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康氏家族为什么被称为ldquo;康百万rdquo;?巅峰时期究竟有多富?

  康氏家族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孟子也曾说过,如果只是依财富来传家的话,那么这个家族是不会得到好的发展的,如果家族的风气不正,即使有再多的财产让后代继承,他们最后也还是会败光家产的,可以说是,留得青山在,就怕烧光柴。

  可凡事都有个例外。在河南就有一个家族,这个家族经历了三个朝代,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个家族最祖孙十二代,竟代代都是富豪,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这都连着富了十二代了呀,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家族长盛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家族。

  这个家族叫做康百万。康氏家族上到六世祖康绍敬,下至第十八世代康庭兰,一共在四百年间富了整整十二代。历史中被称作“康百万”的康大勇、康鸿猷等十余人。

  从明清时期的康应魁家族开始,康氏家族被称“康百万”,被称为康百万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康家家主为慈禧太后捐赠了上百万的白银,然后被慈禧太后册封为“康百万”以至名扬天下。

  康氏家族源自明朝,兴起于清朝初年,乾隆年间达到顶峰,但是在咸丰时期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中期时便开始走向衰败。

image.png

  那么这个富可敌国的康百万家族在巅峰时期究竟有多富呢?

  从康绍竟开始,康氏家族一共十二代人,整个家族跨越了明、清和明国三个时代,一共在四百多年间富裕了十二代,他们富甲山东、河南、陕西三省,洛、黄、运、沂、泾、渭六河中都有很多他们的商船,更是拥有数千顷良田,财产更是数不胜数。

  当时民间时这样描述康氏家族的:“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由此可见康氏家族产业之庞大。

  康氏家族的庞大不单单这些,在康应魁还未去世时,康家曾经两次被朝廷赐予了“良田千顷”的匾额。我们很难相信出他们的富裕程度究竟有多么恐怖。在民间甚至还传唱着关于康家的歌谣“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房借的康家钱”。这歌谣可谓是当时康氏家族的实写照。

  康氏家族不但富有,而且家族中的人都是乐好施的,出手非常大气。据传说,康应魁曾在自己七十五岁的寿宴上当众烧掉了亲戚和百姓们欠康家债务的账本,这么大的手笔可谓是轰动一时。所以康应魁同明朝的沈万三和清朝的阮子兰这两位富商被世人们并称为三大活财神。

image.png

  康家为了体现自己的家族身份,曾经还大兴土木,花费巨资建了一座庞大的庄园。这座庄园占地两百多亩地,其中整整分为了十九个部分。这座庄园还被称为十八世纪的黄土高原封建建筑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建筑物。一个私人家族能够修建出这样宏伟的庄园,必然需要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力。然而这在康氏家族眼里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康氏家族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富了十二代,主要是家族的经营方式,他们的经营方式就是“捕捉商机,抓住机遇,大胆开拓,大量购置土地。”

  他们为了避免自然灾害或者战乱会对家族造成影响,还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建造了基地,即使的出现了意外也能够及时在别处得到补充,来保持家族的经营地位。

  可惜的是在二十三,康家经营失误,经营的棉布生意大面积失败,囤积的棉花又因为战乱被烧毁殆尽,导致了康家产出亏损大半。即使是亏损了大半财产,康家所剩的财产依然是我们普通人不敢相信的数目。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