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人们冬季有什么休闲活动?是如何解闷的

  在古时候,人们冬季有什么休闲活动?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历史上的皇宫,并不像影视剧中展现出来的那般清冷。毕竟,皇帝和后妃也是人,他们也需要通过娱乐活动来丰富精神世界。或许是因为生活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皇帝对娱乐活动的需求甚至远超常人。

  蹴鞠、投壶、射猎、棋弈、骋鹜、游观、钓鱼、鼎力、蹴鞠、斗、毕弋捷健、角抵田猎,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古时候娱乐活动,实际上都是皇宫中流传出来的。即便到了千里冰封的严冬时节,皇宫中亦有应时令的休闲活动。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明清两代的冬季,皇宫里总会开展名曰“冰嬉”的大型娱乐项目。

  所谓“冰嬉”,顾名思义就是在冰上做游戏。时至今,我们仍然能在五花八门的冰上运动中获得乐趣。在冬奥会期间,融入了竞技元素的冰上运动将“冰嬉”的乐趣提高到极点,令荧屏前的观众目不暇接直呼爽快。

  有学者考证,“冰嬉”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不过,由于宋朝的都城设在中原,皇宫没有设置冰嬉场地的条件。所以“冰嬉”的项目并非源自宫廷,而是兴起于民间。宋朝的冰嬉项目虽然刚刚兴起,但仍有五种之多。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在冰封和河面上划冰床,这种娱乐方式与现在的冰车大同小异。

image.png

  此外,宋人热衷于蹴鞠等球类运动,每逢冬季北方地区的老百姓还会在冰上执球与踢球。至于现代人喜欢的滑冰,亦源自宋代。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冰刀这种设计,人们在鞋下加装铁齿,在冰面上奔跑竞速。根据宋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图卷来看,当时已有人开始玩“花样轮滑”了。

  明朱棣迁都燕京之后,宫廷具备了组织冰嬉的条件,所以冰嬉正式成为宫廷娱乐项目。由于在此之前,民间已将冰嬉发扬光大,所以宫廷冰嬉的项目与民间冰嬉大同小异。满清龙兴于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满族人素有冬季滑冰的习俗,所以当时间来到清朝以后,冰嬉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宫廷娱乐活动。

  冬天的北京气温虽不及东北地区那般寒冷,但在冬至过后,北海、中海、通惠河、积水潭地区的水面都会结冰,形成镜面一样的冰场。那个年代没有媒体和互联网,所以清代皇帝及后妃对冰上运动的热情非常高涨。每逢冬至过后,皇帝总会带着女眷们在冰上嬉戏玩耍,玩耍累了便在亭中饮酒作诗。

  对于满清皇室来说,滑冰不仅是一种娱乐项目,更是一种用以强身健体的运动。每年自冬至开始,朝廷都会在八旗中精挑细选,择出一千多名擅长冰上运动的士兵练起来。清初满八旗的建制是每旗二百人,也就是说,每逢冬至八旗官兵几乎全员出动。

  由八旗官兵参与的冰上检阅虽然名为冰嬉,但却更像是一种军事活动。八旗官兵一丝不苟,皆身着戎装,就像在战场上打仗一样。参加冰嬉的官兵被划分为两个队伍,一个队伍穿着红色的马褂,另一队则身穿黄马褂,以衣服的颜色来标识队员身份。

  此外,每个参与冰嬉的官兵还需在背上插代表正黄、正红、正蓝、正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的小旗。八旗士兵无一例外,均在脚下穿着冰刀鞋。清朝时期的冰刀冰鞋结构简单,就是在此前“铁齿鞋”的基础上将其改装为“钢片鞋”。

  为了防止冰嬉期间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每个参与其中的士兵还要穿着皮制的护膝。在皇宫里的冰场上,有三处悬挂“天球”的地方,分别设置了“旗门”。这处冰场,便是进行“冰上射击”的赛场。冰嬉的队员在溜冰过程中,手持进行射击,击中“天球”者得分。

image.png

  在清朝的冰嬉中,此类项目受欢迎程度极高。擅长滑冰的满清手们互不相让,急速冲向旗门,施展自己的射箭绝技。有些躬身射击,有些则在滑过旗门后施展“犀牛望月”,还有些用单腿金同时射击。《清宫词》中,便有一首专门用于形容冰嬉盛况的,词云:

  “冰莹点点放银光,箭镞闪闪似飞蝗;

  健儿猿臂献身手,彩球飞落报君王。”

