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东北,到底是藩国还是附属国?亦或是的国家?

  东北的历史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为什么小编告诉你。

  东北的历史概述

  提到东三省我们就会想到东北的黑土地,那里民风淳朴,物产丰腴。四季分明,夏季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又是冰雪的天堂。回顾东北的历史发展有利于我们对于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我们增强爱国意识与国防意识。

  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典籍中就已记载“肃慎吾北土也(肃慎是满洲人的祖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8世纪,分别建立过扶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等,8世纪以后又分别有辽、金、元、明、清等不同程度的控制着这里,可见东北的历史发展也是源远流长。

  如果讨论“明朝时期,东北属于明朝的领土还是藩国?”这一问题,似乎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讨论更有意义,因此全文皆界定于明末时期明朝与后金(大清)政权,这一范畴内进行讨论。

  国家与领土的概念

  现代国家概念的起源来源于西方,是一种舶来品,在东方的中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国常常以“老大自居”,不论是实力、经济实力、甚至是地域边疆,都是周边小国所无法拟的。这也就造成古时候的中国一直存在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概念,这种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对自身实力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很难催生出现代国家与边疆的概念。与此不同的欧洲则复杂的多,欧洲有一半以上的国家都是城市国家,这也就造成国家的领土面积不大,民族人口单一的结局。在近代战争尤其是战争的刺激下,现代国家的理念被催生并不断得到加强,最终形成现在的国家概念,这一概念即是民族国家的概念,如果我们用这一概念去衡量明朝时的东北似有几分不妥,但也有值得探究琢磨之处。首先一个地区称之为国家要具备如下要素:领土、人民、与国际的承认。我们会发现努尔哈赤崛起之后,无论是明朝还是后金(包括此后的大清政权)都具备上述四要素,明朝虽已病入膏肓但依然幅员辽阔,控制着庞大的人口与复杂的机构,同时也在海外有一定的影响力。后金(大清)政权也同样具备这些特点,所以如果单纯用这一概念套用也可以得出此时东北应该属于一个的国家,而且发展迅速,似乎还有分咄咄逼人,大有取代明王朝之势,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image.png

  朝贡体系与藩国

  我们知道明朝与东北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当时的明朝在萨尔浒之战后,已然从攻势转为守势,而后金政权则由守势变为攻势,主动侵扰明朝对其挑衅,成为明朝边患之一,在此过程中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根据目前材料来看似乎可以肯定,明朝实际上是以“他者”的态度对待后金政权,主动承认后金(大清)政权对东北地区的领有权,在无奈下承认了其对等的地位,但与此相反后金包括此后的改国号为清的清太宗皇帝皇太极也不认为东北地区不属于明朝,而承认东北地区本来就归属于明帝国。

  所以这种差距的产生也可能与中国前近代、所处的东亚国际关系有关,正如前文所述,在前近代东亚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非出于对等状态,这与中国得实力、势力的强大有关,当中国所建立的王朝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物阜民丰的状态下,周边小国就会臣服并承认中国这一“老大”的地位,中国通过建立稳定的朝贡体系来控制东亚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八方开化,九土来王。”正是这一时期状态的实反映。

image.png

  而接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东北政权在后金(大清)崛起的过程中,到底是藩国还是附属国?亦或是的国家?藩国与附属国很大的区别就在于藩国没有自主的外交权力,而附属国实际上是一个的国家,只不过在一定成附上听从宗主国的调遣与指挥。如果以这一标准衡量,我们似乎也会认为明末时期,当东北地区还处于各个女部落彼此厮,明有相对控制力的时候,同时这一地区的也由明任命时,这一地区就应该属于藩国,在这一地区有驻军任命就是有力的证明。但当这一地区逐渐被一强势政权所一以后,并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要求蒙古与臣服自己的时候,就不能认为后金(大清)政权还属于明朝疆域内的一个藩国,而且明朝时期的藩国制度也并非如此,自从朱棣起兵夺国成功之后,就加强了对藩国藩王的监管力度,此时的藩国在明时期已然成为一种符号,并没有实际的治权力。所以即便是认为为藩国也略有欠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