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当时只剩赵武一人,为什么后来还能再次走向兴盛?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氏孤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只能说天不亡赵氏!
赵盾为赵氏领袖,继承赵衰执政大夫一职,执掌晋国国政。赵盾生赵朔,赵朔娶晋成公之女孟姬,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
前583年,一场惊天在晋国政坛骤然爆发,它的爆发致使晋国赢姓赵氏大宗(赵衰一脉)一脉被,仅剩赵武一人,这场就是后世闻名的“下宫之难”。
下宫之难,源于一场发生在赵氏大宗内部的伦理丑闻事件。晋文公时期,晋国六卿之一赵衰生有四子:赵盾、赵同、赵括和赵婴齐,赵衰死后,赵朔早逝,赵庄姬早早守了寡,寂寞难耐下,就与自己的叔叔赵婴齐有了(叔叔与侄媳妇有私情这绝对属行径)。事情败露后,赵氏领袖赵括(此赵括非“纸上谈兵”那位)与兄长赵同遂将赵婴齐逐出晋国。自己心爱的男人被放逐,赵庄姬自然怀恨在心,为保护赵括、赵同两兄弟,她就向自己的兄弟晋景公进谗言,诬陷赵括、赵同意欲谋反。
起初晋景公并不太相信赵括、赵同会反。但就在这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景公相信了赵庄姬的诬告,误认赵氏会反,命栾书、锜备战。
在晋景公的号召下,平遭赵氏欺压的贵族纷纷举兵而起,向赵氏去。赵同、赵括猝不及防下,惨遭害。那些姬姓卿大夫憎恨赵氏掌晋国国政时的,向赵氏一族举起屠刀,将这些年为嬴姓所压制而积累的仇恨发泄出去。一时血染赵氏宗庙,赵氏惨遭。此时,赵氏大宗一脉仅有赵庄姬之子赵武侥幸活了下来。赵氏被后,其封地被景公赠与祁氏,以壮公族。
这就是“下宫之难”的全部经过!谁也没有想到,曾经在晋国权势滔天,甚至连晋国君主都能的赵氏家族,会因为一件伦理事件,一个女人的诬告,而被。
当然赵氏会被,起因虽说是因为赵庄姬的诬告,但是赵氏大宗会被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权力二字。
晋襄公时期,在宗主赵盾的带领下,赵氏霸晋国,原与赵氏共掌晋国天下的狐氏、先氏、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等晋国公卿世家,除愿意依附赵氏外,其余家族皆被赵氏赶出朝堂,如狐氏一族,本为六卿家族之一,却因狐季反对赵盾拥立公子雍为晋公,继而被赶出朝堂;先氏、箕氏、士氏、梁氏、蒯氏等族,因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等密谋暗赵盾心腹,被赵盾查出,后也被全部赶出朝堂。
与此同时,在反对赵盾的家族多数皆被赶出朝堂时,赵盾也同时在扶持着依附于自己的家族,让他们进入晋国决策层。前618年,赵盾重组六卿(晋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卿大夫来主持的六卿将佐安排),此时的六卿除了中军佐荀林父不是赵盾自己人,其余四卿皆是赵盾,上军将缺是赵盾的死,上军佐臾骈是赵盾的家臣,下军将栾盾、下军佐胥甲是赵盾的盟友。
在赵盾的运作下,一时间整个晋国都被赵氏所控,身兼执政大夫和中军将(正卿)二职的赵盾,是牢牢控制着晋国的军政大权,与君主无疑。此时的赵氏是晋国名符其实的霸主,不但全面压制着晋国公卿世家,还可以决定晋国君主的人选,甚至是做出弑君之事(晋灵公都被赵盾堂弟赵穿弑)。
赵盾虽专权,但却并不乱政,相反他是一个治世贤臣,晋国在他的带领下,国力是蒸蒸上,依旧是维持着天下霸主的地位。可是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赵盾的专权,虽说是为了一晋国的思想,好让自己专心与秦齐楚等国争霸。但无论赵盾的初衷是好是坏,他的专权必然会损害到晋国公卿家族的利益,如狐氏、先氏、箕氏、士氏、梁氏、蒯氏等皆因赵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试想,这些被赵氏剥夺权力的家族岂会不恨赵氏呢?
