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汉是如何处理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的?
西汉作为我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一个王朝有很多的时代战略都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进行推敲,例如西汉时期的匈奴作为大汉做强劲的敌人,那么西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直接影响着西汉边疆的稳定呢?
咱们今天要提及的正是西汉“文景之治”时期对于匈奴的防御政策。在西汉建立初期为了发展巩固新建政权,朝廷实施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国家经济因此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逐渐拥有了可以与匈奴抗衡的基础。因此西汉相继在边境对匈奴采取了各种防御措施。西汉前期的发展为后来汉武帝出征匈奴打下了实的物质基础。西汉的强盛使得汉匈关系也由最初的汉弱匈强转变为汉强匈弱。
抵御匈奴的时代背景
匈奴的强盛
匈奴既是中国古老的游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民族兴起于战国,到了西汉初期势力已经非常强大。秦末汉初中原战乱,匈奴趁机夺回了过去被中原王朝占领的“河南地”,于是大漠南北和河西、河湟等广阔西域地带被匈奴所掌控。史书称:“至于汉兴,匈奴冒顿兵强,破东胡,走月氏。威震百蛮,臣服诸羌。”
高帝六年,韩王信向匈奴倒戈。随后匈奴军队南下侵汉,一路进军太原直至晋阳,高祖开始着手回击。第二年,汉高祖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进击匈奴,不料中计被围困于平城的白登山上七天七夜。高祖只得采用陈平的计策,赠送大量财物贿赂匈奴单于,才得以脱逃。
白登山之围,匈奴不光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从心理上给汉军以沉重打击,在汉军中引发了强烈震撼。这次汉匈交锋,宣告了汉高祖想从武力方面压制匈奴是不可能的,也使汉朝当庭深刻认识到此时的西汉王朝国运未稳,国力不济,根本无力与匈奴对抗。
西汉初期的状况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由此可见,西汉极度凋敝,当朝者深知重建秩序、解决百姓基本生存问题、发展国家经济已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汉初王朝推崇黄老之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描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经过文景两帝的治理,西汉已经逐渐接近了人民生活殷实,国家财富充裕的境界。这时的西汉较建立之初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匈奴发起征讨战争,只能采取防御政策。
抵御匈奴的主要政策
徙民实边
所谓“徙民实边”,就是将内地民众迁移以充实边疆。文景时期虽然也像前朝一样时常给匈奴送去大量钱物并和亲于匈奴,却依然未能阻挡匈奴不时地南侵。据史载“西北边地虽有长爵不轻得复,五尺以上不轻得息,斥候望烽燧不得卧,将吏被介胄而睡,臣故曰一方病矣,医能治之,而上不使,可为流涕者此也。而匈奴欺侮侵掠,未知息时于焉”。面对边境如此不得安宁的情况,贾谊、晁错之人纷纷上书讨论此事,进言御边之策。
入粟于边
入粟于边就是使边塞有充足的粮食,实质上是对募民徙边政策的完和补充,这也是晁错所提出的建议。文景时期,西北边塞大概是指陇西、北地以及上郡,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东部、庆阳和陕北地区。文帝时,国家粮食匮乏,农民贫困但商人却大多富裕,晁错便进言:若想使民众安心从事农耕就要提高粮食的价值,提高的粮食的价值,最好的方法便是将粮食作为赏罚的一种。这样做不仅可以刺激农业的发展,也能丰富国家的粮食储备。与此同时,晁错又提出“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建立苑监
这一政策便是专设养马机构,孳养官马。西汉初期,马匹的数量代表着西汉国力的强弱。史书对汉初战乱后的衰败情况有这样一句描述:“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大意为天子出行不能乘坐四匹毛色相同的马拉的马车,而文武百官只能乘坐牛车出行。反映了马匹在当时的稀缺,间接表现了西汉的衰弱同时也反映了马匹在当时发展中占据着极重的地位。之后的西汉,历经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武帝时国家已经非常强大。故有云“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抵御匈奴的现实意义及影响
绥靖匈奴韬光养晦
文景之治时期的防御政策为西汉争取到了自我恢复与发展的事件和空间,因此整个西汉从此走向稳定,而文景时期对匈奴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看似曲求全,实质上是一种积极的防御。实施这些措施,避免了跟匈奴产生正面冲突,得到了边塞与中原的相对安靖,也得到长远稳定的发展。
防御政策使西汉边境居民增多,起成为抗击匈奴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丰富了边疆的粮食储备,使得一旦开战粮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同时,养马政策的实行大大增加的西汉战马数量,为汉武帝之后征战匈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于是西汉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至汉武帝即位之时,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国家已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出征匈奴,西汉与匈奴的国力对发生重变化。当时西汉朝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家无内部忧患,已有相当充分的战备,呈现出国库充裕,兵强马盛的繁荣局面,反击匈奴已有非常成熟的条件。
卧薪尝胆掌控匈奴
漠北战役以后,汉匈势力的对猛然之间急转直下,匈奴开始处于弱势地位。这个时期匈奴政权的经济,一方面依其本身的会生产,另一方面还有对西域地区的依赖。除此之外,与匈奴居住地区紧密相连,一直保持着互通有无关系并对其缴纳过和亲贡献的中原地便了匈奴谋求经济出路的最好选择之一。
匈奴方面所期望的就是恢复双方和好和亲的局面,但是这件事此时已经不是匈奴政权所能决定了。匈奴不断派使请求与汉和亲,企图复武帝前汉匈不平等的和亲关系,但汉朝坚持匈奴臣服于汉朝之后接受和亲。此时的西汉朝廷已经完全掌握了汉匈关系往来的主动权。
以退为进的时代远见
纵观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文景时期的防御政策始终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文景时期的防御政策不仅使西汉王朝得以稳定发展,同时也对西汉王朝后来的兴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匈奴经济也有很深影响。
此外,这种防御政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了汉匈人民对和平友好的憧憬。使西汉与匈奴不仅在经济上交流融合,也使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得以融合,对国家的一稳定有很大作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