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无不胜的李自成一路到北京,为什么却短时间内就衰亡了呢?

  只知道掠夺并不知道生产,只知道秩序而不会重建秩序。赤眉军如此,黄巾军如此,李自成大顺军也是如此。

  崇祯执政末期,大明迎来了小冰河期。还没有摆脱自嘉靖时期开始的争困局,各地就又迎来了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

  旱情、洪水在大明土地上肆虐的同时,流民不断增加。源源不断的流民,便是李自成多次失败却又能多次卷土重来的动力。

image.png

  《明史》记载:公元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时,其麾下军队,步兵为四十多万,骑兵为六十万。

  这一数字一定是存有水分的。李自成绝对无法提供百万大军的粮。养活一名骑兵的钱粮,可以养活八名步兵,而记载中骑兵的数字是惊人的六十万。

  作为农民军领袖的李自成,显然不会懂得“兵贵精,不贵多”的道理。即使李自成麾下有百万大军,也应该是九十多万步兵,因为农民更在乎的是声势。

  李自成击败孙传庭后,仅过去三个月,便从西安一路势如破竹兵临北京城。而此时北京城内,崇祯和臣子们还在讨论着是否迁都。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李自成攻破京城之际,崇祯选择诛一众妻女,同时安排太子朱慈烺逃往南方。而自己则带着心腹王承恩,于煤山上吊自尽。自此大明宣告灭亡。

  李自成兵临北京城绝非凭借实力

  仅三个月时间,李自成就能率部从西安一路疾驰攻占北京城。看似是李自成麾下士兵战力强悍,明军战力羸弱。其实不然。

  大顺军遇到吴三桂和清军时,战力羸弱可见一斑。李自成能火速赶往北京,是因为李自成率部疾驰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狠角色。当时大明最具战斗力的三支军队分别是:卢象升麾下的天雄军、洪承畴麾下的秦军以及吴三桂麾下的数千关宁铁骑。

  在洪承畴镇守关中,卢象升镇守关外时,各地军只能东躲,不敢与明军正面交锋。公元1636年,清兵从喜峰口再次入关,崇祯急调卢象升率部,前去支援山西、大同等地。

  注意:卢象升前去支援的地方,是李自成起兵时的老巢。

image.png

  公元1638年,李自成败于洪承畴手下,身边人马几乎消耗殆尽。无奈的李自成只好隐匿,活动于洛南深山中。就在此时清军再度入关,崇祯急忙任命洪承畴为蓟辽总督,随洪承畴一同前往辽东战场的还有大明最能打的三万秦军。

  得以喘息的李自成,1639年再次招募流民,死灰复燃。而此时明廷已无力再应付军。因为此时洪承畴正率领十三万明军主力,于松锦战场和皇太极率领的十二万清军对峙。到了1641年,明军除了吴三桂部以外,对战清军的将领,非死即降。

  这时大明的家底,只剩下了吴三桂麾下的数千关宁铁骑。天雄军与秦军已经折损于松锦战场。而李自成率部攻占北京时,吴三桂还在驰援的路上。崇祯自尽后,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顺军,与吴三桂麾下的几千明军以及多尔衮麾下的清军决战于山海关。一经交战,李自成便被打得溃不成军。这足以说明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战力并不是很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攻占北京城,完全是占了偷袭的便宜。

  42天发生了什么?

  偷袭成功也是成功,李自成如果及时建立新的秩序,稳固发展,也许能与清军划江而治,但李自成也犯了所有军的通病。

  李自成有没有霸占陈圆圆,史料并没有记载。但李自成部下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却是事实。这足以说明,大顺军在攻占北京城时,曾大肆烧抢掠,大顺军瞬间失去民心。卢象升在镇守山西、大同等地时,虽然未能彻底剿灭李自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地军最大的趋势。大顺军的后路已经被截断,李自成再也没有平地而起的翻身机会。

  为了生存而的大顺军,见到北京城的繁华后,很快迷失其中。管理无序,军纪涣散,扰百姓,战斗力直线下降接踵而至。大顺军在山海关一战中被吴三桂及清军夹击打败,大顺王朝便树倒猢狲散,在短时间内灭亡了。也许李自成曾立志为民,使得民心所向。但攻入北京城之后,李自成没能坚守本心,他忘了百姓才是他发迹的根本动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