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ldquo;公孤官rdquo;是什么职位?他都有什么权利?

  你们知道“公孤官”吗,接下来为什么小编为您讲解。

  “公孤官”,这是一个对于大家而言相对陌生的古时候官职名称。实际上公孤官历史上起源较早,也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下面笔者就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认识谈一谈“公孤官”。

image.png

  “公孤官”包括三公与三孤,是名义上的文武百官之首。“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则是少师、少傅、少保。先秦时期,三公是掌握时机权力的实职。西周时期的
“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秦汉时期对三公的称呼有所延续,秦代的中央官制即所谓三公九卿制。到东汉时期则变为太尉、司徒、司空。至宋元以后,三公的称谓已经丧失实权,成为了荣誉头衔。到了明代,三公的设置也多少有一些变化。明初仁、宣二帝在位时期曾以以公孤官的头衔来提高大学士地位,客观上促成了内阁制度的形成。三公之中的太保和太傅名义上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师则是皇帝名义上的老师,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清代对于这一制度也有继承。

image.png

  一般而言为了表示尊崇与纪念,皇帝会在重要的大臣去世后授予“三公”之头衔。三孤,又称三少,也是在西周设置。三少一开始是作为三公的辅佐官,作为荣誉虚衔用于加封重臣。也有极个别的重臣在生前就受封,例如我们很熟悉的南宋大将、民族英雄岳飞,曾因战功卓著而一度受到宋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因而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

image.png

  由于汉字文化圈的有力影响,“三公”这一官职“走出国门”,本及半岛等地区也有三公的称谓。本律令制时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而在王国则指大卫、司徒、司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