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策划者是谁?他为什么要策划西安事变?

一:陪衬?主角?
nsp; nsp; 1956年12月,蒋命张学良回忆西安事变时,曾特别指问杨的情况。当时,张学良的回答是:ldquo;平心而论,西安之变,杨虎城乃受良之牵累,彼不过陪衬而已。rdquo;但是,到了上一世纪90年代,在回答张之丙姐妹的访谈时,张学良却说:ldquo;西安事变就是杨虎城,当然我们两个人,那是杨虎城不平啊。rdquo;又说:ldquo; 那西安事变hellip;hellip;那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任。rdquo;从ldquo;陪衬rdquo;到ldquo;主角rdquo;,反映出张学良晚年对杨虎城在事变中的作用有新的估计。
nsp; nsp; 根据张学良所写《西安事变反省录》,在事变前,杨虎城曾两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有所行动。
西安事变的策划者是谁?他为什么要策划西安事变?
nsp; nsp; 第一次在1935年。当年10月初,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一一○师何立中部自延安回防甘泉途中,在大小崂山受到红军第十五军团徐海东部伏击,全军覆没,何立中等被击毙。同月2,在西安建立剿匪总司令部,蒋自任司令,以张学良为副。10月9,蒋、张命杨虎城以所部主力在宜川、洛川一线设防,阻止红军向南发展。当时,杨虎城已对ldquo;剿共rdquo;持消极态度。他向张学良陈述,无钱又无补给,并且发牢说:ldquo;剿匪rdquo;等于ldquo;无期徒刑rdquo;。ldquo;以中央军之数量,东北军之精锐,皆未能消除,区区如彼之军队,能何为乎?rdquo;同年11月,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一○九师牛元峰部在陕北直罗镇受到为指挥的红军,被俘 5300人,缴枪3500余支。这两支部队先后被歼,编制也就失去,并不从兵员、财政上给予补充。张学良觉得这是借剿共消灭异己,曾向杨虎城透露ldquo;倦于剿匪rdquo;的心情。杨虎城所部在ldquo;剿匪rdquo;中也受到过相当损失,同样得不到补充,对也有怨气。1936年3月,高崇民等在西安出版题名《活路》的小册子,提倡东北人与西北人合作,联合抗。杨虎城同意高的主张,便向张学良建议:向蒋公进言,停止剿匪,团结抗,节省东北军和西北军的消耗。
nsp; nsp; 第二次在1936年12月初。当年11月,飞抵洛阳,进一步策划ldquo;剿共rdquo;。张学良于12月2只身飞洛,向进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同时要求释放上海救国会七君子。双方发生尖锐冲突。张指责蒋ldquo;这样,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rdquo;蒋严厉表示:ldquo;我是,我这样做就是!rdquo;ldquo;匪不剿完,决不抗。rdquo;在阅兵时,蒋甚至声色俱厉地声称:ldquo;主张容共者,之殷汝耕不如!rdquo;蒋的顽固态度使张学良ldquo;有如凉水浇头rdquo;,对蒋绝望。回到西安后谈起有关情况,向杨问计,有何方法可以停止内战。杨在张立誓抗后,对张称:ldquo;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lsquo;挟天子以令诸侯rsquo; 之故事。rdquo;杨的这一想法,已经包含了武力扣蒋的内容,可以说,西安事变的计划已经成形。后来的西安事变基本上是按照杨的这一思路发动的。
nsp; nsp; 对杨虎城的建议,张学良的最初反应是ldquo;愕然rdquo;,可见,此前他从未有过类似的念头。直到张学良向进言,一再碰钉子之后,才采纳杨议,ldquo;决行强谏之谋rdquo;。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称:假如自己当时与何成浚或张群共处,就不会有西安事变发生。可见,杨虎城ldquo;造谋rdquo;的重大作用。张学良晚年之所以称杨为西安事变ldquo;主角rdquo;,当是基于这一考虑。
nsp;
nsp;
二:杨虎城的ldquo;小家伙们rdquo;
nsp; nsp; ldquo;挟天子以令诸侯rdquo;虽出自杨虎城之口,但是,张学良认为杨虎城出身莽,不会懂得这一历史掌故,因此,在1957年所写《坦述西安事变痛苦的教训敬告世人》一文中,又进一步补充说:
nsp; nsp; 在另一方面,我西安剿匪一位重要的伙伴mdash;mdash;陕西绥靖主任杨虎城将军hellip;hellip;他非常热衷抗而不愿剿匪。这是由于他有两种心情:一为保存实力,一为趋向时髦。我们两个人虽非故交,短时间却结为好友,彼此间无话不说,无事不谈。在当时,他已竟(经)被渗透,是利用他另作一个角色mdash;mdash;关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我写这篇文字,尽力的十分忠实,除非我记忆上小有差错。我准备任何人向我挑战hellip;hellip;)现在我已晓得,的重要干部,他的伪大使王炳南,当时是在杨的幕中。我在洛阳归返西安之后,同杨虎城相谈之下,彼此大发牢。某一,又谈这个问题时,我问计于他,他沉吟了一下说:ldquo;我那些小家伙们(这是指他的智囊团)倒有一个计策,等待蒋员长来西安时,我们不使他离去,我们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rdquo;hellip;hellip;请注意,他一开口就说ldquo;那些小家伙们rdquo;,那证明他背后已有人鼓动他,是利用他来推动我、试探我。
