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康熙为什么还要除掉他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鳌拜康熙,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鳌拜,清朝初期战功赫赫,在皇太极顺治时期忠心事主,堪称大清朝的柱石,可是到康熙时慢慢变得骄横跋扈,最终把自己给作死了。

  其实历史上实的鳌拜并非影视剧中演义的那样,鳌拜的跋扈也是到康熙继位后才慢慢形成的,在皇太极和顺治时期,鳌拜一直都是忠心事主的好臣子。

image.png

  徐锦江饰演的鳌拜

  勇立战功,得到皇上赏识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刚从军时就跟随皇太极征讨察哈尔部和,均立下战功。

  崇德二年(1637年),皮岛之战,鳌拜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率先登上皮岛。战后皇太极行赏,赐予鳌拜“巴图鲁”的称号。崇德六年的松锦大战,鳌拜再次身先士卒,率领清军与明军大战,五战五捷,因功晋爵位一等梅勒章京。

  清军入关后,鳌拜又先后跟随阿济格和豪格平定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

  战场上,鳌拜是一员猛将,战场之外对待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极力维护皇太极一脉。最明显的一件事就是皇太极突然去世后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之争。

image.png

  鳌拜

  由于皇太极去世时并没有制定下一任的皇帝人选,所以在他去世后出现了豪格与多尔衮相争的局面。豪格当时有非常大的优势:他是先帝的长子,当时皇太极所有在世的中只有豪格有军功在身,人都还小;皇太极生前率的两黄旗大臣坚定的支持先帝之子(其实也就是支持豪格),而两白旗坚定的支持多尔衮,所以两人的势力不相上下。但是豪格的势力要大一点,两红旗和两蓝旗也支持豪格。

  此次关于皇位争夺战的会议开了十多天,双方互不相让。后来鳌拜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黄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实际上这是鳌拜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皇位。在这种情势下,多尔衮不得不做出让步,提出这种方案,让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至此豪格与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才落下帷幕。

image.png

  多尔衮

  此事之后,鳌拜受到了多尔衮三次大的打击,但是鳌拜始终没有屈服于多尔衮。顺治亲政后,闻知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忠心耿耿,遂对鳌拜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鳌拜随侍顺治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

  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旧伤复发,卧床不起,顺治亲临鳌拜府邸去看望慰问。

  骄横跋扈,晚节不保

  可以说在皇太极和顺治两朝,鳌拜都是一副忠心事主的模样,尽心尽力地维护皇帝的权威,所以他也得到了两朝皇帝的敬重。也是如此,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病重时,除了遗诏由皇三子玄烨继承皇位外,还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从此时开始鳌拜逐渐走上专权的道路。

  四位辅政大臣中的索尼是四朝元老,威望很高,但是已经年老体衰,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属于正白旗,原本是多尔衮的人,多尔衮去世后,他跳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于是得到顺治的重用,但是索尼等两黄旗大臣瞧不起他。鳌拜虽然跟苏克萨哈有姻亲,但是两人政见不合,宛如仇敌。排在第三的遏必隆虽然出自名门,但是为人庸懦,遇事没有主见,经常依附于鳌拜。位列第四的鳌拜,资格老,军功大,常常气势夺人。所以鳌拜擅权自重,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image.png

  四位辅政大臣

  康熙三年(1664年),鳌拜以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将御前侍卫倭赫处死,又以“怨望”的罪名,将费扬古(倭赫之父)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

  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又蓄意制造了黄旗与白旗之间的圈地事件,但是遭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巡抚王登联三人的极力反对,鳌拜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想把三人处死。康熙虽然年幼但是知道他们三人其实并没有大罪,之时惹恼了鳌拜,于是召集四位辅政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鳌拜坚持将三人处死,索尼和遏必隆附和鳌拜,苏克萨哈知道如果自己反对必然会引火烧身,所以沉默不语。但是康熙坚决不允许鳌拜处死他们三人,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最终强行换地。

image.png

  《康熙王朝》中的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去世之前他上书请求皇帝亲政。当年7月,康熙亲政,此时顺位排第一的苏克萨哈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苏克萨哈这么做意味着遏必隆和鳌拜也应该辞去辅政大臣一职了,但是鳌拜不想就这样退出舞台,于是他给苏克萨哈网罗了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虽然亲政也知道苏克萨哈无罪但是无力保护苏克萨哈,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

  苏克萨哈被后,朝廷中遏必隆依附于鳌拜,朝政大权全部被鳌拜把持,已经严重威胁到康熙的皇权,因此康熙不得不除掉鳌拜集团。

image.png

  《康熙王朝》中的鳌拜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用训练好的布库少年计擒鳌拜,随后便让议政王大臣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于是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羽或死或革职。不久鳌拜死于囚禁之地。

  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皇帝念及鳌拜以前的功劳,追赐他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又追覆鳌拜的功罪,命停袭公爵,仍袭一等男。

  小结:

  鳌拜的命运以康熙继位为分界点。之前的鳌拜忠心事主,皇太极去世后,极力维护皇太极世系,为了使先帝(皇太极)之子能够继承皇位,不惜与多尔衮兵戎相见。多尔衮专权后,鳌拜多次遭到多尔衮无情地打压,但是始终没有变节,他的一片赤诚之心,连顺治帝都被感动。

  但是随着顺治的去世,鳌拜逐渐大权在握也慢慢地迷失了自己,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篡位之心。然而他也得罪了很多人,最终晚节不保,可以说鳌拜最终的结局是他一手造成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