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之后,相如和廉颇的人生变成怎么样了?
负荆请罪之后,相如和廉颇的人生变成什么样了?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典故,也是一段佳话,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将相和”的故事,“将”是武官,指廉颇;“相”是文官,指蔺相如。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名气和白起、王翦、李牧并列,在蔺相如登上历史舞台前,廉颇就已经是赵国的栋梁了。
蔺相如,本来只是赵国宦者令缪贤手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门客。他一手导演了“完璧归赵”,又在公元前279年的的渑池之会上,保护了赵惠文王免受秦王的轻辱,立下大功。回国之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地位一跃超过了老将廉颇。
所以廉颇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好看。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总是回避让,终于感动了廉颇,廉颇觉得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有点过分了,把个人地位摆在国家利益前更是不应该,于是他脱掉上衣背着荆条上门去跟蔺相如告罪,两人握手言和,传为佳话。
课本上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没有告诉我们负荆请罪之后,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生变成什么样了。相之下,廉颇的遭遇要坎坷得多,之后几年里,廉颇先后受命攻打齐国、魏国,抵抗秦国进攻,都取得了胜利。
但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廉颇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秦国和赵国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形势不佳,老谋深算的廉颇选择了固垒坚守,不理会秦军的挑战,打算把秦军拖死。
廉颇的选择很明智,偏偏赵孝成王中了秦将白起的反间计,派“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于是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国降卒被白起坑。赵孝成王吃了这次教训,之后燕国趁火打劫来进攻赵国时,他就派廉颇抵抗,廉颇在鄗城大败燕军,以少胜多,燕国割让了5座城讲和。
廉颇于是被封为信平君。眼看着赵孝成王明白了廉颇的重要性,结果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也去世了,之后的赵悼襄王一即位就解除掉廉颇的官职,派人接替他,廉颇大怒,他带兵攻打接替他的人,那人逃走之后,廉颇深深觉得自己在赵国待不下去了,去了魏国。
在魏国,廉颇一直没得到重用。那一边赵国总是被秦国威胁,赵王又后悔了,想再次启用廉颇,廉颇也想回赵国效力。谁知,赵王派来见廉颇的使者收了廉颇仇人的贿赂,告诉赵王廉颇老得不能用了,廉颇就失去了机会,最后只能去了楚国,还没有建功就死在了寿春。
纵观廉颇的一生,都在为小人所累,可悲可叹。而与廉颇交好的蔺相如,为什么不替他说话呢?其实在长平之战时,蔺相如劝过赵王不要拿赵括取代廉颇,但没起作用;之后蔺相如很快就病逝了,所以他没机会再帮廉颇——“将相和”又怎么样呢?决定他们命运的,说到底还是君王啊。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