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身为皇帝却无心朝政 万历是昏君还是明君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万历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在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下曾开创“万历中兴”,原本有机会留给后世繁华江山的他,因为后半生的懒政而被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明神宗懒政对国事不上心,死后还让他的和孙子背了国运颓废的黑锅。也有人说明神宗是因为对明朝渐腐朽的封建体系失望又回天乏术,才让自己的后半生荒废在了后宫里。
为何身为一国之主却无心朝政呢?千人千面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究竟是“昏君”还是应当千古流芳的“明君”?
或许看清了当时的明朝局势才能看清他的面目。
朱翊钧
挥霍国库的财富醉倒在后宫的三千弱水中
明神宗10岁登基、15岁大婚。当时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不过有张居正的严格管教,年少的朱翊钧不敢忤逆老师的教诲。
一在宫中与几个小宫女一起嬉戏,张居正知道后大发雷霆将此事上报给了太后知晓,差点让他的皇位都被废了。此后朱翊钧做事谨遵张居正的教导,不敢再肆意妄为。
但,当张居正去世之后,朱翊钧没了拘束立刻就荒无度了。
朱翊钧自幼便喜欢纵酒乐,还喜欢在酒后临幸宫女。他自己宫里和太后宫里的很多宫女都被他临幸过。就这样皇帝纳了很多的嫔妃,往后每年给她们的脂粉费就高达120万两。
此前明朝的后宫脂粉费常年在40万两左右,可在万历年间一下子激增到120万两。由此可见明神宗的纵欲过度给国库形成了不小的负担。尤其是后来废了上朝的仪式之后,更是常常流连于后宫之中。
凡事与朝中文官唱反调的朱翊钧
万历十七年元旦节,明神宗没有像往年那样接受群臣的朝拜。而且此后他再也没有接受过百官的朝贺,不再上朝堂与百官议事。有些官员的位子空缺许久,官员请求皇帝选取合适的官员填补空缺,然而这类奏折总是会被明神宗一拖再拖,最终通通写上“不报”批复奏折。
这导致朝中的官员不够用,朝中重臣的位子没有人掌控,导致一些重大决策少了掌舵人,使得权力运行机制渐渐土崩瓦解。
对于自己长子朱常洛,明神宗也是从不关心,因为他打心底里不喜欢这个。
所以,在百官上奏请皇帝设立太子时,明神宗以诸多借口百般推辞这事。最后实在别无他法,才万般不情愿地设立朱常洛为太子。然而在太子到了应该出阁读书的年纪时,明神宗又开始故意拖延此事。
在上报的奏折上通通写上“不报”二字。可见明神宗并不喜欢他人干涉自己的喜好,哪怕皇帝的每一件家事都属于国事也不愿让臣子插手。这一习惯或许和朱翊钧身为皇帝,可在早年间受到严格的教导导致自己失去了很多自由有关系。
张居正,影响明神宗一生的内阁首辅
朱翊钧早年勤勉刻苦离不开一个人的教诲,那就是朝中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内阁是明朝的行政中枢,在朱翊钧登基后张居正找到机会扳倒了自己的对手顺利当上了内阁的第一人。
朝堂上没了阻碍的张居正终于可以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他不但对少年朱翊钧的功课非常上心,自己亲自教授历史、书法等内容。还尽心尽力地协助皇帝批改奏折,可以说是当时朝廷的顶梁柱。
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也大大的提升了课税的行政和经济效率,对当时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居正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对朝廷做出的贡献使得明神宗对他由衷的敬仰和信任。这导致不满张居正权倾朝野的的利益集团纷纷上奏揭露其种种罪行时,朱翊钧无论如何也不愿相信这些罪状。
但是当满朝官员反对的声音像洪水一样压向他时,他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看清楚张居正的在朝势力的确过于庞大了,因此开始有意地牵制张居正的势力,在其死后也抄了张居正的家,将他的弟弟和发配到了边远地区。
朝堂上没有了张居正一手遮天,彼时登基已有近十年的明神宗应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掌控朝局了。可他非但没有励精图治,反倒是纵欲过度、一味地怠政懒政,使得当时的明朝权力制度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之后的衰弱埋下了隐患。
明朝的诤谏制度,压死“朱翊钧”的最后一根稻
张居正的离世非但没能让明神宗夺回朝堂的主导权,反倒因为自己一直以来的恩师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崩塌的缘故,愈发灰心丧气将自己离朝堂越推越远。不过这并非说明明神宗此后便不上心国事了。
实际上,上朝的仪式纷繁复杂不但皇帝累文武百官也累。没了这个仪式的束缚,皇帝反倒可以和百官“开小会”,行政效率提高了不少。
另外明朝的官员常常为了争名夺利,争夺向皇帝直接谏言的机会。他们故意抨击明神宗的一些作为,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和节气。
在早期张居正严格教导的影响下,明神宗的性格也变得温和内敛,虽然自己不堪其扰但他无法像先帝们那样直接斩谏言的臣子。
诤谏的官员们故意放大明神宗的失误,让他对政事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不愿意回应这些故意刁难他的政事,助长了他的怠政懒政。
明朝沽名钓誉的官场作风,始终步步紧逼着性情温和的朱翊钧,他不愿意使用暴力抗争,索性就以退为进。让自己离这些无谓的、官场的血雨腥风远一些。
只是他并非对所有事都不上心,把自己从朝堂关进御书房的朱翊钧对关乎国脉的军事和财政大事始终非常上心。
万历年间的三次征战,尽显朱翊钧的军事才能
明神宗虽然20多年从未上朝,可是在军事方面还是颇有手腕的。
1592年2月,原为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发兵叛乱,后又得到援兵支持一度令朝廷震动。同年九月份,明朝的部队先击溃叛的援军,后又重重包围拜的部队使其弹尽粮绝,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1598年,潘州的宣慰司使发兵叛乱,明神宗派遣李化龙等人平定叛乱最终大获全胜。此外,明军还曾两次援助,攻退军。这三次战役被称为“万历三大征”,可以看出当时的明军实力还是非常强盛的。
明神宗虽然一副对朝中事不闻不问的模样,但是对军事和财政方面却格外上心。军事和财政向来是一国的命脉,明神宗对这两个方面的掌控也使得明军的实力强盛,能够多次平定叛乱使得国土完整、安定。
由此可见,明神宗并非对任何事都不上心,他留给后世的也并非是颓废的明朝。得益于他的军事眼光,明朝才能保证自己的国土完整。
万历《平藩得胜图》
抗争失败的悲剧人生
了解了当时的朝局之后再纵观明神宗朱翊钧的一生,可以知道他的一生是与文官等权利集团抗争的一生。
年少时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压迫下生活,身为国君但很多事却自己做不了主。
待张居正去世之后,他并没有迎来自由和解脱,而是掉入了另一个深渊——与满朝的文官、权臣斗争一生。
既然是斗争就会有输赢,在人的掌控下成长起来的朱翊钧,生性温和内敛,没有其先祖的狠辣的手段注定了在这场斗争里成不了赢家。
对权臣、文官的明枪暗箭置若罔闻的消极处理,只是让他的人生多了几份悲剧色彩。后世对明神宗的“碌碌无为”痛心疾首,称“大明亡于万历”,却忽视了明神宗并非没有奋斗过,只是他的抗争以失败结束了,人们便只记住了他的失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