“九锡”一词最早的文献是《韩诗外传》
《韩诗外传》其文: “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何谓“锡”?
《易经》曰: “王三锡命。”“锡者,赐之假借也。” 因此,锡命即赐命。
《韩诗外传》中提到的“九锡”,是古时候天子赐给有德诸侯的九种物品,由此而举行的赏赐活动,就是九锡礼。
《公羊传》: “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弓矢,八曰鈇钺,九曰秬鬯,皆所以劝扶不。”
《汉书》注应劭:
“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此皆天子制度,尊之,故事事锡与,但数少耳。”
从以上文献中可以确定九锡所赏赐的九种物品为车马,衣服,乐器,朱户,虎贲,纳陛,弓矢,斧钺,秬鬯(ju chang)。
《通》中说:能安民者赐车马,能富民者赐衣服,能和民者赐乐则,民众多者赐朱户,能进者赐纳陛,能退恶者赐虎贲,能诛有罪者赐鈇钺,能征不义者赐弓矢,孝道备者赐秬鬯。
加九锡后禅代有两种形式 :
一是权臣虽然已经封王赐九锡 ,但考虑时机尚未成熟, 为避免置于炉火之上 ,成为众矢之的,终终不敢龙袍加身, 登上九五之位。他们以周文王自许,
授意其子在自己死后, 逼君逊位, 完成鼎革之业。最具代表的就是曹,曹丕父子和司马昭,司马炎父子。
二是权臣封公封王受九锡后, 就迫不及待采取行动 ,逼迫君主禅位 ,在生前就完成禅代。逊位的君主在魏晋之时,新的朝代还能以宾礼对待前朝君主
,让其安度晚年。但自刘宋开始前朝让位君主没有终的。新朝皇帝为了坐稳江山, 杜绝后患, 就毫不手软地将前朝故主及其宗室子孙全部死。
加九锡篡位的体现
有史记载加九锡礼的第一人是王莽。西汉平帝元始四年,权臣王莽的势力越来越大。当时,西汉危机渐加深,身为宰执且一向对周礼情有钟的王莽,一方面想仿照周制实行“新政”,以缓和当时的矛盾,另一方面想借礼为他打造通往皇定宝座的道路。因此,王莽不遗余力地倡导恢复周礼。他先是倡经术,起明堂、灵台、壁雍,求古书,添设博士员,骗得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书称颂他的功德,迈出了他实现帝王梦想的第一步。
元始五年,朝中大夫、博士、议郎、列侯等九百零二人又以“德盛者位高,功大者赏厚”,奏请朝廷赐予王莽“九锡”之礼,这是王莽实现皇帝梦的第二步。五月,太皇太后接受群臣奏请,以王莽“普天之下,加王莽九命之锡,赐“绿韨衮冕衣赏,玚琫玚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家令丞各一人,宗、祝、卜、史官皆置啬夫,佐官汉公。”
王莽所受的“九锡”之物,没有“九锡中的乐器,但是名物种类达十三种之多,远远超过《韩诗外传》提到的九锡之物。很显然,王莽对于先前的九锡礼无疑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因此,王莽即使不是九锡礼的首创者,也是九锡礼的重要改造者。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开中国历史上以受“九锡”之礼作皇帝的先河。
建安十七年 ,曹多次获得军事胜利 ,功愈多, 震主之威愈烈 。谏议大夫董昭等议进曹为国公, 加九锡。 “昭与列侯诸将议, 以丞相宜进爵国公
,九锡备物, 以彰殊勋”。然而尚书令荀彧却表示反对
,荀彧以为曹本是发义兵,兴复汉室,是君子之举,不能受九锡之礼。曹没有想到他一向器重的心腹荀彧在这样关键的问题上竟然反对自己 ,
于是去谯地督军,曹赐给他食物,他发现里边是空的,最后了。荀彧阻止不了曹受九锡
,晋爵立国的进程,可见九锡之礼对于曹确立其超越皇帝的最高权势地位的重要性。
建安十八年,汉献帝刘协册封曹为魏公并加九锡。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 各势力集团都欲挟天子 以令诸侯, 以匡复汉室, 驱除汉贼相号召的情况下,
以皇帝名义为曹评功纪, 诏告天下, 其在上的导向作用和实际作中的功用不言而喻。不仅是对曹超越臣属地位的确认, 也为后来曹丕代汉,
