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嚣对马援十分器重,为什么马援却投奔刘秀呢?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新朝末年,马援投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历朝历代,忠臣良将不乏其人,但佞小人也与之同生。小人多以谗言进身,也以谗言于无形。谗言就如同洪水猛兽,不仅伤力强,而且无孔不入。quot;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quot;说这句话的人叫马援,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后人,quot;马革裹quot;,quot;老当益壮quot;说的都是他。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少年丧父的马援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志向,做事也从不拘于常理。这不,凭借着一身的才学,做了督邮,却因见犯人可怜而私自将其释放,自己也不得不亡命天涯,奔走绝域。不过马援的运气还是不错的,不久后就遇到朝廷大赦。按理说这大赦了,也该回来了。但马援却又在当地养起了牛羊,干起了畜牧业。
俗话说得好,quot;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quot;。马援养牛羊也能养出名来,前来依附于他的人不下百户。就这样,马援过上了种田放牧,周济穷人的生活,子也算安逸。但马援胸中的大志却丝毫未减。什么quot;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quot;,那是马援常挂在嘴边的话。
初入仕途,臣择君主
到了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原本应该躲避战乱的马援却出任新莽的新城大尹。但新朝终归是无力回天,没过几年就灭亡了。新朝灭亡后,马援逃至凉州避难。不久后,刘秀建立东汉。马援的哥哥马员要去投奔刘秀,想让马援一块去。但马援却选择了当地的割据军阀隗嚣,以观其变。
隗嚣对马援非常器重,任命其为绥德将军,但凡有什么大的决策,都会找马援商量。作为割据军阀,隗嚣一直在犹豫该投奔谁。就在这个时候,公孙述在蜀地称帝了,隗嚣便派马援去探听虚实。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好友,按理说应该热情款待。但公孙述却跟马援玩起了虚套,说要封马援为侯爵。
马援一眼就看穿了公孙述的心思,毅然返回陇右,劝说隗嚣投奔光武帝刘秀。就这样,马援又携带隗嚣的书信来到洛阳,面见了刘秀。还以quot;当今之世,非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quot;的言论直言进谏。刘秀对马援的学问和胆识非常佩服,邀马援同他一起南巡。南巡结束后,刘秀派太中大夫持节相送。
在马援的劝说下,隗嚣归顺了汉朝,并把自己的长子隗恂派到洛阳去做人质。马援便自请去上林苑屯田了。但隗嚣听信了部将王元的挑拨,想占据陇西,好称王称霸。马援见此状况,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一意孤行,竟起兵与朝廷对抗。
马援一看劝说无效,忠义难两全,只能取忠舍义了。刘秀率兵亲征,马援quot;堆米为山quot;,分析战局,帮助刘秀平定隗嚣。
征战四方,马革裹
从新朝末年开始,塞外羌族就不断侵扰边境,还有不少羌族趁中原混乱之际入居塞内。金城一带属县多为羌人所占据。马援的顶头上司来歙上书说,陇西屡有侵扰祸害,除马援外,无人能平。建武十一年,刘秀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
马援以骑兵打头,步兵随后,在临洮一战便击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守塞羌人一下子就被吓破了胆,八千多人望风而降。而在浩亹占据要隘抵抗的羌族部落,也被马援率部暗中抄小路袭击营地,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战下来,马援大获全胜,斩首千余级。作战时,马援总是身先士卒,飞箭将其腿肚子都射穿了,他依旧冲在最前面。
两年后,武都参狼羌又与塞外各部联合,死官吏,发动叛乱。马援亲率四千人前去征剿。马援命令部队取形胜之地驻扎,断绝羌人的水源,控制地,以逸待劳。羌人水乏绝,陷入困境,首领们只得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从此,陇右安定。羌人一听马援的大名都闻风丧胆。
建武十七年,岭南叛乱,光武帝刘秀封马援为quot;伏波将军quot;。马援一平岭南,斩征侧、征贰,传首洛阳,被封新息侯,食邑三千户。马援凯旋归来,亲友们都来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
怎知马援立马就不高兴了,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有此封赏,孟翼应该说些居安思危的话来。于是马援说道:quot;边疆战事未歇,不应想着功名利禄,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还葬耳。quot;