  那些用绝技击中天球的选手,依照得分分别授予一、二、三等奖。那些获奖的官兵,均由皇帝亲自颁奖。因为这场冰嬉的本质是娱乐和强身,所以即便大多数官兵没能取得胜利,他们亦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就像现在乒乓球已成为我国“国球”一样,清朝时期冰嬉就是一种“国家级运动”。乾隆皇帝曾说过:“冰嬉活动为国制所重”,一个“重”字,便强调了冰嬉在宫廷运动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冰上射击之外,当时还有一种相当热门的冰嬉,名叫“圆鞠之戏”。这种运动与现在的冰球赛颇为类似,选手同样会穿着红黄双色“队服”,每一队由数十人组成,分别由领组织。双方站在赛场上后,共同争抢一枚冰球。

  这种冰球与现代冰球不同,是用羊皮制作的空心球,赛场的两边分别设置了球门。清朝的圆鞠无需球杆,队员赤手空拳上阵,既可以用手抓球,也可以用脚踢球。经过数次传递或单带,最终将冰球送入对方球门者得分。

  从规则上来看,清代的冰球与现代橄榄球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队员可以进行冲撞,所以赛场上经常会出现人仰马翻的场面,相当刺激。有时皇帝在观看这种大场面时,亦不免高声叫好。

  相于冰上射击和冰球,冰上杂技这项娱乐活动就较为平和了。

  清朝冰上杂技的选手都是年纪较小且擅长滑冰的儿童,这些小家伙技术高超,不论是单人滑冰、双人花式滑冰、多人叠罗汉滑冰还是倒立滑冰都很拿手。小孩们身穿花衣,憨态可掬,时而“金”,时而“哪吒探海”,有时还会表演一些高难度的杂技动作,如“凤凰展翅”、“童子拜观音”等。在场的皇帝、后妃及王公大臣,无不对这些孩子的精湛技艺交口称赞。

image.png

  晚清的慈禧太后也是一名冰嬉的“发烧友”,老佛除了喜欢冰嬉表演之外,还喜欢在冬天看戏。

  慈禧是为数不多的懂戏的上位者,受咸丰帝影响,慈禧学习曲律戏词,对各大流派均深入了解。每次慈溪看戏时,手里都会捧着一部唱本,一边观赏一边对照。倘若,台上的戏曲艺术家表演的内容不符合唱本,或是忘词,慈禧会立即斥责,甚至将其治罪。

  因为慈禧这一生看了太多的戏,所以大多数经典桥段的念白和锣鼓经她都倒背如流。有时看得不过瘾,慈禧还要客串一把票友。当然,在当时没有任何人有资格给慈禧当观众,慈禧的演出只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与们过把戏瘾罢了。

  女官容龄的回忆录《清宫琐记》中称,每年除夕至正月十六的这段时间里,皇宫里每天都要唱大戏,彻夜不停。每年皇宫都会设置三处戏场,分别为畅音阁、怀仁堂及颐和园的德和园。在这里进行演出的戏班分为两种:

  一种是专门为宫廷服务的御用戏班,即“南府”;还有一种是从外面聘请的名角组成的“内廷供奉”。

  南府的演员无一例外,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伶人,擅长唱高音。虽说;晚清时期高腔已不再是主流,慈禧本人亦对高腔不感冒,但这种表演形式是祖宗传下来的,不得不保留。慈禧最爱看的,还是那些区别于“南府”的“内廷供奉”,如: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陈德霖、王愣山、梅巧玲、刘赶三,这些名家都是慈禧的座上宾。

image.png

  慈禧不喜欢一个人看戏,她总是希望演出环境能够更加热闹。所以,每次宫里唱大戏时,慈禧总要召一些王公大臣入宫,名曰“赏戏”。对于大臣来说,能够进宫陪老佛看戏是一种荣耀、一种奖励。得以陪同老佛观戏的大臣,均要跪在戏台下看戏,即便是在数九寒天亦是如此。有时气候寒冷,那些跪在戏台下的大臣难免会被冻僵。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热衷于此。毕竟能够与慈禧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不多,这种能谄谀奉承官运亨通的机遇让大臣们甘愿付出一些代价。

  慈禧“请”王公大臣来看戏,最开心的当属宫里的了。老佛“赏戏”,这些便会对官员进行敲诈勒索。们提前准备好皮袄和手炉,给跪在戏台下的大臣。别小看了这些取暖用具,有了这些东西,官员们就能抗过一整场戏,不至于被冻出不病根。有时为了得到这些皮袄和手炉,官员们还会争相竞价,用白花花的银子“孝敬”宫里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