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两袖清风为什么还频繁娶妻纳妾?背后正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实的海瑞,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海瑞的确是明朝官场的异类,在臣遍地走的朝代中后期,海瑞以树一帜的做官风格而备受争议,我倒是认为明朝人对海瑞的一条评价“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最为到位。

  当然,具体来说,应该是做官的时候“尽忠如蝼蚁”,做人的时候“尽孝似禽兽”,海瑞为何会得到这样的评价呢?

  中国古时候的官员,从宋代之后大多是以科举出身,尤其是明清时期,想要当大官,必须是的进士出身,海瑞特殊之处就是考了N多次会试也没有中个进士,在40岁的时候被授予一个学政,管理一县的科举事宜。

image.png

  古时候人都相对命短,按理说40来岁才搞到一个芝麻官来做,就不要折腾了,可是海瑞偏偏要做一番大事,为官清廉,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也就算了,海瑞做官生平最爱做的事就是顶撞上司,一旦上司做了违规的事,海瑞立马跳起来据理力争。

  明朝官场也病态,明明官场最为,偏偏清流都喜欢顶撞上司的官员,海瑞因此得以步步高升,越到后期官位反而越高,甚至到了能给皇帝上书的官职。

  以海瑞的风格,当然是鞭长所到之处,必然要骂个狗血喷头,海瑞在六品的时候,就上书给嘉靖皇帝,说他治理下的大明王朝是“吏横,民不聊生”,指责嘉靖皇帝是昏君,希望他能够“幡然悔悟”。

  嘉靖看到奏章后,气得暴跳如雷,跟左右的人说,赶紧去抓他,别让这瘪犊子跑了。

  要说明朝的官场是,本来骂皇帝是十恶不赦的罪名,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但是那些清流士大夫一看,海瑞大兄弟你可以啊,六品官员能骂出一品官员的气势,一看你就是一个厉害的人,因此,满朝清流士大夫力挺海瑞,硬是让嘉靖在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都没能了海瑞。

  为大明朝尽忠到这个地步,当是如“蝼蚁”一般了,海瑞能够如此有底气,骂上司,骂皇帝,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问心无愧,因为海瑞不贪污受贿,对标的就是儒家的圣人,人挑不出毛病。

image.png

  但是这也让海瑞得罪很多人,尤其是如严嵩那样的污吏,更是看视海瑞为怪兽,其实在明朝做官,多多少少还是要贪一点,不贪的活不下去,因为明朝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伴随着白银流入带来的通货膨胀,明朝官员只依俸禄生活的话,连饭都吃不饱,但是海瑞就是不贪,就要俸禄活着,所以,海瑞过得很辛苦。

  据说海瑞母亲过寿的时候,海瑞破格买了两斤猪肉,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明官场都感到震撼,海瑞竟然能够买得起猪肉!

  如果以此来说,海瑞应该算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人,但是有些人偏偏要指责海瑞,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

  海瑞并非终流连于烟巷之人,却是个频繁娶妻纳妾的家伙,根据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补遗》记载:海瑞一生娶妻三人,又有小妾两人。

  第一位妻子许氏嫁入海瑞家里,给海瑞生了两个女儿,后因为不和被海瑞给休了;第二个妻子潘氏嫁入海瑞家不到一个月就被赶出家门,第三个妻子王氏给海瑞生下两个,一个女儿,但是都夭折了。

  在王氏为妻期间,海瑞还娶了一个小妾韩氏,可能生过一个,但是也不幸夭折了,在几乎同一个月内,王氏和韩氏都去世了,海瑞声称王氏是病死的,有人则说是,韩氏则是上吊。

  在海瑞七十岁多岁的时候,海瑞又娶了一个邱姓的小妾,据说也为海瑞生下一个,但是也夭折了。

  海瑞为何这样频繁休妻买妾?我认为应该是跟海瑞的孝顺有关,也正是开篇的那句,“尽孝似禽兽”。

  古时候的人,尤其是坚持儒家纲常礼教为核心的人,一直坚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如果不能生一个,那是人间最大的憾事。

  也有可能出自海瑞母亲的诉求,海瑞四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全寡妇母亲谢氏拉扯长大,谢氏对海瑞要求极为严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作风,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母亲的要求,海瑞从来不敢违拗。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在书中就大胆的怀疑,海瑞前两次休妻就是因为母亲的反对。

  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缘由,越是从小将孩子拉扯大,越想要控制自己的,不允许别的女人占有。

  海瑞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还跟谢氏生活在一个房间,可见海瑞对母亲的依赖,宝男也大多归于此类,海瑞第一个妻子很明显是没有被休,但是第二个进门一个月就被休,则无法让人理解。

  尤其是第三个妻子和第一个小妾的死,更是让人不得不充满疑惑,海瑞和他的母亲在生活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的海瑞,在七十岁又娶小妾,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生育,否则他就是禽兽。但是生子这个愿望终究还是未能实现,这大概也是一向颇为骄傲的海瑞一生最大的憾事。

  应该说,海瑞可能天生缺乏对人性的关怀,明代有一部小说中记载,海瑞因为家里穷,他五岁的小女儿吃了仆人的一块饼,海瑞认为这是有辱家风的事情,在饿了七天七夜后,终于将这个女儿饿死,虽然是小说不见正史,但也表露明朝人对海瑞的诽谤有多大。

  关于海瑞的争议以前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在不同的时代根据不同的事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