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秦国已经是霸主之位 最后为什么到了秦始皇才一天下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秦王扫”是何等雄风,但在秦始皇之前,其实秦国要强行一六国也不是做不到。

  因为经过长平之战后,邻近秦国的三晋(韩、赵、魏)已经难以抵挡秦军,当三晋被秦国蚕食,秦昭襄王等几代秦王要消灭六国,也就并非难事。

  因而长平之战过后,基本奠定了秦国的霸主之位,无论内政、外交、军队,六国都不如秦国,可是为何等到秦始皇时期才一?

image.png

  01、“商鞅变法”强国力,“远交近攻”取天下

  虽说长平之战的胜利是秦国一天下的标志性战争,但溯及根源,则更是著名的“商鞅变法”所创造的功绩,由于商鞅变法的成功,秦国国力大大增强,无论经济、法律、兵制都取得历史性突破,让秦国正成为实力强大的国家,并建立强大的军队,这都是秦国一天下的基本条件。

  继商鞅之后,秦国虽然国力强大,但还没有一天下的思路,只停留于春秋霸主的思维,而突破局限的关键就是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

  范睢的“远交近攻”正为秦国一天下确立了指导思想,从全局上谋划了秦国的长远战略,也是夺取天下的重要思想突破。

  这也决定了秦国在用兵上优先攻击韩、赵、魏,外交上拉拢齐、楚、燕,并以张仪的连横之策分化各国关系,拉拢权臣以瓦解内部,合纵。

image.png

  02、长平血战的结果,决定虎狼之师将横行战国

  三晋与秦国相接,秦昭襄王采取了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攻魏,再攻韩,期间韩国、魏国都已逐渐衰落,唯有赵国是三晋中乃至战国后期最有实力抗衡秦国的国家。

  起初秦国还不打算攻打赵国,只是上事件让秦国咽不下气,两国在争夺韩国的上时,爆发了秦赵之间决定成败的长平之战,此战是中国古时候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史记·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上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之。

  此战两国都动用了全部家当决战,赵国出动了45万大军,秦国动用了60万大军,即参战军队达到100万以上,这在古时候是绝无仅有的。

image.png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由于赵国在中途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廉颇,又碰巧秦国暗地将帅换成神白起,结果就是导致40万赵卒被白起坑。在人口紧缺的战国时期,赵国受到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可谓家家户户都挂白。

  当然,有人说秦国虽然打赢了长平之战,但是国力消耗严重,资源锐减,兵力损失严重,这确实没错。但相赵国,那差距就大了,因为秦国死亡人数是很多,但起码大多是伤兵,而且战争获胜也掠夺了不少赵国的资源作为补充,那恢复元气的时间肯定赵国短。

image.png

  《史记·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廉颇将军军长平。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

  也因此,秦国的实力远超同时代的国家,就三晋而言,没有一家能抵抗秦国,除非能齐心协力,否则一国被突破,就无力回天了。

  可惜三晋在秦国的外交政策下,只得受到摆布。另外,远方的齐国由于君主无能,而且远离秦国,已经无心参与征战,燕国国力相对较弱,有心无力。

  唯有国土辽阔的楚国有一定实力,但在不断被秦国打败下和外交分化下,也是苟延残喘,因而在长平之战后,秦国是具备逐步一天下的能力的。

image.png

  03、看似一已势在必行,但实际还存在大量问题

  如中天的秦国,要一天下难吗?不难,因为韩、赵、魏作为秦国的近邻,韩、魏已被打怕,而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军力就无法与秦国匹敌。

  齐、燕、楚则在秦国远交的策略下,一直无法下决心团结抗秦,当三晋被秦国蚕食,整个战国的结局也就可见了,这样一来,秦国一也就是时间问题。

  可秦昭襄王等几任秦王怎么就没有迅速动兵一六国?这几任秦王都是英主,他们不是没有考虑的,只是客观因素太多了。

  一是秦国损失不小。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但国力也受到巨大损失,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毕竟,秦国伤亡也是近20万人啊。

  二是内部矛盾严重。刚坑40万赵卒的武安君白起力主趁火打劫,在赵国衰弱时直取邯郸,灭掉赵国。可惜范睢与白起不和,在斗争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过后秦国也爆发了权力斗争,导致内部不稳定。

  《资治通鉴》: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

image.png

  三是六队抵抗心强。因为白起的多次坑降军,特别是在长平坑40万赵卒,六民都认为投降会被秦军坑,那还不如拼死抵抗,因而秦军进攻也有更大阻力。

  四是未收民心。当时的秦国在六国人民的内心是什么?是虎狼。被虎狼之秦治,子能好过吗?而且在他们心中,都没有背弃自己的国家,反而对秦国都有深仇大恨,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秦国?这人心所向也是政权迭代的关键。

  五是不断索取更有益。在秦国的强势压迫下,六国不断的进献财物,不断地割地,这对于秦国而言是有直接的利益,而这些也会大力削弱各国的自身力量,在未来的一会减少很多阻力。

  六是秦国没有有效的治理手段。在慢慢接受土地进献,一点点蚕食六国城池,这对于秦国还能够有效治理,但是若快速消灭六国,秦国是要分封还是要派官员去治,这在那个时候也是个头疼问题,因为六国是得灭,可是那么辽阔的土地和各国的大量人民,要治理好可不容易。

image.png

  结语

  长平之战后,秦国终于成功削弱了劲敌赵国,从而确定了战国由秦国一的形势,使多年的中华内乱有结束的趋势,但因为诸多因素,导致长平之战后的几任秦王都没一天下,不得不等到秦始皇时期才一。

  而长平之战的损失、内部矛盾这些问题都只是阶段性和表面的,没能尽快一的关键因素是民心向背和治理手段,毕竟六国臣民对自己的国家还是有爱国情怀的,而且秦国的虎狼之名已经远播,都不愿意归属秦国。

  何况秦国没有足够的干部队伍去治理六国的土地,这些才是主要问题,或许后面秦始皇一的也不是时候,才导致秦国一天下没有多少年就迅速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