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被扣上quot;史上最残暴帝王quot;的大帽子?
中国的古时候历史,正应了那句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每次的quot;合quot;都会诞生一个盖世英雄。因为分容易,合很难。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正做到把整个华夏合到一起的朝代,有两个。一个秦朝,始皇帝嬴政一口气灭了六国,结束了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还有一个就是隋朝的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西晋后长达四百多年的时期。
隋文帝杨坚赶走突厥,灭掉南陈,一华夏,雄才大略自不必说。但是他的,隋炀帝杨广,却被扣上了quot;史上最残暴帝王quot;的大帽子,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各种批评。说他暴君,倒不是因为他像纣王那样喜欢花式折磨人,而是他劳民伤财地做了些大项目。
隋文帝以大兴城为国都,等他杨广一上位就给否了。他动用了百万人,用时一年零两个月,就把洛阳建成了一座绵延二十七里的超级大城。洛阳城居于关中、江南与河北的中心,而这三个地方正是原来各自为战的三个国家。洛阳城成为了三地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心,使得三大板块牢牢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后世几千年。
二 南北贯通,京杭大运河
自古以来,江南从来都是华夏最富饶的quot;鱼米之乡quot;。而华北地区相起来就逊色很多。为了提高华北的生产力,也为了华北和江南更便利的交通和运输,建成东都洛阳之后,隋炀帝又做了一个大决定,他大手一挥,又是百万人同时上岗——开挖京杭大运河。南北之间,地形复杂,困难重重。可全长近两千公里的大运河仅用时六年就完全竣工。大运河连接了江南、洛阳和涿州(今北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运河(苏伊士运河长16倍)连接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为中国的南北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笔者以为,这两个超级工程,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劳民。建城一年,挖运河6年,这是何等的速度!至于劳动人民是否的像史官所说的quot;累死的人不计其数quot;,也是值得商榷的。建城主要就是平地基修路建房,挖运河也是在自然水系的基础上开挖。古时候并没有像样的照明设备,也就是quot;出而作,落而息quot;。照现在的工作强度都要差一大截。怎么就一定会死那么多人?别忘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了,秦始皇修长城,压根就没有大规模死人。
而这两个工程,也都体现了杨广深远的战略眼光。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东都洛阳建成之后的朝代,除了异族特别强大(成吉思汗那种)或者皇帝特别昏庸的(老赵家那几位)出过幺蛾子,华夏地区就再也没有过;华北地区的经济实力也因为京杭大运河变得越来越好。这也说明了杨广并不是无能的皇帝。说完有些争议的,再说说公认的利民之举。
三 科举制,不拘一格降人才
在隋朝以前,官员的选拔有两种:一种是西汉时期由quot;中央特派员quot;到地方选拔当地人才,举荐至朝廷的察举制,一种是曹魏后期完全由家族世袭的九品中正制。这两种制度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阻挡了太多有学识有能力的寒门学子。
在登基的第三个年头,隋炀帝开始了对官员选拔的改革:开设进士科,允许各地学子参加,让学子自拟论文,以论时政。通过考试的学子名为quot;进士quot;就是quot;进受爵禄之士quot;。虽说此时制度并不非常完,但是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位的垄断,让关键的岗位上有更多有能力的人,是很重大的一种革新。从此科举制成为了封建王朝选举能人最基本的方式,就连现在的高考都有那时的影子。
了五百多年,隋朝的皇帝们要把完全剥离的国土拉到一起,还要把分散的民心聚在一起。这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领导者有着开阔的眼界和大局观。隋炀帝的浩大工程和科举改革都是功在千秋的,为什么史官却要着重描写他的残暴呢?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细思极恐,夏朝的桀,商朝的纣,包括秦始皇,遥远的末代皇帝们都被史官说成残暴无的皇帝。也许这样的说法,能让篡位的人成为quot;正义之师quot;。因为像司马家那样的窃国者,已经成为了让人不齿的存在。笔者写到这里,突然对司马家有所改观,因为他们毕竟尊重历史。而周武王、李渊等人的功绩,也要在我心中打上问号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