后南方武陵,quot;威武将军quot;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非常担忧那里的战局,但又无人率兵出征。就在这时,六十二岁的马援,主动请求出征。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便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谁知马援再次当面向光武帝请战,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还能披甲上马,斩敌于马下。
光武帝拗不过他,便准他试试。马援身披铠甲,手握兵器,一个飞身就上了马。他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间须发飘飘,神采飞扬,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光武帝见马援豪气不减,雄心未已,非常受感动,于是派马援率中郎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和四万士兵远征武陵。
临行前,马援对老友杜愔说,自己受国家厚恩,奈何年事已高,时无多。常以不能死于国事而深感恐惧。现在有了出征机会,死了也心甘瞑目。马援一到达阵地后,蛮兵便想趁着马援军阵脚未稳,正面出击,结果反被马援打了个措手不及,斩俘两千余人,蛮兵只得逃入竹林中。
在此之前,当部队行进到下隽时,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经壶头山,一是经充县。壶头山近,但水势汹涌,而充县路途远。耿舒想从充县出发,而马援则认为,进军充县,耗费粮,不如直进壶头,扼其咽喉,充县的蛮兵定会不攻自破。两个人意见不一致,便上表说明情况,请光武帝裁决。光武帝也犹豫不决,但最终同意了马援的意见。
由于水势湍急,船只无法上去,加上入暑,天气炎热,很多士兵得了暑疫。马援也身患重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他仍坚持出来观察瞭望敌情,手下将士们深为其精神所感动,不少人热泪横流。不久后,马援大破蛮兵,病死疆场,应了他当年马革裹的誓言。
小人进谗,蒙冤葬野
就在马援率军进驻壶头后,耿舒给自己的兄长耿弇写了份状告信,让状告马援。信中说马援用兵如胡贾,贻误了最佳战机,将战事失利全都归咎于马援。耿弇收到此信,立马奏知光武帝。光武帝看了信后,很是生气,便派虎贲中郎将梁松去责问马援,并命他代监马援的部队。只是梁松还没有到,马援就已经病死疆场了。
眼看有此良机,梁松怎么能轻易放过,他对马援可谓是恨之入骨。当年马援患病,梁松前去探望,向马援行礼,马援以自己和其父是朋友,长幼辈分不能乱为由,并未回礼。梁松便记恨马援。后马援南征交趾时,听说自己的侄儿乱发议论,讥刺人,还跟一些轻狂之人来往,便写信劝诫他们。
马援在信中举杜季良为例,杜季良的仇人以马援的信为据,上奏章控告他行为轻薄,乱群惑众。而梁松、窦固与之交往,将煽动轻佻虚伪,败乱我中华。光武帝览此奏章后,非常恼怒,把窦固、梁松召来严加责备,并且把奏章和马援的信给他们看。二人叩头流血,才免去罪过。至此,梁松对马援恨之入骨。
所以梁松乘机诬陷马援,光武帝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所谓quot;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quot;。马援死后,朝中也有多人上奏,说马援征战期间,曾搜刮了一车珍宝,运回自己府上。其实所谓的一车珍宝,不过是马援运回的一车薏苡。马援由于长年征战在外,所以患有风湿病。薏苡能治疗筋骨风湿,避除邪风瘴气。
当初南征交趾时,马援见当地的薏苡果实硕大,所以班师回京时,便拉了满满一车,准备用来做种子。看着马援拉了一车东西回来,朝中官员都以为是珍贵稀有之物。于是权贵们都巴望着能分一点,但都被马援婉拒了。他们便纷纷议论,说马援的坏话。但那时马援正受光武帝器重,所以没人敢跟皇帝说。马援死后,他们纷纷上书,光武帝愈加愤怒。
马援的家人不知皇帝为何如此震怒,也不知道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惧不安。当马援的体运回后,家人不敢埋入原来的坟地,只得买了城西几亩地,埋葬。马援的宾朋故旧,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景况非常凄凉。
马援下葬后,其妻子儿女们到朝廷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奏章给他们看,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的后,先后六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凄切。光武帝这才命令安葬马援。一直到建初二年,汉章帝才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加策封,追谥马援为忠成侯。
马革裹还,终究抵不过小人的谗言。伏波将军马援的死,让后人见识了谗言于无形的厉害。但是,事情还不单单如此,更层的是,的需要和权力的斗争。作为一个武将,他为了立功疆场,不惜马革裹。但那又能怎样呢?再大的功劳,在利益争斗面前,他也仅仅只是个牺牲品。这就是武将的悲哀吧!毕竟,上的较量,战场上的厮残酷得多。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