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行业众多,利润最高的行业是什么?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古时候也是行业众多,唐朝时就有三十六行的说法,后又延伸出七十二行和三百六十行的说法。这些都只是行业种类的约数,实际上远不止这些。这么多行业里,哪一行的生意是最赚钱的呢?

  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清朝的广州十三行。的确,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授权广州十三行做对外贸易,其经营的是垄断性业务,所以利润非常高。十三行的行商们,个个都富可敌国。总行商伍秉鉴,在道光十四年时的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折合白银2000万两左右。要知道,当时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4000万两左右。《华尔街报》对伍秉鉴的评价是“拥有世界上最大商业资产的天下第一大富翁”。可见,伍秉鉴就是那个时代的世界首富。

  垄断性的对外贸易只存在于特殊时期,是特殊体制造就的产物,不具有普遍性。而在古时候常见的行当里,最赚钱的应是贩盐。

  盐是维持人生命的必需品。在没有冰箱的古时候,盐可以腌制食物使其减缓变质。盐在古时候的战略地位,类似于今天的石油。而且盐不是每个地区都出产,因而具有稀缺性。可一旦发现某一地区产盐,其开采成本又很低,所以,古时候的产盐地就像今天的中东产油国,闭着眼睛都赚钱。

image.png

  但这么赚钱的行业,古时候是不会放过的。我国很早就对盐实行官营了。春秋时,齐国之所以强大,很大程度是因为实行了管仲的“官山海”政策,国家专营盐业,“便鱼盐之利”。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也有相似的政策。汉朝初年,盐业开放民营,很多贩盐的商人成为巨富豪强,富王侯,让中央极其担忧。汉武帝时,常年对外战争,国家财政吃紧,又开始实行盐业,即“盐铁官营”政策,由官府直接组织食盐生产、运输和销售,禁止民营。汉朝获得巨大利润,这才缓解了连年战争导致的财政危机,另外,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以后的历代,都对盐业严格管制。在很多朝代,贩卖私盐是和谋反一样的重罪。但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亡命之徒冒着头的风险贩卖私盐,因为利润实在太高了。

  私盐的利润率有多高?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时,在陕西垄断经营的青海盐售价是每斤四十四文,而在青海产地的每斤仅为五文,开采成本则更低。一般情况下,售价是成本的20倍甚至更多。在今天,这个利润率估计也只有能达到了。暴利之下,私盐贩子自古便富可敌国。甚至有些私盐贩子贩卖私盐起家,然后组建军队,。如隋末的程咬金、唐末的黄巢、元末的张士诚,都是贩盐出身的农民领袖。

  到了明清,对盐业改为特许经营,给商人发放“盐引”,类似今天的特许经营许可,凭盐引可在盐户那里合法收购食盐,然后再转运。食盐低价买高价卖,进斗金不在话下。为了获得盐引,盐商需要承担官方分配的任务,如向军区运送军粮。当然,盐商也需要向主管盐业的官员巨额行贿。清朝主管盐业的官员是各地的“盐道”,也是“最肥”的官职。

image.png

  明清两朝的盐业,是获取暴利的典型行业。当时盛极一时的晋商和徽商,就是在盐业特许经营制度下而起家的。徽商贩盐产业的集中地是交通便利的扬州,扬州盐商有着极高的智商和情商,能够牢牢抓住治者的心理,时刻想方设法讨好权贵。乾隆皇帝七次下江南,扬州盐商都主动请缨负责接驾事宜,把乾隆伺候得非常舒服。乾隆在位时有个叫鲍志道的盐商,他在担任淮盐总商的二十年间,共向朝廷捐银两千余万两、粮食十二万余担,受到的多次嘉奖。伺候好了权贵,自然能获得权力的庇护从而赚钱,扬州盐商正因深谙此道才成为明清时期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