同时,人吗!多数总是以利益为先,谁不想坐上赵盾那个位置呢?谁不想取赵氏而代之呢?正所谓树大招风,在当时,谁想成为晋国执政,就必须得先将赵氏拉下马来,只要赵氏落马,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晋国执政家族。
自赵盾后,赵家在晋国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晋景公时期,晋国置六军十二卿:中军将克,中军佐荀首,上军将荀庚,上军佐士燮,下军将栾书,下军佐赵同,新中军将韩厥,新中军佐赵括,新上军将士朔,新上军佐韩穿,新下军将荀骓,新下军佐赵旃,其中赵氏就占三卿,要知道在当时的晋国能做主的就是这十二位卿大夫,多数时候晋国所施行的各项政策都得经过他们投票表决,他们不同意,哪怕是晋公要推行,也很难实行。
赵氏能在这么重要的十二个位置中占据三席,可想而知其势力是有多么庞大。
但是俗话说得好:“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若占据卿大夫之位的赵氏皆是有德有才之人,这对于赵氏来说那绝对天大的福气,他们的存在只会让赵氏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但是若占据卿大夫之位的赵氏皆是无德无才之人,那对于赵氏而言,这绝对就只会是一个巨大的灾难,想想看赵氏占三席,这本来就让赵氏成为众矢之的,此时要再加上这三位皆是无才无德之人,那岂不是在时时刻刻的提醒人,他们的位置很容易得到,只要再加把火就可以,然后就会夜夜的想着去对付他们。
让人夜夜的盯上,这绝对不是好事,毕竟人无完人,只要是人难免就会放错!
事实上,当时赵括、赵同等就都是无才无德之人,他们身居高位,明知是高处不胜寒,有很多人在盯着他们,应该要谨言慎行,避免被人抓住把柄。可是,他们却偏不,反而是借着家族内部的伦理之事,趁机去对付自己的兄弟,将赵婴齐逐出晋国,继而惹怒赵庄姬,并最终将赵氏推向之祸。
不是说赵括、赵同处理此事不对,只是他们不该这么大张旗鼓的处理,更不该借此事公报私仇。他们这般处理,惹怒赵庄姬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而当赵庄姬向晋公诬告赵氏将谋反之时,有野心,或跟赵氏有仇的家族,自然也就落井下石,加之晋景公对赵氏本也很忌惮,由此在种种原因下,赵氏最终走向了之祸。
赵氏被,归根结底在与他们拥有与他们的能力完全不匹配的权力,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去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怀璧其罪,既然没有能力,可又不愿意放弃权力的赵氏,自然就被那些有野心的及与赵氏有仇的家族给盯上了,而当时赵括、赵同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应付这些家族的针对,他们不但应付不了,还自掘坟墓,给自己挖了一个坑,让敌对家族有机会将他们推向坑中。
最终赵氏毁在了赵括、赵同手上,大宗一脉仅存赵武。
当然,天不亡赵氏!先是赵武活了下来,赵氏大宗不至于绝嗣。之后,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又顶住权力的,一心要报答赵氏恩情,向晋景公强谏,称赵衰、赵盾皆有大功于晋国,此时就因他们的子孙犯了错,就要断他们的传承,让他们没有后人祭祀,试问这样以后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而晋景公又并非是一个昏君,他也自知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于是下令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并恢复赵氏的爵位和封邑。
就这样,赵氏大宗再次复立,逃过彻底绝嗣的命运!
而后,因晋厉公想要从此时的掌权者三手中夺回权力,赵武这位,又与三有深仇大恨的功勋贵胄就又被赋予重任,成为厉公对付三的一柄利剑。当然,上天似乎的是不亡赵氏,它为赵氏大宗留下的这苗赵武,他并非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一位有着先祖赵衰、赵盾之风的能人。
此时,晋厉公对他的重用并没有让他蒙蔽他的双眼,他深知厉公绝没有安好心,如果任由他排布,自己最后定然会被当作替罪羊,所以被重用期间,他是严格遵循着“侍奉厉公、尊重栾书、师从士燮、亲昵韩厥、敬重二荀,不得罪三”的规矩,说白了就是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正是这个行为,赵武才幸运的躲过厉公被后的清算,并在之后的权力重整过程中再次得到重用。
厉公之后,悼公即位。此时赵武的能力与才干被悼公看中,加之经过赵武“曲求全”的经营,本与赵氏有仇的家族纷纷摒弃前嫌,与赵武交好,自此赵武的地位是一飞冲天,从新军佐一口气连升五级,跃居上军将,成为仅次于中军将中行偃,中军佐范匄的存在。再之后,经过数十年的经营,随着中行偃、范匄等老一辈人的先后离世,赵武终于又坐上了先祖赵盾曾经的那个位置,成为晋国正卿,执掌晋国朝政。
而随着赵武居执政之位,赵氏终于再次走向兴盛,直至成为后来三家分晋的一员,建立位列七雄之一的赵国。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