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说曹不死便无司马?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字子丹,本名秦,曹的三大养子之一。他“幼年丧父,力大勇猛”,被曹授虎豹骑将领。曹是第二代曹魏宗亲大将,深受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器重,成为了曹魏大将军,曹魏军队的栋梁。有人说曹如果没有早死,也就也不会有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也不会架空皇帝曹芳,司马炎也不会以晋代魏了。的如此吗?

  个人认为如果曹和司马懿一样长寿,也就没有司马家族的鲤鱼跃龙门了,曹魏会越来越强盛,一三国,也不是没有可能,分析如下。

  首先,曹掌握曹魏军权,力压司马懿一头。

  秦邵为曹招募军队时,被豫州牧黄琬所害,曹感慨其忠烈,于是收养了丧父的秦。从此,秦改名为曹,和曹丕生活在一起,关系非常好。在曹丕时期,曹受到重用,从征蜀护军升任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蜀汉边境防线,进封东乡侯。不久,曹又因功,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时的曹成为了曹魏军队大佬。

  他不是宗亲关系上位的,而是有本事,才实学。在曹时期,曹跟随曹黄巾余,表现出不凡的军事造诣,成为虎豹骑将领。在曹丕时代,曹作为一方主帅,大破羌胡联军,收复河西地区。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曹率军成功抵御了蜀国诸葛亮的前两次进攻。曹凭借着这些战功,力压主薄出身的司马懿。如果曹不死,司马懿很难在军事上有出头之。

  其次,曹可能和司马懿一同成为托孤大臣。

  魏明帝曹叡病重时,将七岁的曹芳托孤给老臣司马懿和宗室曹爽。曹爽是曹魏宗室的代表,和门阀士族代表司马懿一同管理朝政。曹爽毕竟是小辈,和狡猾司马懿不可同而语。如果曹爽的父亲曹在世,曹叡就不会选择曹爽作为托孤大臣,而是会选择曹。

  此时,曹和司马懿一同辅佐小皇帝,他会和司马懿精诚合作,将曹魏治理得有声有色。曹不需要像曹爽一样,故意打压司马懿,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声望。因为曹的名望、地位本来就在司马懿之上。曹只需要和司马懿和平相处,一同为实现曹魏的一梦奋斗终生即可。

  最后,即使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也可以从容平叛。

  如果曹活着,司马懿是没有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司马懿也没有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动机,也得不到满朝文武的支持,即使发动兵变,注定会失败。曹是能和诸葛亮一决高下的人物。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伐魏的时候,蜀军迅速占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曹魏震动。此时,曹力挽狂澜,派遣张郃,打败马谡,抢占军事重地街亭,他自己带兵,于斜谷击败赵云。

  诸葛亮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退兵。曹收复丢失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立下不世之功。演义中是罗贯中将曹的功劳安在司马懿的身上,是为了贬低曹,抬高司马懿,这不足为信。《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帝遣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揭秘:为什么说曹不死便无司马?

  能和强者“诸葛亮”巅峰对决的曹,是不会惧怕司马懿的。即使司马懿发动兵变,控制郭太后和洛阳,曹也不会像曹爽一样,乖乖放弃兵权,向司马懿投降。曹会保护皇帝曹芳,用大将军印信,从容调动全队,前来勤王。

  还有大司农桓范,他可以调动全国粮,支援曹的大军。司马懿的核心军队,也只有3000死士,还成不了气候。其余门阀士族如果看到司马家族不占优势,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根本利益,也会思考继续帮助司马懿是否合算。他们就是随风倒,看到哪方厉害,他们倒向哪方。曹本身的军事水平,不次于诈的司马懿,再加上如此多的优势,岂有不胜的道理。

  总结:曹是三国时期曹魏宗室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年轻有为,有力地护佑了曹魏的江山社稷。如果曹不早死,也就没有司马家族的鲤鱼跃龙门,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司马炎以晋代魏,更不会有“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因此,曹不死便无司马,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