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推翻元朝,李自成推翻明朝 两人谁更胜一筹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李自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首先澄清一下,拿朱元璋和李自成相,并非关公战秦琼。朱元璋和李自成,分别处在明朝的一头一尾,首尾本来不能相顾。倘若朱元璋能从陵墓中走出来,一定会和李自成刀兵相见,因为李自成推翻了他一手建立的大明帝国,还险些让其断子绝孙。
虽说李自成推翻了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但是,和李自成相,朱元璋显然更胜一筹。为什么呢?朱元璋当初成功推翻元朝绝非偶然,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却是必然。
朱元璋和李自成,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上有很多的相似点,但结果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延续了276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却过早夭折。背后的原因,各股势力互相角逐,看似复杂纷纭,罗渐升以为,其实主要根源很简单。
都是军的首领,朱元璋和李自成的行动纲领,却有着天壤之别
朱元璋和李自成的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时候,当时的执政政权已经是大厦将倾,连年乏力:自然灾害肆虐,执政者贪腐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为求活路,在各自的时代,朱元璋和李自成分别揭竿而起。
稍有不同的是,对于朱元璋而言,元朝推行人种歧视政策,处于第四等人的最低级待遇,南方倍受压制。在当时的环境下,朱元璋适时提出了“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即便是几百年后,先生也曾再次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个提法,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直接彰显主要矛盾:民族受辱。可见当时朱元璋的境界有多厉害,其水平已达到巅峰,完全碾压那些哄着人吃饱肚子的口号。
李自成面对的不是蒙元,而是明朝。当时明朝北方正受到后金部族的入侵,常年征战;内部争不断,宦官当权。李自成没有找到什么,却创造出了响当当的口号:“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所谓“不纳粮”,是不纳穷人的粮,当时那些贪腐大户的钱粮充当了垫背的角色,但时间长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直到前些年,中国才实现了免除农业税的伟大目标,而明朝末期经济严重依赖农业,不收税赋,吃什么喝什么?
这个口号直击明朝晚期的痛点:税负沉重,看上去很有伤力,事实上也很有效果。实际上却是个完全违背经济规律的荒唐口号。背后折射的是处于被压迫、被管理人群的初级反抗、叛逆行为,却不会解决任何经济问题。而经济问题,往往是触发动荡的根源。
军究竟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朱元璋很清楚,李自成有点糊涂
军究竟是为谁的利益服务的?这一点,在李自成的队伍开进北京城后,各级将领、兵士对明朝遗留财富的抢夺方式上,问题更加凸显。更有讽刺意味的是,竟然再次搞出了女人是祸水的闹剧,用陈圆圆为大顺政权背锅,上演爱江山更爱美人。
表面上看,李自成的军队伍军纪不够严明,其实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究竟为谁的利益服务的问题。李自成可能想过,但很遗憾,他没搞明白。所以,在的仪式过后,李自成退出了北京城。
李自成们看到了明朝遗留的金银财宝和女人,却忽略了那些明朝遗留的归附官员,可见,如同小孩子一般,使用暴力摧毁一件东西相对容易,开创并且管理好它,却需要足够的智慧。
对这个问题,朱元璋却想得很清楚。朱元璋的政权组织,以当时各地的豪强势力为主,在吸纳了众多元朝执政者之后,当然要维护这个群体的利益。如刘伯温,刘伯温本来就是元朝的进士,后来升任元帅府都事,总管府判,后来弃官不做归还青田。
当然,朱元璋也没忘记农民朋友,免不了救济贫民的做法。如,朱元璋攻下婺州之后,就“开仓以济贫民”,结果很多农民兄弟自动划清了敌我界限,纷纷参加军,朱元璋很快就扩充了队伍。
朱元璋整顿军纪,攻城掠地,军纪严明,攻打婺州时,史书说“市不易肆”,那边兵对兵将对将的厮,这边照旧赶集上店,虽说夸张了一些,至少说明朱元璋的队伍获得了正面形象,绝非的负面做派。
让管理者有了土地,贫民有了饭吃,朱元璋做到了。而李自成显然没有转过这个弯来,进城之后,没有意识到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结果败走北京,和朱元璋相,还差很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