作好了铺垫。
曹虽然加九锡,但是始终没有称帝。曹后,其子曹丕才逼汉献帝禅位。曹 、曹丕父子代汉之举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种做法被之后的历代夺国逼禅者所效仿 。
东晋南朝,权臣加九锡的几率在中古中是最高的 ,而且获得九锡的途径也较为相似。不仅须朝政 ,掌握兵柄 ,还要建立显赫的战功
,以此在朝廷中确立崇高的声望 ,为禅代获取资本 。如东晋太尉刘裕自平定桓玄之乱,就执掌了军政大权。刘裕虽觊觎帝位,
但深知必须恢复关中,河洛之地才能获得超越人臣名分的九锡,进而逼迫晋帝禅位,为此他决计北伐 。
只要刘裕能攻取长安, 就能获得他梦寐以求的九锡。为此, 刘裕的部下还作了分工,大将王镇恶立下军令状 , 不克咸阳誓不回建康,
而刘穆之则承担向朝廷索取九锡的重任。晋军于当年十月攻克洛阳, 而朝廷尚 “未遣九锡” ,王弘奉刘裕之命, “还京师, 讽旨朝廷 ” 速加九锡 。刘裕平定关中
,擒姚弘 ,晋安帝封刘裕十郡为宋公 ,加相国, 九锡 。不久, 刘裕篡晋称帝 ,建立刘宋政权 。
继刘宋之后 ,齐、梁、陈三朝政权的开国之君萧道成 、萧衍、陈霸先初都是南朝重镇的大将 ,因累积战功 ,而手握重兵, 趁朝廷内乱而起兵,
执掌中枢后,即逼加九锡 ,夺取帝位 。
另外加九锡篡位的还有:
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叛离魏朝称帝建东吴。
石弘授石虎九锡,石虎之后篡位死石弘。
后秦姚兴册封藩属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礼。
桓玄被东晋授九锡,后称帝建楚国。
南梁豫章王萧栋给侯景加九锡,封为汉王,同年侯景逼萧栋禅让。
东魏元见追赠高欢为相国,进爵齐王,备九锡殊礼,后来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废杨侗自立为帝,建郑国。
李昪自加九锡,后威逼杨溥退位,建立齐,后改唐,这就是南唐。
九锡礼的意义
九锡礼是势臣改朝换代的工具。魏晋至五代,九锡礼俨然成为势臣改朝换代的工具。王朝的兴替形成了由赏赐九锡—建天子旌旗—成为权臣—逊位诏书—移交玺绶—末帝逊位—建立新的朝代几个环节组成的皇帝加冕模式。势臣们在接受了九锡之礼后,地位首先直线上升,位在诸侯王之上,继而增封郡邑。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拥有诸如“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特权。之后,末帝不得不下诏令势臣建天子旌旗,享受皇帝的仪仗,实际上让出了自己手中最后的权利。
九锡礼被权臣矫诏自加,成为逼迫皇帝退位的重要方式。东晋元兴二年,权臣桓玄就曾矫诏自加九锡,掌控了朝廷的大权。十一月,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隋武德二年,王世充矫诏自授九锡,不久,废末帝杨侗,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郑。南唐烈祖李昪也是在羽翼丰满之际,矫诏自加九锡,逼使吴末帝杨溥退位。
由于当时环境需要,九锡礼逐渐成为权臣夺取政权的一种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旦大臣掌握了大权并且当时的君主昏庸无能。加九锡,谋朝篡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九锡制是古时候皇位禅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从王莽建立新朝到北宋期间,上演过多次加九锡禅让的大戏。成权臣篡位不可或缺的一步。纵观九锡礼从产生到衰亡的历史现象可以发现,它的存在削弱了封建君主的权利,加剧了政局的动荡。它的衰弱以至灭亡,是中国封建进一步加强的结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