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文学创作上有什么成就?为什么大家更偏向曹植?

  曹丕的故事大家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要说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三曹”,大家可能会对曹和曹植更熟悉一些,但是对于另一位曹丕,可能就只知道他继承大权,称帝,甚至是想要谋害自己的亲弟弟曹植。但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确切实在的证据,连《七步诗》的假都存在疑惑。毕竟曹丕也在“三曹”之列,为什么她不如曹植?曹丕的文采水平怎样呢?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字子桓。豫州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与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image.png

  再来说说他的兄弟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无论是对历史的印象,还是对诗的印象,曹植曹丕二兄弟,大家更为赞颂曹植。对曹植的印象,滥觞于小学课本里的《七步诗》,其诗是好诗,大家更为诗背后的故事着迷。机智的曹植,可怜的曹植。同情弱者的情绪使我们偏向曹植,崇拜天才的劣根性亦使我们偏向曹植。而相对的,诗后故事中,制造手足相残这一幕剧的曹丕,其刻薄无情,使得人们对曹丕的印象一偏再偏,对曹植一夸再夸。

image.png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相,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

  其《燕歌行二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这两首诗已经使七言诗具有了成熟的形式,在文学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点是子建所不及。由此也被称为是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鲁迅先生说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使得曹丕作为文学评论家的成就更为突出。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image.png

  而曹植的五言诗已经圆熟婉转,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赠白马王彪》《白马篇》《杂诗》《七哀诗》《野田黄雀行》等。曹植的五言诗在情感的表达和题材的使用上已经非常完美,是五言诗的一个高峰。曹丕在五言诗上成就没有这么突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