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死前的一句遗言,你知道是什么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丞相文天祥的两句名诗,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为国献身。文天祥一心为国、舍死忘生的高风亮节,也值得后世永远钦佩与学习。千古艰难唯一死,当国家大义与个人生命发生冲突时,文天祥果断选择舍生取义,实在是难能可贵。
文天祥在古时候的英雄烈士中,是一个很有特色与个性的人物。有一句话叫“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也确实很多英雄人物,都是出身贫寒、苦大仇深之人,但文天祥却是个例外。文天祥祖籍江西吉州人,文家是当地的世家大族,既是书香门第又是富甲一方的豪绅,财力雄厚。
《宋史》也记载,文天祥年轻时就养成了富家子弟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都极为奢华,“性豪奢,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无论家居出行,身边都带着艺伎,随时为他演奏乐器,表演歌舞,即使放到今天,文天祥的作为也是个标准的“富二代”。
但文天祥与“富二代”最大的区别,是他没有在声色马中迷失本性,而是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和高洁志趣。他酷爱读书学习,才华横溢。二十岁时他就高中进士,1256年,文天祥高中状元,一时名震宋朝,从此开始他的官宦生涯。
但文天祥生不逢时。他为官时,南宋已经步入残灯末庙的末世。北方的元朝蓬勃兴起,实力强大,屡次南下侵犯南宋,南宋根本无力抵御,之祸就在眼前。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文天祥丝毫不顾及个人前途富贵,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保家卫国之战中,是南宋最坚定的主战派骨干力量。
但是,因为宋朝末代皇帝昏庸无能,朝中佞横行,军队实力又远逊于元朝,最终南宋终于在元朝攻击下轰然垮塌。文天祥悲愤万分,他奔走各地,组织抗元义军,与元军展开殊死拼。但最终因为实力悬殊,文天祥的抗元行动终归失败,他本人也成为元朝的战俘。
元朝皇帝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才华与气节非常钦佩,很有意想招降他。但文天祥却果断拒绝了他。忽必烈不死心,把文天祥关押在大牢中整整三年,文天祥不为所动。1283年初,失去了耐心的忽必烈,下令处死了文天祥。
然而文天祥在死前,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严重影响他的形象。《宋史》记载,文天祥是这样说的:“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以方外备顾问,可也”。大意是说,宋朝已经灭亡,我早已抱定必死之心。如果能够得到皇帝宽恕,允许让我当一个道士回乡隐居,那么也许将来我还能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当元朝皇帝的顾问,也未尝不可。
文天祥是铁骨铮铮、誓死不降的大英雄,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莫名其妙的话?话里话外颇有几分“曲线投降”的意味,与他在人们心目中坚强不屈的形象大相径庭。他为什么要说出这种自损形象的话?
历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一,出现了正反两个答案。有人认为,文天祥不会说出这样的话,《宋史》是元朝人编写的,元朝人为了瓦解南宋臣民和反元势力的民心,有极大可能故意编造谎言,抹黑文天祥的形象。
也有人认为,文天祥说出这句话也有一定可能,因为他时刻心系反元大业,说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缓兵之计,想麻痹元朝人让他获得自由后,他会重举义旗坚持抗元。笔者认为,第一种答案应该较接近事实,元朝编写史书者确实存在贬低文天祥的动机。从文天祥一生经历来看,他若想投降,早就投降了,何必等到此时。因此文天祥仍然不失为一个英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