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c,《申报》为什么要混淆视听?到底有何居心呢?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由英国人美查于上海创刊,乃近代中国第一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启迪民智与传播要事上居功厥伟,但在1907年被华商收购前,其立场不免替欧美回护,并时时引用英媒《》与《字林西报》报道评点中国,故时而出现双重标准的尴尬。尤其在左宗棠率领湘军于1876年预备西征收复新疆之时,《申报》更是杜撰很多子虚乌有的“假消息”误导视听想阻止清军步伐。总的来说,可分为财政、军事与后等三方面。

  在沙俄以及大英帝国的幕后支持下,阿古柏于1865年至1877年率军入侵中国新疆,史称quot;阿古柏之乱quot;。阿古柏于据地称王后,曾相继向英国、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等国求援或缔约。因此为了中国与扩大在华利益,英国既透过官方表露不希望清朝收复新疆的心思,又通过报刊鼓吹“复疆必败”的论点,希冀影响清廷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也让力主“海防”派的官员有了口实去反驳“塞防”派。

  财政上,《申报》屡次刊载“新疆劳师糜饷不胜计数,
实为中国之累。以有用之财取其不毛之地,已属失算”、“中国收回新疆后非竭关内各省之财力不足以守,其耗费定非前代所能及”之类的意见,甚至胡乱编派左宗棠“自前岁用兵关外,至今所用兵饷将及千万两,兹再借一千万两”、“左帅于去年借用西国之债一千万两之后,复欲借贷西国之债二千万两”的新闻。

  然而,左宗棠在1875至1878年之间的戡乱军费年均不过881.7万两,借款虽达2千多万两,但实际上是向华商与洋商借款的合计,根本没有《申报》所报道的那样夸大,且在光绪年间很快就还清,也因此更没出现《申报》所举的奥斯曼土耳其“仅恃每年告货积债,临近”的败象。

image.png

  军事上,《申报》杜撰的报道可谓汗牛充栋,这篇不是说左宗棠部下缺饷哗变、那篇就是说清军避战毁城,或是干脆宣称阿古柏大军已占领嘉峪关、甘肃全省“沦陷”的警讯。1876年6月1《申报》还刊登《陕甘传闻》,称左宗棠大军已遭阿古柏截断同内地的联系,川、陕、晋、鄂等省正派兵火速出关救援。但彼时左宗棠部正顺利向哈密与吉木萨尔进军,军粮辎重也正川流不息地自甘肃向新疆转输,根本没被隔断。最让读者哑然失笑的是,6月5《申报》竟发布了《西陲恶耗》这么一则爆炸性“家”,称“传左爵相领大兵西征回部,近已败退,爵相亦阵亡”,将活生生一个左宗棠给写死了。

  后上,《申报》既在预算与军事上替大清“心”,又“意”地提供诸多后之策,如主张让阿古柏成为像、那样的藩属国,中国还可与之签约通商牟利。还有于社论《再论借贷征回事》宣称:“新疆之地如此难于处理,不如与欧洲各国商议,中国与欧洲各国均不必据有其地,于各回部中择定最为驯良为回人所共服者,立之为君,以为亚、欧两洲枢纽之国,使为两洲不侵不叛之臣,如春秋时间于晋楚之郑,庶几可为中国之藩篱,不费中国之财力,又不至为欧洲各国所夺取,否则中国自行守边于数沙漠之外,直欲驾秦皇而上之,岂长久之计乎?”说白了,就是遵循英、俄的方针,令阿古柏政权摇身一变为“正常国家”,不让清朝收复西陲失土。

image.png

  面对这些奇言怪谈,左宗棠很是痛恨,痛骂过“《申报》本江浙无赖士人所编,岛人(指英国人)资之以绐中国”,但他更厌恶部分士人动辄拿西洋报刊言论替自己观点撑腰。方李鸿章上奏节省西征军费以备海防的奏折,就提过“外国新闻纸及西路探报”是他搜集新疆情报的来源之一,而他“一面招抚伊犁、鸟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粤、蜀之苗、瑶土司,越南、之略奉正可矣”的弃疆主张,也被学者发现同《申报》社论脉络相仿。

  左宗棠因此很不满地向友人抱怨道:“《申报》乃称回部归土耳其,土耳其已与俄、英通款贸易,中国不宜复问。合肥(指李鸿章)据以入告,并谓得之亦不能守。此何说也?”,还意有所指地批评“洋事坏于主持大计者,
自诩洞悉夷情,揣其由来,或误于新闻纸耳”,对李鸿章等人偏信西洋报刊贻误国政的行径颇不以为然。虽然这其中掺杂湘淮政争的私怨,且对于信息不够流通、交通尚未现代化的彼时中国来说,利用报刊洞悉西洋动态也无可厚非,连左宗棠本人也读《申报》。但若毫不考究便随手引之为决策的参考,实过于轻率,更容易落入欧美列强设好的语境与陷阱里,李鸿章在这点上不能不受检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