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五石散到底是什么东西 孙思邈为什么要销毁这个药方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时候五石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逍遥游》。

  彭祖是上古长寿的代表,据说他活了800岁,彭祖的事迹和传闻在史书当中都有记载,不过现代专家认为,夏朝早期流行“小花甲计岁法”,也就是60天为一年,按照这些算法彭相当于今天的130岁。

image.png

  古时候平均寿命不高,130岁已经是“与天同寿”了,彭祖能够长寿跟他的养生术有关,而养生跟医学、道术又息息相关,纵观华夏5000年历史,大部分长寿之人,都是医学家、道家传人。

  药王孙思邈、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都是极为高寿之人,他们在民间也留下了一个个传说。

  孙思邈出身贫寒,小时候又是一个药罐子,家里面为了治他的病掏空了家底,每每去寻医问药孙思邈都会听到父母为了医药费烦恼,他因此也立志学医。

image.png

  孙思邈天资聪明,7岁那年就认识一千多个汉字,根据《旧唐书》记载西魏大臣孤信非常看重孙思邈,称他为“神童”,18岁他已经精通一些基本医学,也给邻居看病。

  自古以来就有“医道相通”一说,孙思邈同样也精通道家典籍、庄子学说,他也求仙问道,还将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在一起制成粉末,用来发火炼丹。

  自孙思邈开始行医,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悬壶济世时,又苦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经》这些古时候医书,他自己又钻研出了一套针灸法,他以针灸作为药物的辅助方法。

image.png

  孙思邈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

  他着针灸还救了不少的人,最有名一个典故便是一针救二人。

  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了十个月但还是没有分娩,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太医院的名医诊断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结果,大臣徐茂功听说民间有一位“神医”孙思邈,就将他推荐给了太宗。

  唐太宗虽然不信这些民间医生,但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立刻派人将孙思邈请进宫中,由于古时候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束缚,孙思邈就通过一根丝线诊断皇后的脉象,一番端量后,在左手一个穴位上扎了一针,长孙皇后感到一阵疼痛,很快有了分娩的迹象。

image.png

  唐太宗大喜,希望孙思邈能够留在太医院,然而孙思邈作为一个医学家,一个散修道士,他更加热衷于寻访山川,因此就拒绝了官职,唐太宗更加欣赏孙思邈,后来他还亲自登上五台山去拜访孙思邈,赐颂词一首,如今在药王山还留有“唐太宗赐人颂”古碑。

  40岁时,孙思邈隐居太白山,学“神农尝百”,又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用毕生精力编撰了中医药名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至于他的年龄颇有争议,一说125岁、二说141岁、三说165岁,根据《北史》、《周书》等诸多文史资料记载,现代主流专家以141岁为准,彭祖都能活130岁,精通医学的孙思邈应该也不会太差。

image.png

  在孙思邈临终前,还有一个典故,据说他叮嘱家属和一定要销毁一张药方,若是在民间遇到也要销毁:“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这张药方自然不是什么长寿药方,而且五石散。

  很多人应该听说五石散,吸食五石散能让人在短时间内体力增强,感到神清气爽,但它是用矿物质炼成的,长时间服用,身体就会积累素,最终发丧命,虽然孙思邈呼吁要销毁五石散药方,然而到明代依旧还有五石散药方。

image.png

  乾隆也热衷炼丹,古时候韩国公开一条史料,他们认为乾隆为了增强体力,可能也服用了五石散,结果导致仓促离世,《清史稿》当中也是极力的避讳乾隆的死因,倒是乾隆死后,就遭到了打压,在一些私人编写的史料中,纷纷提到乾隆“五窍流血”暴毙而亡,从这点来看,他服用五石散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也是为什么孙思邈要反复叮嘱人们销毁五石散配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