nsp; nsp; 根据张学良的这一回忆,ldquo;挟天子以令诸侯rdquo;的创意者不是杨虎城,而是他的ldquo;那些小家伙们rdquo;,张学良怕别人不明白,还特别加了一个括弧,说明ldquo;小家伙们rdquo;就是杨虎城的ldquo;智囊团rdquo;。这是张学良前此在任何场合都没有谈到过的。
nsp; nsp; 杨虎城的ldquo;小家伙们rdquo;是哪些人呢?张学良只谈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任波兰大使的王炳南。王的父亲原系杨部高级参谋,与杨私交极好。王在本、欧洲求学,经费均由杨提供。1936年4月,驻国际代表团派王到西安,与杨商谈停战抗问题。此后,王就住在杨的公馆里。
nsp; nsp; 张学良在和张氏姐妹的谈话里,进一步谈到了杨虎城和的关系。他说:
nsp; nsp; 杨虎城要紧的是王炳南。杨虎城手底下一定我手底下厉害。不但是文人,还有新城的一个师,差不多都是。他自己实实在在,他的太太是。我判断他的太太就是带着任务来的hellip;hellip;就是当年他的部主任hellip;hellip;那时候在新城,的几个都是女的。
nsp; nsp; 王炳南实实在在的名义就是杨虎城的秘书hellip;hellip;杨虎城很听他的话。
nsp; nsp; 张学良声称,杨虎城ldquo;新城的一个师,差不多都是rdquo;,显然夸大了,但是,杨虎城的夫人谢葆确系,在杨军部工作。她是在1928年1月,经组织批准,和杨虎城结婚的。
nsp; nsp; 杨虎城和的关系张学良所知还要密切。早在1927年冬,杨虎城就要求加入。他的部队政工人员中,即有员16人。1928年10 月,杨虎城在本东京期间,中央决定批准杨的入要求,指示东京市,但由于杨很快回国,未能相关手续。1934年,杨部警卫团有员 200余人。1935年11月,北方局南汉宸托杨的驻北平代表申伯纯向杨传达的《八一宣言》。1935年12月,、派汪锋携亲笔函件会见杨虎城,商谈联合抗事宜。同月,北方局也派王世英到西安和杨虎城会谈。1936年,再派携函见杨,达成互不侵犯、建立军事联络等三项口头协定。此后,即以十七路军处主任秘书名义长驻杨部。西安事变前,在杨虎城身边工作的员,除王炳南,等外,还有米暂沉、宋绮云、王菊人、申伯纯等人。他们都深得杨的信任,参与机密。杨虎城所称ldquo;我那些小家伙们rdquo;,显指在他身边工作的人。
nsp;
三:张、杨冲突
nsp; nsp; 在《西安半月记》载,12月24夜,ldquo;闻杨虎城坚决不主张送余回京,与张争几决rdquo;。在《西安事变反省录》中,张学良也曾述及:在送蒋离陕问题上,与杨虎城发生歧见,言语急躁,几乎同杨决。但是,《反省录》所记,仍觉语焉不详。关于此事,张学良《敬告世人》书有更详细的叙述。
nsp; nsp; 张首述杨虎城幕中激烈派的态度及杨所受影响:
nsp; nsp; 杨虎城的反对蒋员长返京,那不是出诸他自己,而是出诸杨的幕中渗透分子煽动杨,说我出卖他。所以当时杨虎城对我说:ldquo;你是受了蒋夫人、宋子文、端纳情感,有反初衷,你犯了温情,你是同蒋宋两家有私谊上的关系,可以和平了结。我杨某可是不肯作断头将军的,要干就干到底。
nsp; nsp; 张继述本人的ldquo;气怒rdquo;:
nsp; nsp; 我说:ldquo;这样的国家大事,岂是私情问题,我们不顾一切的行动,是为了发动要求蒋员长领导我们抗,今已确知抗前途有着,那么我们还要蛮干下去,必使内战扩大发生,而使蒋员长失去领导,而走向相反的方向,那才是的有反初衷呢!你怕死吗?你若是怕死,何必要发动这种大胆的叛变行为?我将只身护送蒋员长入京,上断头台我一人承当,我决不牵连任何人。rdquo;
nsp; nsp; 杨、张之间的这一段对话,不见于记载,可补西安事变史乘之不足。
nsp; nsp; 端纳、宋子文、宋美龄等到达西安后,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改组行政院等协议,但是,只同意以ldquo;领袖人格rdquo;保证,不肯签字。这样,在放蒋问题上,西安方面就出现分歧。有的人主张继续扣蒋,命蒋在西安发号施令;有的人同意放蒋,但坚持蒋必须签字;还有人则提出,让蒋在西安对全国作广播讲话。从张学良的上述回忆看,杨虎城最初是反对无条件放蒋的,二人的冲突即由此发生,并且迅速激化。
nsp; nsp; 张、杨激烈冲突之际,在场。他劝张ldquo;小加休息,容他们会议商讨商讨rdquo;。其后,经说服,杨虎城同意放蒋。关于此,张学良回忆说:ldquo;他们的这一番争论,经一说之下,即为平息。rdquo;
nsp; nsp; 米暂沉的《杨虎城将军传》称:ldquo;一时盛传有杨不同意放蒋的说法rdquo;。上述资料证明,张杨冲突,并非只是ldquo;盛传rdquo;,而是的的确确发生过的事实。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