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愤青:祢衡都骂过什么大佬?

  《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有“弥正平裸衣骂贼”一节,曹本来想羞辱弥衡反遭其裸衣戏辱。

  曹大声斥责道:“庙堂之上,何太无礼?”

  弥衡回答道:“欺君罔上乃谓无礼,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

  曹问:“汝为清白,谁为污浊?”

  弥衡说:“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对曹是有偏见的,在他眼里,刘备才是正,而曹、袁绍、袁术等人都属于“贼”之流,因此,这一段弥衡痛骂雄曹,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读来酣畅淋漓,令人感到大快人心。

  历史相究竟如何呢?

  《后汉书》记载:祢衡,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今属山东乐陵西南)人,少年时期就机智过人,能言辩,喜欢评论时事,轻视他人,性情刚毅而耿直,自负且傲慢,一般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唯喜欢和名士孔融、杨修交往。

  孔融赏识弥衡的才华,多次向丞相曹说起他。

image.png

  曹想要见一见弥衡,于是派使者征召弥衡入朝,可是弥衡素来看不起曹,于是推脱说自己有“狂病”,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还说了一些很放肆无礼的话。

  曹很气愤,因为弥衡有才名,“不欲之”,又听说弥衡于击鼓,从而征召弥衡为“鼓史”,负责为朝廷庆典宴饮时擂鼓助兴。

  曹把祢衡当成鼓史,故意大材小用,以此羞辱祢衡,曹这一次打着皇帝的旗号征召,祢衡不能违抗圣旨,只好入宫。

  曹大宴群臣,按照以往的惯例,鼓史需要脱去旧衣裳,穿戴“单绞之服”,即戴上高帽子,穿上暗的薄纱衣。

  轮到祢衡上场,他演奏《渔阳》鼓曲,慷慨激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其演奏与众不同,让人听了颇为震撼。

  祢衡演奏一段,走近曹,有官吏呵斥他停止。

  祢衡一件一件脱去衣服,“裸身而立”,而后徐徐穿上岑牟单绞之服,又击鼓演奏一段,面不改色,扬长而去。

  曹大笑:“本来想戏辱祢衡,他反而戏辱了我!”

  孔融很害怕,退下来找到祢衡说:“正平您是个大雅之人,这么做合适吗?”

  于是又对他说明了曹的诚意征召,祢衡答应他会再次入朝。

  孔融入朝后,见到曹,解释说:“大王,那祢衡有精神病,如今让我来通秉一声,他一会儿要来当面谢罪!”

  曹大喜,吩咐看门人说,一会儿有客人来,只管放他进来,看门人一直等到天色已晚。

  祢衡姗姗来迟,穿着粗布单衣,戴着散乱的头巾,手持三尺长的木杖,坐在大营门前,用木杖捶打地面,破口大骂。

  至于骂了啥话,史书没有说明,在下不好妄议。

  曹大怒,派人骑着马把他打发走了。

  祢衡后来去了荆州,荆州牧刘表和一些士大夫仰慕祢衡的名声和才气,于是以宾客之礼对待他。

  刘表手下文臣拟的文书、奏章反复斟酌。

  祢衡看过,却认为写得太烂,毁坏后扔在地上。

  祢衡要来笔墨文札,“须臾立成”,而且写得言辞恰当,刘表极为满意。

image.png

  后来,祢衡轻视上司的病有犯了,多次“侮慢”刘表,刘表以为耻辱,不能容祢衡,就把他派到性格急躁的江夏太守黄祖那里,显然是让黄祖给他出气。

  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和祢衡相处得很好,有一次,黄射宴请宾客,有人送给他一只鹦鹉。

  黄射端起酒杯给祢衡敬酒,问他:“愿先生赋之。”

  祢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

  黄祖在大船上宴请手下将士,祢衡出言不逊,弄得黄祖很没面子,非常惭愧,就呵斥他不要再胡说了。

  祢衡两眼直勾勾盯着黄祖说:“死老头子!你啰嗦个屁啊!”

  黄祖大怒,命人把他拉出去,打算杖责一番,教训教训祢衡,谁知祢衡又破口大骂起来,黄祖气急败坏,“遂令之。”

  一代名嘴就这样永远闭了嘴,时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还是太幼稚了,曹不,是因为当时正在招纳贤士,不能因一个名士而落得嫉妒贤能的名声。

  刘表不,是因为刘表相对有涵养,也不想因了一个辩才,影响自己扩大地盘,至于黄祖,大老粗一枚,他是不会惯着一个对自己无足轻重的狂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